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传统村落保护:坚守与新生
发表日期:2013年11月4日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王咏倩 韩丽彦
发表日期:2013年11月4日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王咏倩 韩丽彦
新闻背景
在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传统村落日渐凋零,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在这样的形势下,既适应社会变迁的基本趋势,又尽可能地保存、抢救、记录传统村落遗迹,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努力的方向。
今年 5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目标、原则和方法。7月份,习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又指出,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10 月 9 日,中央有关部门在浙江召开了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其中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汪洋副总理在会议讲话中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
传统村落生存之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 2000 年至 2010 年,我国自然村由 363 万个锐减到 271 万个,仅仅 10 年内减少了 90 万个,平均每天消失的自然村约有 80 个到 100 个。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是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无人知晓。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
传统村落锐减和消亡的原因:一是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异常迅速,在此背景下,大批农民走出家门,到城里打工,人员与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出现了人去村空的局面,甚者出现了“弃巢”。从二十世纪 80 年代开始,农民外出务工的数量逐年增加,并在东、中、西部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趋势,截至 2012 年我国已有 2 亿农民工驻扎在城市,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加剧,村庄发展主体缺失,村落传统文化传承受阻。二是与农村相比,城市在就业、交通、购物、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享有很多优势,较为优越的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年轻一代农民工的第一选择。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展较为成熟的前提下,许多在城市一带长期务工的年轻一代农民工,已在城市安居和生活,村落的消解势在必然。三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政府行为,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抉择,但旧的城镇化只重视城市规模的外延扩张和人口的简单集聚,拆村并点力度较大,大规模的造城盖楼、强行分割农村土地、拆迁农村民居,致使传统村落的物质象征被消灭,这是导致近几年村落消失的最主要原因。
四是村民保护意识缺失。除去外出打工人员,留守的大多都是些老弱病残者,根本没有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自觉意识。即使外出打工较少的村庄,村民的传统文化观念淡薄,村落文化意识亦是不强。
五是政府保护部门缺位,管理薄弱。政府部门的提倡和支持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在具体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无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指导,有法不依、破坏性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传统村落保护一直是个难题。原因在于,一是它规模大,内涵丰富,又是活态,现状复杂,对它的保护往往与村落的发展构成矛盾;二是它属于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辖,若要保护,必然牵涉政府各分管部门的配合,以及管理者的文化觉悟;三是中外可资借鉴的村落保护经验极其有限,而现有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理念与方法又无法适用。这是传统村落保护长期陷在困境中的根由。
传统村落保护意义重大
在近日国新办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等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说:“我们国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根基在农村,传承了非常丰富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是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是国家的财富、世界的瑰宝,它不可再生,但是现在也面临着危机。特别是随着前二三十年我们国家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全国经调查上报的 1.2 万多个传统村落,它们仅占我们国家行政村的 1.9%,自然村落的 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经不到 5000 个,很少很少。”传统村落保护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它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所在地。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不少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没有精英文化,只有民间文化。他们现在的所在地往往就是他们原始的聚居地。他们全部的历史、文化与记忆都在他们世袭的村寨里。村寨就是他们的根。少数民族生活在他们的村寨里,更生活在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化里。如果他们传统的村寨瓦解了,文化消散了,这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不复存在。我们有权利看着少数民族从我们眼中消失。”
当今国际上对历史文化遗产分为两部分,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联合国各类相关文化遗产的文件中,我们只能见到一些零散的关于传统村镇保护的原则与理念,没有整体的保护法则,更没有另列一类。至今还未见任何一个国家专门制定过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法规。我国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探索,无疑会给世界各国提供借鉴。
何为传统村落?如何评定?
2012 年 4 月 16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对传统村落的定义进行了明确。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村落列为调查对象,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 1/3,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村落选址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代表性,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与维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反映特定历史文化背景。村落格局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鲜明体现有代表性的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且村落整体格局保存良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该传统村落中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民族或地域特色鲜明,或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形式良好,至今仍以活态延续。
调查内容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是指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类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传统村落保护意见共六方面。
自 2012 年 4 月至 7 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的中国传统村落的摸底调查工作已初步完成,全国汇总的数字表明我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 万个,基本摸清了传统村落现状。
随即,四部局成立了由建筑学、民俗学、规划学、艺术学、遗产学、人类学等专家组成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制订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评审《传统村落名录》。进入名录的传统村落将成为国家保护的重点。
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主要分三部分,三部分中的每一部分既有定量评估也有定性评估,在此基础上赋予评价指标和分值,比如,以第一部分“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量评估为例,主要分为 5 个指标,各占一定的分值,即久远度(10 分)、稀缺度(10 分)、规模(20 分)、比例(15 分)、丰富度(10 分),共计 65 分。5 个指标又进一步进行了分解,并赋予分值,分值也给出了分值标准及释义。
