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21年5月8日 来源: 冯骥才工作室 作者: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出行旅游突破2亿人次,堪称史上最热“五一黄金周”。各地富有乡土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历史古镇,都吸引了大批游客。然而,如何在巨大的旅游压力下保护和管理好传统村落,使之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大局中发挥作用,让人们在这根性的精神家园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月26-27日,恰好在“五一”前夕,海内外相关领域重要的专家学者们,相聚十五年前发起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份宣言的西塘古镇,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以“激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为主题展开研讨,开启了我国传统村落从 “抢救性保护”迈向“科学保护”的新阶段,并收获了大量思想的硕果。
研讨会开幕式上,冯骥才先生、阮仪三先生展开对谈,学者向云驹担任学术主持
科学保护的指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去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天津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率先提出 “科学保护”的理念,得到了习总书记的高度认可和重视。在这次研讨会开幕式的主旨发言中,冯骥才先生表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总书记对传统村落保护提出的一个很高的指标,也是一定要达到的指标。他理解,绿水青山是指传统村落的自然生态,乡愁是指它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只有认真、深入、透彻地研究总书记的指示与要求,科学地制定好一整套规划和制度,并认真执行,才能使传统村落的生命长久,魅力永存,才能使我们的后代得以永远地记住乡愁。”
学术研讨会场,冯骥才先生进行总结发言,方明(左)担任平行论坛之一的评议人
融合“两山”理论 重塑城乡关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已经写进党章。研讨会上,浙江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孟东军系统介绍了“两山”理论及其实践转化,他认为,绿水青山不仅指自然资源,也应包括传统村落里的古建筑等物质形态的遗产,以及民风民俗等文化形态的遗产。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工作组组长方明则从传统村落与城市远近的空间关系出发,进一步提出:在城市近郊的传统村落,要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离城市有中等距离的传统村落是未来乡村振兴的重要聚焦点;一些比较偏远的传统村落则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承载地。“我们可以在城镇化格局下重塑城乡关系,让二者之间合理布局、双向流动,这样传统村落才能发挥好它的应有价值。”
学术研讨会场
避免过度旅游化 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研讨会上,专家们都认为,与较为偏远的传统村落面临的“空心化”问题不同,距离城市较近的传统村落面临过度旅游化的冲击。“旅游终究是产业,产业的规律是追求经济利益或者利润的最大化,但传统村落的遗产是脆弱的,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其文化的原生态、原真性就会遭到破坏。”冯骥才先生说,为了解决过度旅游化的问题,必须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制定科学准则。他提醒专家学者和政府的管理者们,在制定科学准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习总书记在有关文旅关系的讲话中提出的八个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他进一步阐释,“以文塑旅”是把文化作为精神来塑造旅游,而不是拿旅游塑造文化,旅游的目的是“彰文”,宣传、传播文化,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文化的自信。“习总书记的话我们必须要想透,如果我们不想透,只谈旅游经济,只谈旅游产业,一定会走偏。”
《西塘宣言》纪念碑揭碑仪式,冯骥才先生与当地“父母官”合影
思辨和研究“美丽乡村”之“美”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局中,如何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也是一大关键。冯骥才先生还在研讨会中对“美丽乡村”的“美丽”是什么,提出思辨。他回忆多年前在广西考察,一座有700年历史的山寨,竟然被刷上了大红、翠绿、湖蓝、橙黄的油漆,令人啼笑皆非。“美丽乡村,不是在墙头乱画一气。美是要有审美品格的,是要有审美标准的,是要有对历史和审美的辨识的。什么是美,需要研究,所以习总书记希望艺术院校的师生参与城乡建设。美丽乡村的美不仅是视觉的,看着好看,还是文明的美,气质的美,精神的美。”冯骥才先生说。
“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