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村落文化的发现与深化: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体会
发表日期:2014年9月23日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曹保明

村落立档调查工作存在着领域文化的差异性,而且越到实际之中越是接触到这个具体事项和具体问题,这种差异表现得也就越加突出,摄影人员讲究以物和自然的现象去记录和表述文化,而文字人员却是以挖掘事物的结构和空间及背景去表述载体,这样,人往往在田野现场争执不休,工作极难推进,于是,只有双方慢慢去理解,或者理解之后,再去“补拍”,而补拍其实已错过了时间和空间。如在同一时间发现了一个载体,文字人员需要去追踪其历史根源,这只有对其进行采访,可摄影摄像人员只能记录下文字人员在采访对方的场面,于是很多时候,这种场面不被摄影人员所注意,之后,当整理材料时这种记载就丢掉了。就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去记录村落文化,可是究竟村落文化在哪里?

在人们开始刻意去寻找“乡愁”的时候,可是总也找不见他们认为的乡愁。乡愁究竟在哪呢?什么是乡愁呢?人们往往奔往那些在新农村建设中没有被完全改变的一些还有着许多老房子的村落,想拍拍,看看那些破旧、苍老的老房子和院落,人们认为一定能找见“乡愁”,可是,一进去,人们又失望了,里边是空壳,已经没有人,就是有,也往往是一两个老人,在那里默默地看守着这座老房子,或忙碌着田园里的庄稼活儿,或者是带着幼小的孩子,儿女们已进城打工去了,城里车多,孩子在乡下由父母看着倒也安全,老人们没有时间与我们唠喀,就是偶尔坐下来,说一说话,也往往是述说些几乎与我们所要听到的主题毫不相干的一些事情,于是,人们往往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乡愁是一种失望。

这次在落实文联关于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中,我们日夜奔走在北方那些村落中,我们时刻也没有忘记去记录和寻找传统村落的文化。记得在长白山蛟河县富江村(又名西扇子沟村),忙活了一天之后,我和村支书廖昌武躺在他家的土炕上,睡不着,他刚刚担任村支书一年多,由于天天光顾忙活村里事不管家,妻子和他离了。我问他,你当村书记,现在觉得最难办的是什么事呢?他说,最难办的是让村民有一颗为公的心。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村里有一块空地,他想给村民建一个小广场。这样,村里如果有了这个公共小广场,村民们也就有了去处了,每天晚上给村民提供一个娱乐场所,大家来跳跳舞,唱唱歌,扭扭秧歌什么的,省得每天没处去,聚在一起打麻将,看小牌。可是,他求爷爷告奶奶地把县里一些机关修建时扔下的一些方砖都拉来时,村里却谁也不愿动手去干这种公共活计,于是他想了一个招法。有一天,他对自己已经快七十岁的老父亲说:“爹,你领几个老头去修小广场,就算儿子我求您啦!”于是,爹答应了儿子,领上五个老头在那儿干上了。

一看爹领人干上了,廖书记立刻在村里的大喇叭中广播,他说:“村民们哪,小伙子们,你们看看,六个老头在那修小广场,建小广场,等一切都修好那一天,难道你们就忍心上去跳舞、唱歌、扭秧歌玩吗!”万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广播一播出,当天下晌,村里各家主动来了六十多人加入到了六个老头修小广场的行列,不久,小广场就修好了。