经各地调查初筛、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公示,2012 年 12 月 20 日,住建部公布第一批共646 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传统村落名录。
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有关工作要求被写入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社会各界引发反响。今年 2 月,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三部门启动了传统村落补充调查和推荐上报工作。截至 6 月 30 日,各地共补充调查了 5000 多个村落,并择优进行了推荐。经调查初筛、专家委员会评审、公示,最终确定了 915 个村落列入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截至目前,共有 1561 个传统村落列入到传统村落名录中,见下表。
下一步,三部门将推进建立传统村落档案、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和探索开展保护性修复试点等基础性工作,加大保护传统村落和民居力度。
汇总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对传统村落认定程序进行简单概括:首先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 2012 年 4 月 16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中对被列入调查对象村落条件的规定,要求地方调查推荐,然后报到省一级,省一级报到中央后,经以冯骥才为主任委员的专家委员会进行技术审查,依据的标准是《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这个过程非常严格,而且要求所申报的材料按照标准报足充分的材料,经过三次审查和公示,最后以三部门的名义正式公布。
各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实例
贵州镇山村——有形文化实体的保护
镇山村有 500 年历史,聚居 120 多户布依族、苗族居民。村寨是一个用石板铺出来的生活世界,石门、石墙、石板路、石板盖房顶,家中的器具都是石器,村里所有的房顶、场院、围墙、村巷,全是灰白色的石板,从寨子的高处望眼看去,目之所及尽是嶙峋起伏、独具一格的鳞甲石板建筑,被誉为“贵州镇山露天民俗博物馆”。
浙江诸葛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
诸葛八卦村,古称“高隆”,是诸葛亮后裔的一支聚集村落。全村有 5000 多人口。村落位于兰溪市城西八座小山环抱之中,小山形似八卦的八个方位。城外八卦格局按九宫八卦图而建,整体布局以村中的钟池为中心,似太极阴阳鱼图。房屋呈放射状排列,将全村分为八块,形成内八卦,村内弄堂八卦阵势的排列玄妙莫测。村中的八卦图式的钟池,半阴有水,半阳干地,池塘与民居融合为一体,为诸葛村注入了奥妙无穷的灵气。
江西石邮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
石邮村是“傩舞之乡”,当地的傩舞兴起在明朝宣德年间,傩舞自传入石邮村以来,均由村中吴姓执掌表演。1000 多年来,村民们依然保持着对傩神的崇奉,也直接保证了傩舞的延续。村里远近闻名的傩舞庙,每年正月期间举行为期半月的“跳傩”,成为傩舞民俗传承的“文化空间”。石邮村由于其传承的保守性,从而保持了傩舞传统的仪式性和完整性。
山西大院——对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北方,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古民居院落是山西古镇的灵魂。王家大院、渠家大院、乔家大院等以其规整的建造形制、传统的礼教风俗、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示出“晋商文化”的富丽华贵、气势威严而又不失雕琢的独特民居魅力。
链接:
“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名村由原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庄。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起公布。截至目前,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一共批了 169 个。历史文化名镇(村)的申报与批准在 2008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都做了详细规定和说明。
评价内容为,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存有清代以前建造或在革命历史中有重大影响的成片历史传统建筑群、纪念物、遗址等,基本风貌保持完好。原状保存程度: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或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虽曾倒塌破坏,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复;或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细部亦保存完好,依据保存实物的结构、构造和样式可以整体修复原貌。现状具有一定规模:村的总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须在 5000 平方米以上。已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村镇总体规划;设置了有效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有专门的保护资金。
历史文化名村是传统村落中的精英,它的标准比较高,同时,其形式和内容比传统村落要稍微窄一点。
保护传统村落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村民改善生活意愿之间的关系,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居民开展传统建筑节能改造和功能提升,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正确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在延续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规划有关部门将采取五方面措施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一是继续深入调查,尽快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基本上能够把有保护价值的全部调查到。二是制定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长期纲要。三是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四是完善扶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参与。
传统村落从困境中走出来了。它独有的价值终于被公众认识,并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外另列一类,即“传统村落遗产保护”,纳入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谱系”中。10 年前我国只有文物保护,经过近 10 年的努力,拥有了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村落遗产三大保护体系,使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得到全面和完整的保护。这是我们在文化建设上迈出的重大一步。
借鉴:
法国、希腊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法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它的许多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都产生过影响。
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建设方面,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公众利益的名义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法国在近 100 多年的法制建设中,仅文化遗产法一项,便颁布过 100多部,这些法规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有效规制,为法国人依法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1962 年,法国颁布《马尔罗法》即《历史街区保护法》,1973 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其立法宗旨也非常明确,即保护历史建筑的最好办法,便是对历史街区实施整体保护策略。《城市规划法》是一部专门针对城市改造制定出来的文物保护法。这部法律进一步强调了城
市改造过程中对历史街区实施整体保护的必要性。这部《城市规划法》在后来的旧城改造过程中,为保护传统历史街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 1903 年到 1970 年,法国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持和维修费用就从 497 万法郎飙升到 537.3 万法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某些做法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希腊对文化遗产严格保护,倡导一种民族和市民的自觉,不仅是对物质层面的旧城、街区、建筑和文物的守护,而且是对原生态的传承和复原,对原生活方式的传承和继续。这样使希腊多元多样的文化在现代化节奏中得以保存。
希腊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一向在财政预算中处于优先。希腊文化遗产一向能获得很高的拨款,并一直在寻找新的保护思路。财政部每年预算安排一大笔专款,用于文化遗产管理部门支付古迹保护和重大项目涉及的民居拆迁赔偿。
近几年,希腊将文化遗产保护和环境保护结合进行。2008 年春天,由希腊文化旅游部发起推出了“环境和文化”项目,以提高希腊市民对国家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这个项目一直持续至今,且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