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5年1月12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保护传统村落:这是中华民族必须留给后人的财富
在近些年来,冯骥才一直关注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他透露,国家对此非常重视,去年刚拨款一百个亿,具体到每个村落大概是三百万,“应该讲,目前全世界像国家层面这样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的,恐怕很少。而在欧洲、日本一些保护情况较好的国家,老百姓起到的作用很大。他们知道这里是自己的根,需要这种精神安慰他们的心灵。”
或许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故乡和故人的身上才能找到的童年。但冯骥才说,目前我们面对的情况比较“麻烦”,“我们突然从这样淡漠、麻木不仁的状态进入一个可以迅速富起来的空间,一时会‘找不到北'。”
同时,目前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并没有整套的方法。冯骥才说,现在有两百多万个自然聚落,怎么挑选?有些连资料都没有,只有碑文,或者历史存在于老人的记忆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确定遴选标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必须留给后人的财富。另外还得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去认定、保护--一切的问题就落在我们(指知识界)身上,我整天犯愁的事情就有这个。”
“我们的目标、眼光,一切在关注城市。比如对春晚的评价基本是来自城市的评价,很少听到村落老百姓评价,实际看春晚最多的还是老百姓。但是春晚选择的节目,更多按照城市标准,尤其是城市年轻人。”冯骥才不无忧虑的指出。
期待有更多时间写作:知识分子需要纯粹的精神
虽然手头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十分繁重,但冯骥才近年来仍有多部作品问世,其中很多作品都灌注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独到思考,并期待来年能有更多的时间写作。知识分子需要一种纯粹的精神,这几乎是冯骥才一贯持有的看法。他认为,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知识,“从精神、知识方面来讲,我们无法和上个时代的梁思成等人相比,而是已经沾染了这个时代的世俗,有句话说,庸俗可以让人变成一头猪。”
“人会‘着急',这是我们民族性里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不想。”冯骥才颇有感触的说,历史上固然有秩序,但那是外界强加的,比如君臣、父子等要求,“人的心灵的秩序是文明,如果有秩序,那就不会‘着急'。”
其实,早在写《神鞭》和《三寸金莲》的时候,冯骥才的笔端便已经触及“国民性”的问题,只是未及深入。他郑重的说,国民性是我们民族的一个重大问题,“我还想写些文化随笔和理论性的东西,希望更多地做一些研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繁忙的工作慢慢让冯骥才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他说,自己目前正抓紧培养一些研究生,希望能够接替自己的工作。 他透露,自己来年最想干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文学:“文学的责任就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身为文学大家,冯骥才对“阅读”有着独到理解。他认为,就阅读来说,“读好书”的说法非常好,在冯骥才看来,目前的时代人们很容易浮躁,更多的会想到如何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想到发财多赚钱,“而读书可以使人安静,让我们的心沉静下来。书是作者思考的结果,你在读书的时候,能够受到别人思考的启发。“
不过,冯骥才同时指出,读书这个概念应该科学的对待,“关键是我们如何帮助读者选择,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这其中,经典著作是经过不断遴选的结果,是文明的精髓,应该推荐。”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