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4年6月11日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本站编辑
十多年来民协在冯骥才老师的带领下,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奔走呼号。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形成了系统的保护理念和思路。这都是值得我们文物主管部门重视和学习。今天又启动了史无前例的传统村落建档普查的工作,结合着文物工作说,我觉得这样一项活动有四点意义:
第一,开创了一个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因为文化遗产事业是公益性事业,它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的主导作用比较明确,这些年各级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讲话都十分强调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的投入也是逐年大幅度增加。但是在社会参与上,虽然有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像这么大规模,文化人跨界的,自愿的集体行动,我知道这还是第一次。
在传统村落保护问题上,政府层面已经形成了部门跨界联合的态势,我们和住建部牵头,文化部、文物局和财政部四家形成了统一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的工作方案。四个部门按照方案部署,根据各自的职能,在1561个传统村落中,挑选了270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重点开展保护。目标都是一个——整体保护和可持续保护。
以前我们文物局做的事就是把文保单位修好了别的可能不管,现在这个概念、视野有拓展,有突破,要考虑整个村落的山形水系,格局肌理,也要考虑修好文物之后,周围虽然不是文物的,但是仍然是传统民居,使其保留和恢复传统建筑风貌,这样真正保护好传承好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第一点重要的意义。
第二,这项活动有如此众多的文化艺术界的人士,是自愿的,又是无偿的参与进来,这表现了,首先是文化圈子里的这些同仁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这种行为也意味着文化根性,我们都要自觉自愿的,不可阻挡的为民族,为组织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第三,这一次调查建档所积累的材料,将成为文物建筑和乡土建筑,维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因为这一次建档既包括文字,又包括图像。图片在田野手册里面有具体规定,不光是一个房子的外观,它的细部,特别是有价值的彩绘,木雕,砖刻这些东西都会如实记录下来,而这些都是我们文物修复,实现保持文物的本真性和修旧如旧原则的重要依据,这是对我们文物工作很有帮助的。
第四,通过这一次调查建档,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传统村落的线索。可能为以后再扩充传统村落的名录提供新的资源,使更多的传统村落进入法律保护范畴,这也是意义重大的。
所以我希望各级文物部门要大力支持,由文联的民协摄协组织的次传统村落建档调查工作尽可能的条件下,为摄影家们,艺术家们提供方便,广大的文物工作者也希望拿起笔,拿上相机参与到村落调查中,特别是基层的文物工作者。有的文管所就是管这几个村落,国保单位,省保单位,他们在当地开展工作是有条件的。他们也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向艺术家们学习,为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积累经验。
借这个机会,我感觉也有两点对这项活动的建议提出来供主席和艺术家们参考:
第一,希望这一次调查要做到图文并重,重视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要注意挖掘和研究传统村落,特别是古村落,在历史各个时代的变迁,渊源,人物,故事,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尽可能的保留历史各时代留下的实物见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因素,这是避免出现千村一面,套用一个模式最重要的基础,图象的记载和文字的记载,都希望能够建立在深入的挖掘和研究,这样一个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上。
第二,希望这一次活动是接地气的,跟村民打成一片的。我特别赞成冯骥才老师一句话,他说传统村落保护的真正本体是原住民,所以在这一次活动中,希望摄影家、民间艺术家能够和村民搞好结合,也搞好适当的培训,通过这一次调查,给这些传统村落留下一支永不撤走的调查队伍。按照国际博物馆的理念,所谓生态博物馆重点不是展出多少馆藏文物,就是这样一个村落,一个社区,把每天,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细节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我们既要留住过去,也要给未来留下一些什么。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立档调查的丰富性及其延续性。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