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海南把古村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村相结合
发表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李拉

    在全国范围传统民居调查基础上,首次由国家层面组织编纂的《传统民居类型全集》近日出版,海南共有10种传统民居类型入选其中。

  翻阅海南这10种入选民居,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些传统民居类型其实在海南已经不多见。在突飞猛进的城镇化进程中,这些经历千年风雨的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

  消亡 古村数量未可知?

  缺少省级标准,难入保护范围

  “这是文化名村吗?看了心凉。”慕名前来海口市西秀镇好俗村参观的外地游客李先生,道出了心中的遗憾和失望。

  好俗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岩石村落。脚下的村道,路两旁的围墙,密密麻麻的房子,大多由火山石砌筑而成。从村庄的建筑与布局,不难看出,这曾是一处繁华的村落。

  然而,这曾经和谐自然的古村落,也正在面临着钢筋水泥的侵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洋楼正在将这座石屋村落一步步侵蚀掉,往日防倭寇盗贼的城墙已不见踪影,很多石屋已经被拆毁,古时的繁华慢慢褪去。

  旧宅塌、古楼拆、新楼起,三亚市保平村几年来也轮番上演着这一幕。几年前还是古宅,转眼间变成了一栋新楼。

  “拆掉的古宅有些建于清朝同治年间。”三亚市琼州学院退休教师张远来说,房屋结构,砖瓦、屋檐、墙壁上精致的彩绘,题有“国学儒人”的匾额等,都折射出清代建筑特点,可惜如今一去不复返。

  据文联副主席、民协主席冯骥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10年前有360万自然村庄,目前仅剩下270万个。10年内有90万个自然村庄消失了,一天之内就有将近30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这种情况在海南也不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古屋在倒塌、拆迁,每年都有古村消失。

  海南有多少古村落?面对记者的提问,《海南历史文化大系·海南古村古镇解读》两位作者杨卫平、王辉山都摇了摇头。

  “目前我们没有一个部门对全省村落做过全面普查,连存在多少个村庄都不知道,更不要提能了解消失了多少个。”海南文史专家蒙乐生介绍说,由于海南没有出台本土的古村落认定标准和相关保护法规,如果按照国家标准来认定,那么移民岛屿海南岛上能符合标准的村落并没有多少,这也为保护带来了难题。

  保护 人去楼空为哪般?

  实施村企共建,开发生态旅游

  当江西婺源、浙江乌镇、江苏周庄、湖南凤凰古城等古村落成为当地主要旅游景点时,海南大部分古村落却依然藏在深闺人不识,如何才能让海南的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王辉山说,海南的古村落与其他省份不同,虽然没有像凤凰城那样连片、成规模的古村落群,但却有很多自己的特色,如民族文化、岛屿风格、海外交流等。

  2014年3月,澄迈县从县内4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火山岩古村落中确定出23个古村,以“古村群”的形式进行整体包装,正式全面启动申请世界遗产工作,试图通过文物保护、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掀起一股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东方市白查村是海南省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黎族村庄。从2009年开始,随着危房改造完成,白查村的村民全都搬到了一里地外的新村。村里80多间传统黎族船形屋,全部人去屋空,疯长的野草成了房屋新主人。船型屋墙体脱落,屋顶上的茅草还不断被虫蛀腐蚀。

  “让村民们回到古村,才是最好的保护。”看到眼前白查村一幕幕欣欣向荣的场景,东方市有关部门领导和群众由衷发出这样的感叹。

  为保住船形屋,东方市投入了100多万元进行维修,并与农户签订协议,根据维修船型屋面积大小,给村民3000元~1万元不等的维修补助。维修完成验收后,在以后的管理中也给予每月每户300元补助,让村民们能够利用农闲时间,回来打理自家的船型屋。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生态文明村博学村,原本也是一个典型的火山石古村落,地少人多,很多村民在经济压迫下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村子日渐衰落。后来,村里引进了先进的村民自治管理理念,通过举办文体赛事、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等,由一个传统农村向有机农业、生态保育、休闲体验相结合的生态基地转变。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挽救逐渐消失的古村落,海南省部分市县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文明村,推行连片创建、规模推进的模式,逐步把现代化的设施引进农村,形成“城在村中、村在城中”的格局,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质,让市民感受田园生活气息。

  根据各村特色,文明生态村建设或政府主导开发项目,或引入企业与村民共建,发展乡村旅游,搞地方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批古色文化村、绿色文化村和红色文化村等,还有铁匠村、花卉村等特色产业村。

  反思 古村记忆哪里寻?

  适度商业开发,再现传统生活

  古村落的消失,也已经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之一,社会各方对古村落的保护也提出了不同意见。

  在今年2月的省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海南省委员会曾提交过一份提案,强调建设海南美丽乡村,保护海南古村民居。致公党党员王辉山认为,古村落衰落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人为破坏、缺少改造项目、环境污染等历史原因,也有修缮资金不足、缺少相应产业支撑等问题。

  有关专家称,对于古村落的开发,海南可以借鉴苏州等地的经验。政府完善古村基础设施并对价值较高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以此作为资本入股,然后引入社会资金成立旅游股份公司,村民按其古建筑的评估价值入股,参与景区盈利分红,实现三方共赢。目前,这一模式已在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落”的陆巷村试点成功。

  “古村落的保护也并非全部要恢复原来的状态,也可以物尽其用,承载现代生活。”杨卫平说,国外许多小镇上的酒店都是利用老房子建的。“我曾在泰国看到一家酒店,从外面看就是老旧的村落,走进去,就是用村里老房子改建的客房。像琼海的蔡家宅、文昌松树村的大屋,完全可以改建成有特色的酒店。”

  “适当开发有必要,但要有度。”有关专家认为,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首先是找有资本的开发商,然后不经过专家论证也不向当地百姓公示,完全按照商业营利的需要制订方案,把无法当景点和卖点的文化遗产甩到一边。最后是“腾笼换鸟”,迁走甚至迁空原住户,使古村落失去活的记忆和生命。

  王辉山建议,一是政府要成立专业队伍,对全省具有保护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的古村落、民居进行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古村落的省级、县级标准;二是要把保护古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选择历史风貌较好的古村落作为试点,开展古村、“农家乐”等旅游活动。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张慧敏认为,要想保护传统人文景观,就要让村民从传统生活方式中获利,而这需要开发利用。可以利用游客的怀旧心理重现古村生活,同时,吸引游客在古村中居住。如果有手工艺的村庄,还可以复原传统手工艺制造流程,游客可以观赏、体验、购买。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