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微综述】做好科学保护是中国传统村落魅力永续的关键
发表日期:2021年5月19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胡子轩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出行旅游突破2亿人次,堪称史上最热“五一黄金周”。各地富有乡土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历史古镇,都吸引了大批游客。然而,如何在巨大的旅游压力下保护和管理好传统村落,使之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局中发挥作用,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五一”前夕,海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十五年前发起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份宣言的西塘古镇,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以“激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为主题展开研讨,开启我国传统村落从“抢救性保护”迈向“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科学保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06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第一份呼吁全社会并联络国际学术力量保护古村落的“宣言”——《西塘宣言》正式发表,引起了国内拯救传统村落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视,它所带来的影响力和意义,对推动全国传统村落保护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15年间,在冯骥才、阮仪三等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奔走呼吁下,一座座独一无二又面临濒危的传统村落被小心保护、细心呵护,至今已有6819个村落进入国家名录。越来越多曾经凋敝破败但承载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开始焕发新生,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更传承了文化基因,延续了历史文脉。

  2020年,天津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率先提出“科学保护”的理念。此次研讨会上,冯骥才再次强调,科学保护是能否把文化遗产工作做好的关键。科学保护是从事物(文化遗产)的性质、特征、规律、独特性和知识体系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严格的标准、方法、要求和保护机制与制度。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一是基础的、研究的、学术的层面,包括传统村落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基础科学的建立、传统村落的分类等;二是机制与制度的层面,遗产资源整合与机制建构,包括建立村落档案、制定遗产清单、确定保护内容与责任制,规定保护制度,组成原住民参与的管理会等;三是管理层面,包括执行和监督保护制度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那么,只有建立起科学保护的体系,并行之有效,才能使传统村落的生命长久,魅力永存,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乡愁。

  融合“两山”理论 思辨“美丽乡村”之“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孟东军对“两山”理论及其实践转化作了系统介绍,他认为,绿水青山不仅指自然资源,也应包括传统村落里的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遗产,以及民风民俗等文化形态的遗产。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组长方明则从传统村落与城市远近的空间关系出发,进一步提出:在城市近郊的传统村落,要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离城市有中等距离的传统村落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聚焦点;一些比较偏远的传统村落则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承载地。可以在城镇化格局下重塑城乡关系,让二者之间合理布局、双向流动,这样传统村落才能发挥好它的应有价值。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局中,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也是一大关键。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其实就是探索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冯骥才认为,在古村落保护中,当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碰撞时,变与不变需要把握平衡,而从西塘古镇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变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教授阮仪三提出,之前一直都在说“拯救如旧”的概念,或许应该改成“拯救如故”,保护不能仅仅只是留存表面的现象,而是要让传统村落可以继续“健康”的一代代延续。在他看来,保护传统村落就要把当地的文化遗产和当地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要保护的是千百年来当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对于江南水乡而言,就是要保护“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

  冯骥才对“美丽乡村”的“美”是什么,提出思辨。他回忆多年前在广西考察,一座有700年历史的山寨,竟然被刷上了大红、翠绿、湖蓝、橙黄的油漆,令人啼笑皆非。他表示,美丽乡村,不是在墙头乱画一气。美是要有审美品格的,还要有审美标准的,是要有对历史和审美的辨识的。什么是美,需要研究。美丽乡村的美不仅是视觉的,看着好看,还是文明的美、气质的美、精神的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此次研讨会上也涉及了文旅关系的相关讨论。有不少学者认为,与较为偏远的传统村落面临的“空心化”问题不同,距离城市较近的传统村落面临过度旅游化的冲击。冯骥才表示,旅游终究是产业,产业的规律是追求经济利益或者利润的最大化,但传统村落的遗产是脆弱的,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其文化的原生态、原真性就会遭到破坏。为了解决过度旅游化的问题,必须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制定科学准则。在制定科学准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他进一步阐释,“以文塑旅”是把文化作为精神来塑造旅游,而不是拿旅游塑造文化,旅游的目的是“彰文”,宣传、传播文化,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文化自信。

  西塘,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镇。嘉兴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塘能如此完好地保存25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成为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古镇,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15年前《西塘宣言》的发表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西塘,正通过规划引领、生态提升、亮点打造,完善全域景观风貌建设,构建适应千万规模旅游空间格局,按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要求,持续推进申遗工作,进一步传承中国记忆,打造西塘旅游未来型景区,走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网采编中心)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