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工程简介
田野手册
村落立档范本
山西省晋中市后沟村
山西省晋中市张壁村
天津市蓟县西井峪村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图片)登记表
  编号:Ⅰ-晋024
村落名称:张壁村 拍 摄 者:王晓岩、吉德
所属省市乡镇: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 相    机:5D MARK II
类    型: 山村 图片总数:178张
民    族: 汉族 拍摄日期:2014年7月

分类 分类号 图片编号 说    明    文 备 注
A.
村落面貌
A-1全貌 A-1-1 从南面看张壁古堡全景  
A-1-2 从东面看张壁古堡  
A-1-3 张壁古堡位于绵山北麓的黄土台地上,是一座天然的军事城堡  
A-1-4 从北面看张壁古堡  
A-1-5 张壁古堡民居与庙宇交相辉映  
A-2村落与自然关系 A-2-1 张壁古堡西北面环沟,东南面围着厚厚的夯土城墙  
A-3村落不同角度的景象 A-3-1 清晨,张壁古堡的建筑群  
A-3-2 张壁古堡南门,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  
A-3-3 张壁古堡可罕庙的大台阶直通龙脊街  
A-3-4 从北门看张壁古堡的主街,当地人称之为龙脊街  
A-3-5 户家巷的巷门是进堡门后的第二道防御设施  
A-3-6 张壁古堡真武庙建筑群,重建于嘉庆十三年  
A-3-7 龙脊街的两侧各有一个涝池,百姓们把它们称之为“龙眼”,雨季存水,供村民饮牲口、洗涮等用。图为龙脊街东面的涝池  
A-3-8 张壁古堡北门里的瓮城  
A-3-9 龙脊街上的一处巷口  
A-3-10 在落日的余晖中,牧羊人带领着羊群入北门回家  
A-3-11 傍晚炊烟升起,民居与庙宇交相辉映  
A-4主要街巷 A-4-1 张壁古堡南高北低,雨天,雨水顺着龙脊街流向北门  
A-4-2 从南寨门看龙脊街  
A-4-3 从真武庙看龙脊街  
A-4-4 贾家巷的巷门——永春楼  
A-4-5 贾家巷是张壁古堡最大的一条巷子  
A-4-6 贾家巷的巷门与胡同门,它们分别为古堡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御设施  
A-4-7 西场巷巷门  
A-4-8 张壁古堡东面三条小巷之一的小东巷  
A-4-9 小东巷  
A-4-10 靳家巷——80岁的段玉娥蹒跚地走过熟悉的小巷  
A-4-11 张壁古堡东面三条巷子之一的大东巷  
A-5重要公共空间 A-5-1 村中心广场是村中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A-5-2 兴隆寺照壁前的空场是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图为村民观看干调秧歌  
A-5-3 真武殿下村民们闲话家常  
A-5-4 张壁古堡北门的瓮城,建于清嘉庆丙子年  
A-5-5 张壁村中心有一棵千年古槐,树干空裂,从中心又长出一棵柳树,据说已有百年,村民们称之为“槐抱柳”  
A-6自然特色 A-6-1 张壁古堡位于绵山北麓的黄土台地上  
A-6-2 张壁古堡背靠绵山,图为绵山  
A-6-3 绵山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海拔2566.6米  
     
B.
历史见证
B-1村落历史见证 B-1-1 可罕庙《重修可罕庙碑记》(明)天启六年  
B-1-2 关帝庙《增修墙垣墁院碑记》(清)康熙五十九年  
B-1-3 关帝庙《新建献殿碑记》(清)乾隆五十六年  
B-1-4 关帝庙《新建献殿碑记》(清)乾隆五十六年  
B-1-5 张壁古堡关帝庙大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五十六年增建,图为大殿千秋代  
B-1-6 可罕庙《补修可罕王庙碑记》(清)嘉庆八年  
B-1-7 空王殿《义捐济米碑记》(清)道光十三年  
B-1-8 空王殿《义捐济米碑记》局部  
B-1-9 真武殿千秋代,真武殿建于清嘉庆十三年  
B-2家族历史见证 B-2-1 贾氏宗谱,据考贾家始祖贾文智于明代中叶由晋阳城迁来  
B-2-2 贾氏宗谱  
B-2-3 贾氏宗谱局部  
B-2-4 贾氏二十一代孙贾立文展示贾氏宗谱  
B-3文献 B-3-1 张壁古堡的历史考察  
B-4其它有年款的遗存 B-4-1 古刹寺(也称兴隆寺)残碑  
B-4-2 西方圣境殿清雍正九年的《重修金妆西方圣境碑》  
B-4-3 张壁古堡北门《重建奎楼山门碑记》(清)道光十一年  
B-4-4 北门内门洞上的“青霭”石额,(清)嘉庆年间  
B-4-5 真武庙《补修钟鼓楼石记》(清)光绪十五年  
B-4-6 贾家巷是张壁古堡最大的一条巷子,图为贾家巷的巷门“永春楼”石额  
B-4-7 贾家巷永春楼内侧的石额  
C.
