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22年6月13日 来源: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作者:
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出,7名学生今秋入学天大——
非遗高等教育“快车专线”
即将发车
6月10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以下简称“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寄出。秋季新学期,7名新生将进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冯研院”)开启崭新的求学之旅。如果说,非遗学科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非遗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有了一条“快车专线”,那么随着第一批“车票”的发出,这条“快车专线”将为我国非遗科学保护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研究型和管理型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去年秋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天津大学设置全国首个非遗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显示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非遗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科学地保护和发展非遗是时代之必需,培养非遗一线研究和管理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冯骥才先生明确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设置成为独立学科的建议
冯研院作为培养我国首批非遗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试验田,自建院以来,始终把教学科研与我国文化遗产最前沿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已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教研方式。
对于非遗学科硕士生的培养,院长冯骥才先生尤其重视田野教育:“田野是非遗学最重要的工作场域和方法。只有具备深厚的田野功力,才能与民间文化共命运。”为增加学生的田野实践机会,并将教学与地方文化现实的需要相融合,冯研院正在传统村落遗产资源丰富的浙江西塘和木版年画最重要的产地天津杨柳青,分别筹建实践基地。
冯骥才先生还注重审美教育:“民间文化都是以审美形式表达出来的,只有懂得非遗源自民间生活和情感的原生态的美,才能产生对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冯研院收藏了大量民间艺术珍品,并在筹建新的博物馆,将为学生提供非遗审美教育的优越条件。
为做好学生的入学和培养工作,冯研院紧锣密鼓做了大量准备。一支教学与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已经组建起来,并成立了非遗学科的教研中心。汇聚全国重量级专家学者的学术委员会和教材编写委员会已经建立。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正在加紧编写。一整套专业课程的建设已经展开。培养方案也已基本确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
据了解,冯研院培养的非遗学科硕士生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2.5年,计划在3年内招收30名研究生。已录取的首批7名学生均为择优遴选的推免生。
非遗学科是文化遗产研究的分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事象及其历史、风俗、审美方式、价值体系、传承人群以及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混融交叉,集理论研究、田野调查、保护与管理等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非遗学科致力于培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非遗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具备专业的田野调查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艺术学等相关知识技能,能够胜任非遗调查认定、传承保护、宣传推广、转化利用等工作需要的研究型和管理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文字来源/杨扬
图片来源/工作室
编辑/张倩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