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古宅变身民俗馆是给传统文化找对了家
发表日期:2015年2月18日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朱启业

  这段时间,在绍兴市新昌县梅渚镇梅渚村,几名建筑工人一直忙碌着修缮一座古宅,按照“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的总体要求,将古村落保护与民俗文化传承结合。村里的传统手艺,譬如雕刻艺术、剪纸艺术、酒糟文化等,都会配合古建筑进行集中展示。梅渚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修缮完成后,梅渚村将是一座“露天民俗艺术博物馆”,一个“都市休闲生活后花园”。 

  我们国家是一个古村落和古民居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度,但同时也是一个古村落、古民居保护问题相对突出的国度。特别是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以来,一些散落在农村地区的古村落、古民居因为多种原因,要么彻底损毁,要么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要么被不符合历史文物保护原则的所谓“修缮”改造成只有旅游功能的“伪古建”,更有甚者,有些古村落、古民居被推倒重建,成了没有任何历史价值和意义的现代“复制品”。这些古村落、古民居遭遇的保护窘境,一方面,是因为所在地缺乏足够的文物保护经费导致的一种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当地相关部门对这些古村落、古民居在传承地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没有足够清醒的保护意识,当然,也有当地相关部门重利益、轻保护的功利思想在作怪。 

  我们知道,所有经过历史风雨洗礼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古民居,不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信息,同时在建筑、雕刻方面的美学价值,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的。还有就是,但凡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古民居,尤其是具有家族传承和记忆的古宗祠,不仅在建筑审美上极富美学价值,同时也是当地名门望族拜天、祭祖、商议家族重要事项的场所,更是对子孙后人进行家风、家训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古宗祠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神圣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传承接力站”。 

  也正是源于古村落、古民居(宗祠)在传承传统文化、涵养地方文化品质的重要作用,古建方面的专家以及一些热衷于古建筑保护的热心人士,一直在呼吁对现存的古建筑进行妥善的修缮和保护,我们国家的相关文物保护部门也在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采取多种方法包括以立法的形式,遏制对古建筑随意破坏事件的发生,并且取得了一定得成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不但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事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做了积极而又富有成效工作。通过检索相关的报道,我们可以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但凡去一个地方视察、调研,几乎都会到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和革命圣地参观,并且多次强调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作用,要求各地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一定要保护好当地的历史风貌,为子孙后人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身体力行和重要指示,无疑对全国各地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起着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将会对我们国家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回过头来审视绍兴市新昌县梅渚镇对古宅的保护和修缮原则,以及修缮以后的用途,我们可以发现,当地政府并没有单纯把古宅当成可供游客游览的“摇钱树”,而是把当地的雕刻艺术、剪纸艺术、酒糟文化“请”进修缮以后的古宅内,使古宅变成一个民俗艺术博物馆。此举不但提升了古宅的文化承载能力,让当地人以及外来游客能够深刻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更是为散落于民间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找到了一个“家”,从而为这些民间艺术传承与保护,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文化环境,也是为当地群众培植了一个有着共同文化信仰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