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治理农村“空心化”路在何方
发表日期:2013年9月13日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袁锋 陈实 饶思锐
天涯三人谈
 
[新闻背景] 我省一些村庄出现了“人走屋空”的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引发社会关注的《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对全国农村空心化阶段进行了深刻分析。报告认为,海南已处于农村空心化的成长期。治理农村“空心化”,正成为新型城镇化努力破解的新课题。
 
Q1
如何看待我省农村空心化现象?
 
袁锋(海南日报评论版主编、评论员):我省农村空心化之中,建设用地空废化和人口空心化非常突出。农村宅基地没有退出机制,农村人走地不动、建新不拆旧、不占白不占,导致长期废弃、闲置和浪费,并逐步扩张发展为村域成片废弃和整村闲置,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思路相悖,这也反映了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的不足。而青壮年农民纷纷涌向城市,造成了家庭分居、亲情割裂、传承断代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三留人口”难以支撑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虽然存在这些弊端,但人口的流动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意义。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既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而且,农村人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让环境得以涵养生息。
 
陈实(海南日报评论员):对外出的农村青壮年而言,在初入城市的新鲜感消减后,乡土的疏离萌发着浓郁的乡愁,但乡愁又无法消弭。即使回到家乡,生活多年的老屋破败了,曾经生机勃勃的田野荒芜了,儿时的玩伴找不到了,村头的那棵大榕树也移走了……记忆中的故乡只能在梦中见到,沉重的乡痛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乡土社会的传统格局、文化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是时代进步之必然,但也不可避免产生着心理等各方面阵痛。并且,农村空心化还导致大量民族和民俗文化的失落,传统技艺无人传承,风俗习惯难以为继。我曾经到过一个全是船型屋住房的黎族老村,由于居民外迁,老屋保存不善,作为文化遗产的船型屋大多已经破败不堪,不仅当地村民和干部感到心痛,对文化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饶思锐(海南日报评论员):我省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并不是特殊个例,而是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镇化浪潮影响下的乡土社会缩影。在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加剧,从而导致人口规模化流动,这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一分为二地来看,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一种解脱,在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为农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现代文明迅速崛起势必造成传统文化的分崩离析,出现土地荒芜及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等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必将危及农业安全和国之根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培育多样化的农业产业,发展多元化的致富路子,最大程度地消除其消极影响。
 
Q2
如何以培育产业来治理农村空心化?
 
饶思锐:规避农村空心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部门在宏观层面上做好农民、农业的引导工作。农民背井离乡更多是源自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要让农民“返巢”,需要政府部门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引导农民发展好冬季瓜菜、南繁育种、热带水果等海南特色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通过组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在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的同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本土就业安置,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了、环境改善了、农民增收了,又何愁农民不会回巢。
 
陈实:强化产业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繁荣乡村经济、治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关键一招。产业规划要与乡村规划同步,明确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多条腿走路,让老乡的钱袋子鼓起来。算清“产业账”,才能谋好“致富路”。不仅要实现第一产业的适度规模化与高效集约化,提高土地生产力,做大做强热带特色农业,也要积极培育低碳环保的第二、第三产业,为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培育产业是治理空心化的重要途径而非全部,还要走多样化、差异化发展道路,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村落的文化信息与文化符号,让民族和民俗文化的精华部分得以延续,守护宝贵的乡土精神家园。
 
袁锋:我省不同地区的空心村条件各异,空心化特征也不同,空心村整治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药方、整齐划一的模式。我们需要正视问题,周密谋划,做好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与竞争力。空心村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培育相结合,是一举多得的惠民政策。我们在将废弃闲置宅基地还田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朝着高标准农田靠拢,争取以现代农业的要求来整理这些田地。海南相当一部分村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这为空心村提供了很好的产业依托。在开发过程中,除了提高起点,树立精品意识以外,需要保护好村民的长远利益。另外,应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股份化和宅基地确权流转市场化模式,创造条件让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转自主权、土地市场收益权,使务农村民、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
 
Q3
如何将空心村治理与古村落保护同步?
 
陈实:古村落的保护事关文化根基、文化血脉,不容轻视。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村民尤其是青壮年村民外迁,人少了,古村落也就凋败了。保护古村落,一方面要从维修和建设上入手,对属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要增大政府投入,进行重点修缮,在修建乡村文化设施和其他建筑时,要注意保留和借鉴传统风格元素,要有历史感、文化感,避免千村一面。另一方面,对有代表性的古村落,要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袁锋:我省空心村的治理,理应与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村落保护相统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古村落,需要发挥出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通过开发旅游等形式,既承担历史传承,又增加村民收入。不妨让当地村民参与到古村落整治规划中来,并且对当地的文化、风俗、历史传承都要有考虑。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经过修缮保护的古村落,如果既无人居住,又没有游客到访,往往难以支撑下去,甚至重返破败。可行的方法还是,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适度进行旅游开发,鼓励村民在老屋内居住,这样一种活态保护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饶思锐:破解空心村的窘况与保护古村落之间有许多叠合的部分,二者的情况可统筹考虑,二者的部分做法、成果亦可互为参考,二者统一于海南的美丽乡村建设。无论是空心村或是传统古村落,二者都曾是海南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先祖们世代生活其中、生产其间,二者共同勾勒了海南乡村社会,展示了海南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肌理。要还原这一历史之美,需要政府部门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引导,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加大扶持资金的投入,不断激发农村经济的新活力,减小城乡差距;更需要作为主人的原住民增进对美丽家乡的本体认同,自发保护好、传承好维系着族群关系、情感和价值认同的村落文化载体。只有原住民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最终实现城乡大同。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