物质文化遗产
C-1公共遗产 C-1-1 可罕庙大殿,始建于十四世纪前,清乾隆三十二年修缮  
C-1-2 可罕庙的泥包铁像,在后墙窑洞的正中间  
     
C-1-3 可罕庙的泥包铁像年代不详,服饰与东魏北齐的鲜卑极为相像  
C-1-4 泥包铁像局部  
C-1-5 可罕庙戏台前卵石铺就的方块,供不同等级的人席坐  
C-1-6 可罕庙戏台始建于十四世纪前,清乾隆三十五年修缮  
C-1-7 可罕庙大殿前的山楂树  
C-1-8 可罕庙垂花门戗柱柱墩上的石狮  
C-1-9 可罕庙垂花门戗柱柱墩上的石猴  
C-1-10 可罕庙大殿屋脊  
C-1-11 关帝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五十六年增建  
C-1-12 关帝庙大殿东壁壁画  
C-1-13 关帝庙大殿西壁壁画  
C-1-14 关帝庙正殿柱础  
C-1-15 张壁古堡真武庙,重建于嘉庆十三年  
C-1-16 真武庙大殿正脊琉璃  
C-1-17 真武庙山墙墀头砖雕  
C-1-18 真武殿千秋代  
C-1-19 真武殿壁画局部  
C-1-20 真武殿壁画  
C-1-21 真武殿壁画中随风飘动的柳树  
C-1-22 张壁古堡空王殿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  
C-1-23 空王殿正脊琉璃组件  
C-1-24 空王殿琉璃“角神力士”  
C-1-25 张壁古堡二郎庙,二郎庙重建于清乾隆八年  
C-1-26 二郎庙大殿  
C-1-27 二郎庙门前的石狮  
C-1-28 南门上西方圣境殿门前的风水楼子  
C-1-29 南门奎星楼  
C-1-30 张壁古堡的地下地道星罗密布,总长度约4000米,传说开凿于隋末大业年间,地道浅处距地表2米,深处达20多米,图为村外悬崖上的地道出口  
C-1-31 地道中前人修缮的遗迹  
C-1-32 地道网错综复杂  
C-1-33 张壁古堡的地下古代军事地道网,分上中下三层  
C-1-34 张壁古堡“德星聚”门里的瓮城  
C-1-35 北门的瓮城,建于清嘉庆丙子年  
C-1-36 南门外的拱桥,东面嵌石刻“藏风桥”,西侧嵌石刻“启胜”,纪年为清道光二十九年  
C-1-37 村里通了自来水后,原先的水井便都荒废了,过去水井有专人管理,村民们集资买井绳,做辘轳。图为大东巷内的古井,旁边是古堡地道出口  
C-1-38 张壁古堡北门  
C-2民居建筑 C-2-1 古堡建筑群  
C-2-2 贾家巷——清道光年间大商人张礼维旧宅  
C-2-3 张家大院门前台阶  
C-2-4 张家大院门前照壁  
C-2-5 张家大院门前的上马石及正面的饕餮浮雕  
C-2-6 张家大院门前柱础  
C-2-7 张家大院内院门前的石鼓  
C-2-8 张家大院的内院门  
C-2-9 张家大院墀头的砖雕十分精美  
C-2-10 张家大院柱头雀替  
C-2-11 张家大院民居  
C-2-12 张家大院门楼里的衣帽架  
C-2-13 俯瞰贾家巷31号民居  
C-2-14 贾家巷31号,民居院落  
C-2-15 贾家巷31号,民居二门  
C-2-16 民居照壁  
C-2-17 贾家巷31号,民居局部  
C-2-18 户家巷2号,民居墀头砖雕  
C-2-19 贾家巷民居门楼  
C-2-20 户家巷2号,传统民居偏院  
C-2-21 户家巷2号,传统民居的落挂木雕  
C-2-22 户家巷2号,传统民居正院  
C-2-23 户家巷2号,民居门楣窗楹  
C-2-24 窗楹局部  
C-2-25 传统民居的雀替与落挂  
C-2-26 传统民居门廊  
C-2-27 户家巷内庙墙与大宅间的一户人家  
C-2-28 户家巷的一处民宅  
C-2-29 张壁村民居的门头上大多都有门额,题吉祥字或伦理教化字句。此门上的“积善”为乾隆年间的。图为王家巷2号门额  
C-2-30 西场巷一处民宅柱头上的雕饰件  
C-2-31 西场巷一处民宅柱头上的雀替木雕饰件  
C-2-32 西场巷的一处民宅  
C-2-33 西场巷一座没落的大宅  
C-2-34 西场巷22号门楼  
  C-2-35   西场巷的一处民宅,张壁村的民宅大多采用合院建造模式,正房为砖窑一明两暗,厢房为砖木结构,上有很矮的阁楼层    
C-3作坊 C-3-1  
D.