现在,村里人尝到了这个村落有小广场的甜头,村民们有一个自由活动的地方了,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的心齐了。村里一有什么事,只要书记一发话,村民们都主动上手。在廖书记的带领下,村里把这种一心为公的生活传统发扬下去了,大家都开始想村里的事了。后来,村里一有什么公共活动,往往不等书记发话,就能主动来了。可是,廖书记却对我说,他心里有一种深深的内疚,他觉得自己对不起村民,因为自己欺骗了他们。原来那天,为了发动村民能主动干活,他先给那六个老头每人发了一百元钱的补助费,并且告诉他们不要说出去,尽管这钱是他自己的工资。可他却觉得,这是自己向村民们撒了谎,没有对村民们说实话,所以内疚。我劝他,你这是工作方法,你拿的不是公家的钱,于是我问他,那你为啥要这么做呢?他说,其实他爱自己的这个村子,多好的村民哪,村民一旦被发动起来之后,村民干公事可积极了,比如这个村有扎河灯、放河灯的习惯,现在村民天天主动集中到村部,扎河灯,放河灯,村里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可是看到群众的热情,书记的心头更加矛盾。我就劝他,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智慧的工作方法,你用的不是公款,是你自己的工资呀,再说,社员们如果知道了,会感谢你,因为你是为了把你热爱的故乡建设得更美,可是他还是天天愁眉苦脸,心里上火。那天,廖书记和我说着说着就呼呼地睡着了,因为黎明前他还要领我们去江上考察渔民摘挂子,整个村庄都沉寂在一片寂静之中,四野万籁俱静,就连不知疲倦的蛐蛐、蝈蝈也不叫了,人的思想正好在这种环境中自由驰骋。

在我们立档调查组文化思想指导下,那天,廖书记在大喇叭里广播让村民们把自家的老物件捐献或先借给村里博物馆,由于大家一心为公的心思有了,在县文化局张局长资助下盖起来的传统村落文化博物馆太充实了,都是村民们主动一件件送来的本村的老物件,还有一铺老火炕,上边挂着悠车子,炕上放着烟叵罗和大烟袋。一天,有个临村的老太太来参观,一进屋,坐在炕上就哭开了,她说,这一下子让她想起从前的家的样子啦,也想起了自己的爹娘,可是现在,她们村里已没有这些了,在这儿她才找回了失去的记忆,这都是因为富江村有个好书记廖书记,村里都管他叫“要”(和廖音差不多)书记,是因为村里的好多公共物件都是他四处“要”来的。

有人说,当代人很多都在逐渐地成为没有故乡的人了,是啊,很多人从乡村走进城市,他们的故乡已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潮中改变或消失了,可是细细地想来,其实每一个人都还有自己的故土观念,这种观念永远不会消失,特别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回忆起我们的父辈在那些生存的艰辛时代的记忆有时已变得太过遥远和模糊了,但却依然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就有如富江村的廖昌武书记,他自己因为一种发动群众的方法而深深地感到内疚,我看到了,他有一种乡愁,面对自己的村庄,他应怎样去带动人们前行呢?他在行动,但有苦,有愁,这就是“乡愁”,但是,他渐渐地坚信,人们终究会谅解他。其实,乡愁就是生活中,你、我、他每一个人生活的经历和感悟。

村落文化,其实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过往;是人心底深深的牵挂;也可能是一个地域对另一个地域的守望;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恨或者爱;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也可能是一种传统的断裂,那是一种新的创造,但依然是传统,未来的岁月可能会印证,这是最生动的传统,就如冯骥才所说,乡愁其实是人生活中最生动的传统,它在村落的生活里;它是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认真走进和用情去感受的文化,它是人挥之不去的心头的记忆,乡愁在人的思想和行为里。

乡愁,每一个人都会有,伟大的文化学家会有,一个小小的村落书记也会有,黎巴嫩著名诗人,作家纪伯伦在他的《朦胧中的祖国》里说:“您在我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在他的名篇《致责难者》中他写道:“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纪伯伦从小家境贫寒,他的母亲、哥哥和小妹都在贫困交加中而死,但是他有一个崇高的追求,那就是爱和尊重每一个地域、民族和人民,最终使他成为阿拉伯现代文化和艺术的主要奠基人。

乡愁其实是人思想的优秀部分,是生活的文化,是生动的传统,传统意味着什么?罗杨在解译传统时认为,传统是传承着人生活中若干优秀思想的积累,费孝通则认为,传统成为具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神圣,成为一种可怕又可爱的东西的时候,它变成了鬼。它让我们的生命并不只是在时间里穿行,过一刻,去一刻;过一站,失一站。传统生命是在创造中改变了时间的绝对性;它把过去变成现在,不,是在融合过去、现在、未来,成为一串不灭的、层层推出的情景。它不但不可怕,反而成为我们内心渴求的对象……

