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住建部董红梅: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发表日期:2024年8月28日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作者:

  近日,2024古村古建保护发展交流会在山西高平举办,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特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一级巡视员董红梅做客专访间。

  主持人:董司您好,先请您介绍一下古村古建和传统村落保护的大概情况。您觉得如何更好地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董红梅:首先要说一说古村古建工作,这项工作我们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认定是在2012年12月30号。总书记有一句话,叫“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我们认为传统村落就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些年来,我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央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了这项工作。

  “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然说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那么传统村落就应该是一个有形的载体。在这个载体里面,有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所以这些年我们致力于“有形+无形”的结合。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我们坚持保护、利用、发展、传承的路径,在工作中我们提出的工作原则是“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

  “保护为先”,保护肯定是第一位的。保护是手段,利用是最好的保护,目的是为了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所以传承是我们的根本、本源,我们叫“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这是我们的工作原则。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提出的方法路径是“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现在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是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优秀代表,世世代代的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村庄不断减少,我们更需要去把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庄给它保下来。在保下来的过程中,怎么样留住乡亲,这是最重要的。村子里都有哪些乡亲?我们归结为三类人,一类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一类是从村子里参军考学走出去的这些人,还愿意回到村里的,我们叫做新乡贤;还有一类是新村民,很多城里人愿意到农村里生产生活。这三类人他们各有各的需要、要求和追求,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个是要住得舒服;第二要在村子里能挣到钱。所以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我们围绕这两点下力气,结合行业管理工作,大规模地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历史性地解决了9899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为了解决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我们又把3500多万的边缘贫困群体(如农村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等)住房安全问题解决了,然后我们又开始大规模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村容村貌。房子安全了,环境美好了,住得舒服了,不就是宜居吗?

  怎么挣钱?根据每个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像山西晋城高平这个地方,表里山河,我们有大量历史建筑遗存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发展旅游,这就是我们的特色;另外一个,我们还可以挖掘传统建筑工匠,我们进入这个大楼,那么多的古建模型,这就出自于传统建筑工匠的手。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挖掘和工匠的培育,这也是一个特色产业;还有量大面广的,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等等,让村民就地就近在家门口挣到钱,这就宜业了。通过这两条,我们来留住乡亲。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还有和谐。怎么和谐?村民主体就是我们的和谐。我们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传统村落的村两委引导地方政府做大做强,村两委就是村子里的领头羊、带头雁;然后是村民自治,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农村基层党建引领,发动村民自治,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件事,而且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们靠什么来支持?村规民约。把村规民约给它立好,全体村民共同商量决定,全村人共同遵守,真正实现村民自治,这不就和谐了吗?

  我们保护传统村落,不光保护那些传统建筑、有形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村庄的格局机理,周围的山形地貌、水系、农业景观、水利、工程设施等等,都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要内容。这些综合的载体,就形成了我们今天传统村落各具特色的、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这样我们就能留住乡亲。我们有个统计,到今天为止,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是8155个村,在这8155个村里面,有848万的群众、村民留在村子里,或者外面打工又回到村子里,在村里安居乐业。我想这部分人会越来越多,而且会有更多新乡贤、新村民来生活,这是“留住乡亲”。

  “护住乡土”,我们把村子分成三类。一类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群的村子,这样的村子就是两个字:放弃,因为它的资源禀赋不适合人居。那怎么办呢?我们把村里的人群搬迁到一方水土能养活一方人的村子里来。脱贫攻坚期间,我们已经把9600万的人口从这样的村子里搬出来了;还有一些村子位于城乡接合部,城边村、城中村,这样的村子我们提倡融入城市规划的一张蓝图,因为这些村民他们已经变成了城市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变了;而我们要保住的,就是位于两者之间量大面广的这一方乡土,这方乡土恰恰和我们的18亿亩粮食安全红线完全吻合,我们要护住的是这方乡土。我们从最难的村入手去做示范,这个最难的村就是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8155个村。之所以能留下来老祖宗的这些智慧和东西,无一例外,这些村子都存在交通偏远、经济欠发达的情况,我们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把它从后发优势变成先进典型,越来越多地辐射,带动所有村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这个护住我们的乡土。

  再说“记住乡愁”。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乡愁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理解。我的理解就是余光中的诗,他的乡愁最开始是船票、邮票,最后是坟墓、海峡。我理解他的乡愁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因为家始终牵引着他。我们现在要记住的乡愁,就是刻在我们血液里、骨子里的、本乡本土的情怀。我们在8155个村里面因地制宜,已经挖掘传承了58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村有每个村的乡愁,我们针对每个村的特点去挖掘这些乡愁。

  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光靠村民和政府不行,怎么办?全社会来支持,怎么支持?2018年开始我们搞了“设计下乡”运动,鼓励城里的建筑师、规划师、优秀文创团队到乡村去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提升村庄的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在这项工作中,做得最成功的还是福建,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搞了“海峡两岸青年建筑师融合乡建乡创”的活动,目前有505位台湾青年建筑师和文创人员在福建大地上,在我们的传统村落里进行住村的陪伴式服务,每年至少要住三个月,帮助村子去梳理他们的乡愁记忆,规划他们的村庄建设。海峡两岸同宗同脉同源一家亲,他们的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党中央政府的高度肯定。

  设计下乡是一个力量,还有一个是社会资本。我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村落保护领域,社会上一群有识之士、爱心人士都愿意参与这项工作,把村民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助力给它做实了。在这个工作中,我们现阶段就是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期望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真的生生不息,所以15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而且这项工作也确实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和支持。

  高平我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6月我们和中央网信办的领导同志,第一次了解了高平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我觉得是非常有特色的。到了高平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表里山河,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地上文物看山西”,走进村子里随便一触摸,真的就是几百年。我们真的是一路走,一路和古人对话、和传统对话。我们看了良户村的传统村落保护,还看了喜镇苏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特点,他们在村子里生产生活,守护着这块土地,守护着我们的文化传承。历史上很多传统建筑的技艺和工匠,在高平大地上非常多,这个让我们非常震撼,最近我们也在和中央相关部门联合,推动传统建筑工匠这个门类的发展传承。我们已经和农业农村部搞了一批乡村建设工匠名师的评选,其中就有传统建筑工匠这样的门类。接下来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相信高平会有更多传统工匠被发现而做大做强,这个也会带动村民致富。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