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浅析小城镇规划思路 ——以浙江温岭温峤镇为例
发表日期:2013年6月18日      来源:      作者:赵曼汝
      近几年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小城镇发展迅速,成为繁荣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温峤镇位于温岭市近郊,区域面积 78.8 平方公里,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环境改善、形象丰满。几年来,温岭市级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温峤镇城镇规划建设为例作简要探讨。

      存在问题
     (一)城镇空间断裂,错层明显
      城镇空间就是城镇化建设的立体规模布局。它来自于极端复杂的现实,是静态与动态兼具、抽象与具体结合的非线性关联系统。当前,我国小城镇的空间形态各异。以温峤镇来讲,它位于温岭市西部边缘地带,49 个行政村居中 8 个相对比较繁荣的村域已经划入工业城区域。这些村落原本一致的形态,由于两边的行政区域限制,财政资金输出导向的不同,逐渐形成工业现代化的人工痕迹和原始的传统村落氛围紧紧相邻的边界空间。
     (二)城镇肌理粗糙,缺乏美感
      小城镇的村落多位于山野,其肌理应千姿百态。事实上,如今的小城镇规划却是简单复制、生搬硬套、机械式地嵌入村落,乏味无趣,大大破坏了城镇肌理。
     (三)城镇脉络杂乱,节点不足
      城镇是个大的有机系统,其整体形态是由城镇节点关联形成的脉络连接各区域。城镇脉络是运行核心,有若干不同尺度和层次的规模,四通八达但绝非杂乱无章。现在的小城镇规划设计理念简单,各自为政,将每个村落作为独立的行政区域进行规划,忽略了整体布局。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相邻村落之间的活动场所、廊道等节点缺失。有些节点形成交汇,又将造成交通超负荷,形成拥堵。
     (四)城镇规划呆板,没有特色
      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规划却又千篇一律。现代文化冲击传统文化,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渐渐失去光彩。

      主要原因
     (一)资源匮乏是硬伤
      在近期规划中,温峤部分镇域被划入城市组团,看似是等级的提升,实际是城镇的独立功能被严重削弱。尽管如此,温峤要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基础很必要。在没有产业支撑的局面下,政府只能依赖土地财政。但温峤原有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也都划入了工业园区,所以无奈陷入资金不足、用地短缺的困境。
     (二)政绩意识是软肋
      由于建设项目从设想到实施所涉环节和时间常超过三年,温岭许多村委班子为了政绩,多有短视行为。特别是新上任的班子,干劲充沛、热情十足并很有想法,但往往建立在没有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想与实际不符,可行性不大,导致规划差强人意。

     思路对策
     (一)规划从长计议,步骤循序渐进
      小城镇的村落应着眼于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甚至可返璞归真地回归原始聚落塑造。现代的村落用地粗放,布局分散,只见新楼不见新村,完全没有整体感;反观传统村镇乡土聚落在农耕社会中的发展,无不体现出民俗风情,贴近自然,因山就势,随势生机。小城镇规划应尽量打破行政界限,整体规划布局,分配产业用地、活动场所、营造景观节点,不再呆板地四处安放现代模型;注重小城镇地域性特色的历史文脉和乡土气息的景观要素,充分挖掘自然之美及对民俗风格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人们要认识到特色的消退到回归是时间积累的产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耐心地推动改变很必要。
      (二)宣传由上至下,文化大力创新
       村庄规划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因此要大力动员这个强大的生力军,要让他们产生共鸣与认同感,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积极投入到保护和发掘当地人文景观及民情风俗,将由上至下的宣传,化为由下至上的推动力。同时,传统文化的创新是现代农村的出路,可以营造不同于城市理念的产业,为当地农村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直接促使农民增收;通过将古镇风貌的特征嫁接到新的城镇社会经济基础上,获得新型的农村经济财源发展动力,将实现历史文化古镇物质环境保护与内在文化继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振兴。
     (三)政策扶持产业,资金多方筹集
      规划是龙头,经济建设是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财源培育迫在眉睫。城镇经济发展不能再被“土地财政”绑架,乡村聚落的发展理念应从当地特色的产业衍生,不盲目随大流。政府应引导村落的正确发展,给予扶持和适当的激励政策,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形成资金运转的良性循环。
       此外,改革金融机制提供多信贷品种,吸引外来资金涌入,形成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后顾之忧,逐步推进现代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