费孝通先生所提倡的传统其实是人类的自觉精神,他之所以把“文化自觉”看做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是因为他始终把他一生考察和生活基地的村落“江村”(他一生走出,又走进的这个村庄)做为他一生所调查和认知的对象,他把“江村”看成是经济、文化的缩影,一次次地走进,一次次地思索,一次一次地进行对比,这个基点,使他建立起对文化发展的信心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与准确的界定。当然,今天的村落在很大程度上,已与费孝通先生那时的“乡土”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在传统文化的发生、演变和传承上,这种文化的和思想的特征,依然可以用来解决我们今天对社会生活和思想结构的认知规律,那就是人会对自己的故土有一种极强的情感,不管他会或曾经给你留下什么;而人从对自己故土的认知一旦上升至对人类所有人的故土的爱和尊重时,人对乡愁才悄然获知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那就是乡愁其实是人对美和创造的发现和尊重,是重新回归到生动的传统中去寻找自己和别人的创造和美,所以感受到乡愁才是一个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人。

严格按照《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去办,可以给工作人员一个遵照,但是做为生动的,活态的村落记录,依然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这里有许多突发事项或没有想到的内容无法融进,那就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称之为村落记忆,村落故事,而这种“故事”,往往是村落本身的故事,可人们总以为“故事”是瞎话,不可信,不可取,故事发生地本身的人也不去重视它。所以拍摄村落的工作人员总认为“文化”无法“拍摄”到。

造成这种概念的原因是长时间以来,我们不断批判传统的原因,使得人们在生活中也不敢去认识传统、传承传统了,而究竟传统包括哪些方面,人们往往只认定祭祀等是“传统”,而其实,传统包括更多的生活,还有生活故事、传说所表述的人们的行为、信念和理念,那不是迷信,是重要的文化。特别如发生在村落的已经过去的“人物”故事,是重要的传统记录。如富江村《康大腊》《大泡山》的故事;如《扇子沟的来历》故事;如鄂托克前旗《呼和道宝》《大个子木吉勒》;如木屋村《压五营》;如欢喜岭的《白附子来历》;如那里的《董家响窑》《杨家响窑》等等,恰恰在这些口述文化上,人们却往往把这当成“笑话”讲着、听着,最后完全流失掉了,而其实,这些“文化线索”、为我们村落立档提供了重要的内容,也应该是“立档调查”工作的重点。

但是,作为记录村落文化,工作组特别是摄影工作人员应当去记录什么呢?什么时候记录?为什么要记录这些?应该首先要由文字人员将其重要的内容“内涵”挖掘出来,得到文字人员和摄影人员的认同,这样记录工作才能顺利。而这却是工作组总体指导人员的文化能力。

文化能力表现在村落文化的发现、挖掘和认识并形成“文本”的能力上。要善于在平常和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去捕捉进入深刻内容和生活传统结构的角度和能力,一般是在生活事项,如民俗活动、节庆、婚丧、嫁娶的综合活动,工作人员要努力去发现,并迅速地捕捉其中某些重要线索不放,一追到底,这才能走进村落文化深处。如在富江村,当一炕的妇女在扎河灯时,魏大娘边扎边哼小调,我们认定她有另外的“才能”,于是就启发她唱一段,唱唱村落歌谣。果然,她是一个民间歌谣能手,于是我们记录下她唱的《摇篮曲》《请神》《送神》等歌谣。这时候,工作组以为任务已经完成,但其实村落文化的挖掘才刚刚开始,接着不要满足收场,而是开始了另一个村落文化领域的开掘,那就是对魏大娘自身经历的故事的挖掘,她与这个村的关系。

在这种文化出现的时候,其实是村落文化的一种文化领域开始转换成另一个文化领域——村落人物——的时候,要紧紧把握住已经出现的文化线索,不要轻意放弃发现,要深挖,要继续去记载,从而完善《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文字)归档表》(《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要求的内容),而这时的村落人物又与村落故事相辅相成,人物文化补充了村落故事,村落故事和传统又有了来历和着落,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活态又生动的村落档案。现在,大部分立档工作人员缺乏这种能力和本领,使得许多生动的村落文化失之交臂,又使村落立档文本显得千篇一律,苍白无力。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