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保护三怪相:大拆建 假古董 商业化
发表日期:2014年1月18日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佚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树立文化自信。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传统村落,究竟应该怎样认识?保护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记者兵分多路,历时近一个月,行程万里,深入多省偏僻传统村落调研,对传统村落保护给予关注。

  大拆大建、张冠李戴“假古董”、过度商业化……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但是记者近日深入福建、广东、湖南等全国多地调研发现,保护过程中仍出现了令人忧虑的三大怪相。

  怪相一:拆建频繁“二次破坏”令人忧

  山西太谷县城南的武家花园原有7所大宅院,各式街门、院门、腰墙门、过道门20多座,亭台楼榭等房间共200多间,曾是太谷县少有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

  然而,一项最新调研显示,这样一处集中体现我国古代“晋”地风貌的建筑群,今年却被县里列为城市片区改造重点工程,让道开发商,惨遭强拆。

  “城镇化进程中,不少基层干部存在急功近利的政绩观,认为传统村落如无开发价值,不能提升当地GDP,与其花钱费力保护,不如让其消亡。有的甚至可能因经济利益驱动,官商联动,大行‘强拆’之道。”中南大学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说,如果再不重视这一问题,传统村落将消亡得更快。

  记者调研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浪潮中,因为认识不足,很多极具特色的古村落在被整合、拆建、挪移中消亡。

  怪相二:张冠李戴“假古董”令人笑

  明明是宋朝建筑,拆掉后重建了“明清一条街”;原本遗留的街区颇具明清特色,却被拆掉仿建了牌坊,用上了钢筋混凝土;古时江南古桥用石头建造,如今却用水泥重修……

  调研中记者发现,一些地方麻木“拆古”,一些地方却疯狂“造古”,造出了很多形态像古建筑的“假古董”,令人啼笑皆非。

  “现在有人错误地理解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就是恢复历史建筑,重建古建筑物,热衷于盖庙修塔,新建传统特色街,以致拆了‘真古董’去做‘假古董’。”80高龄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同时发现,一些地方由于盲目复古,热心搜罗抢拆各类古民居,凑拼新的“古村落”。一些古民居建筑和砖木石构件的倒卖更为火热,合法的和非法的都很起劲。

  “浙江、江苏都在搞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其实原来是封火墙),就连贵州镇远也在改徽派建筑。贵州的吊脚楼全部刷漆,现在都搞成蓝颜色的瓦,刷成白墙。”曹昌智。

  怪相三:盲目开发“过度商业化”令人怕

  过度商业化,正在逐渐侵蚀传统村落。一些开发商把古村落当景点,把遗产当卖点,随心所欲地增加景点,然后将古村圈起来收取门票。

  朱家峪村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境内。六百余年来这里保存有大量自然、人文景观,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然而,火起来的朱家峪村却因有企业投资搞旅游、村民被集体迁出而在参评国家传统村落名录时遭到专家质疑。

  “我们保护古村落的目的是保护传统的生活形态,不是搞个空壳,搞个外景地。”曹昌智说,“中央财政首次拨钱给传统村落,我们更担心一些地方拿着钱搞房地产开发和旅游开发。”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项专门针对古村落开发与保护的法规条文。专家呼吁,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保护应放在首位,切不能随意出让经营权。对此,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呼吁:“不能把旅游作为村落保护的唯一出路。如果村落都被开发旅游了,那么另一个悲剧就诞生了。”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