非物质文化遗产
D-1列入国家与政府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1-1 可罕庙戏台上表演的干调秧歌,这是介休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演唱时没有音乐伴奏,只凭演员的自身嗓音演唱,故称其为干调秧歌  
D-1-2 干调秧歌表演  
D-1-3 正在表演的是《曹庄杀狗》  
D-1-4 干调秧歌演员造型  
D-1-5 干调秧歌艺人在表演盲写  
D-1-6 干调秧歌表演者  
D-1-7 干调秧歌演员造型——曹庄老母  
D-1-8 干调秧歌演员造型——曹庄老婆  
D-1-9 干调秧歌的道具  
D-2未列入国家与政府名录的民间文化与艺术 D-2-1 民间手工艺人宁拉弟  
D-2-2 张壁古堡民间手工艺刺绣  
D-2-3 民间艺人宁拉弟在手工刺绣鞋垫  
D-2-4 民间手工刺绣鞋垫《凤凰牡丹》  
D-2-5 民间手工刺绣鞋垫《鱼寿莲》  
D-2-6 家住大东巷的燕宝玉在炕上绣鞋垫,炕是北方民居中重要的设施,做活、吃饭、待客、睡觉都在火炕上进行  
E.
民俗生活
E-1日常生活场景 E-1-1 雨天里的龙脊街  
E-1-2 村民在龙脊街上闲话家常  
E-1-3 龙脊街上赶集回来的村民  
E-1-4 休闲的村民们  
E-1-5 大东巷的村民贾洪善在正堂中削萝卜  
E-1-6 村民家灶头一角  
E-2礼俗生活场景 E-2-1 三大士殿下的僧窑中,本村的居士们在诵经修行  
E-2-2 真武庙前念经的居士  
E-3家居信仰 E-3-1 北门内街边供奉神灵的天地坛建于清咸丰七年  
E-3-2 西场巷一处民宅屋顶上的风水楼子  
E-3-3 民宅照壁上的土地神龛  
E-3-4 这是张壁村民居正屋中标准的摆设,正中供奉着神灵,旁边的缸里存水、存粮、腌咸菜  
E-3-5 张家大院门前照壁  
E-3-6 王家巷民宅照壁上的土地神龛  
E-3-7 龙脊街一处临街商铺墙壁上的“泰山石敢当”  
E-3-8 贾家巷一处院墙角镇宅的“泰山石敢当”  
E-4交通工具 E-4-1 马车是张壁村村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E-4-2 落日时分,一位收获了玉米的村民赶着驴车,从北门进堡回家  
E-4-3 民宅院里的马车  
F.
生产方式
F-1日常生产场景 F-1-1 一场雨后,羊倌赶着羊群穿过北门瓮城出堡牧羊  
F-1-2 张壁村盛产山杏,杏干是村民的收入之一,图为晒杏干  
F-2生产工具 F-2-1 西场巷的一处民宅厢房阁楼,厢房为砖木结构,上有很矮的阁楼层,摆放闲置的农具  
F-2-2 闲置的农具  
F-2-3 张壁古堡传统的农耕工具  
F-3手工制品 F-3-1 民间手工艺刺绣艺人邓景凤在展示她的作品  
F-3-2 邓景凤做的婚鞋  
F-3-3 张壁婚嫁必穿的传统鞋垫图样  
G.
人物
G-1村民肖像 G-1-1 古树“槐抱柳”下是村民们的聚集地,各种消息从这儿进来又从这儿出去  
G-1-2 家住大东巷的贾洪善(79岁)和老伴燕宝玉(76岁)在自家正屋里合影  
G-1-3 龙脊街上的村民  
G-1-4 村中干调秧歌表演者  
G-2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肖像 G-2-1  
H.现状 近年来村落的新变化 H-1 张壁古堡的新村建设  
H-2 古堡中的外国游客  
其他 调查者有发现的内容 其-1  

调查者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
电话:022-27400263
邮箱:chuantongcunluo@126.com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