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21年2月1日 来源: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作者:侯仰军
专家观点 | 保护传统村落必须保护原住民
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侯仰军
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地域特色,寄托着人们的乡愁,是文化之脉、自然之体、生态之基、历史之源,具有重要的生活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但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村落的转型撤并、农民的异地脱贫以及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传统村落数量急剧下降,传统村落中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造成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出现“人走房空”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与此同时,为了发展旅游,有些地方在保护开发传统村落的名义下,大规模拆除具有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价值的院落、建筑,而代之以新的住宅建筑,严重破坏了村落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有些地方将传统村落的原住民全部迁走,使传统村落丢失了生机和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村落及其原住民的“保护”,时不我待。
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促进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首先就要“保护”原住民。原住民与置身于其中的村落是一个整体,他们是村落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村落文化的承载者,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保护、传承这个村落特有的民俗、信仰、技艺、人文环境等文化遗产,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些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只有“保护”原住民,才能真正保护传统村落,才能留住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之根。
然而,“保护”原住民面临着重重困境。且不说功利性的开发,使原住民想留而不能留;即使无人强迫,原住民也未必甘心呆在村里。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大多数传统村落位置偏僻,生活不方便,生活条件差,几无娱乐场所,就业门路少,老百姓辛辛苦苦种田一年,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挣得多。即便以民族风情闻名中外的传统村落,不少村民除了靠种地生活外,外出打工仍是挣钱的主要门路。正如一位当地人所说:如果一定说富裕了,老百姓的生活好了,那应该取决于打工。
因此,要“保护”原住民,把原住民留在村落里,就要满足原住民的生活、精神需求,使其交通便利、居住舒适、环境美好、就业有道、生活无忧。
1.交通便利
传统村落位置偏僻,我们不可能把它们都迁到城郊去,但可以改善交通条件,让老百姓出行便利一些。吉林省长白山密林深处有一个木屋村,被称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这里的老百姓本来过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黑熊野猪进园子,人蛇同睡被窝里”的世外桃源生活,可前几年,耐不住农村的寂寞,多数村民迁居他处。村里的54栋木屋,多数已是“空壳”,加剧了木屋的破败。由于道路没有硬化,一下雨或冰雪融化,道路便泥泞不堪,走路或是光脚,或是穿靴子,出行十分不便。后来,当地政府在保持木屋村整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在村里铺垫了沙石路,省道至村口之间修了水泥路。这样一来,游客增多了,老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传统村落的吸引力也增强了。
2.居住舒适
由于新建的楼房居住舒适,生活方便,很多村民对于自己家的古建筑要么拆除掉,要么不管不问,任凭其荒芜、破败下去,自己到村外建新居,导致不少古民居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成为危房。至于被当地政府公布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建筑,不能随便拆迁和建造,就是维修,也要按照国家制定的文物维修规定进行,古建筑便处在拆又拆不得,维修又无资金,住又不安全的境况中。个别村民,甚至不惜自己放火把它烧掉,以便重建。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就要解决原住民住房拥挤、传统建筑生活不方便的问题。在保持传统村落整体布局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内部的基础生活设施和外部的生活、卫生条件,满足村民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只有缩小了城乡生活差距,才会从根本上解决“空巢村落”的问题。
3.环境美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中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量增加。据前几年统计,我国乡村年生产垃圾约3亿吨,生活污水约6000万吨,如果随意排放,就会严重污染环境,恶化居住条件。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农村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碧空蓝天、山清水秀的生活环境成为新常态,也成为留住原住民的一个重要条件。
4.就业有道
传承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延续,没有民众的积极参与,很难说是真正的“活态传承”。因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跟群众脱贫致富紧密联系起来,在继承、保护民间文化的同时,让老百姓还能发家致富,是激发民众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吸引农民在当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如此,传统村落的土壤依然存在,其文化空间也在民众的积极参与中得以维护。江西省婺源县的篁岭村,山东省邹城市的上九村,就按照这个思路保护传统村落,既传承、弘扬了民间文化,还给原住民就业、致富提供了便利条件。
5.生活无忧
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家庭保障为主,积极发展制度化保障。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和以合作医疗为主的医疗保障。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在广大农村逐步完善,让千百万农民受益。但社会保障只能让农民过上温饱的日子,不能让农民富足,他们除了种田,还得出外打工。因此,我们建议,凡被国家认定的传统村落,政府给予原住民一定的生活补贴或政策扶持,让他们可以不离乡就能过上悠然自适的生活。否则,“文化疼痛”的悲剧,将会不断上演。
此外,要留住原住民,还得加强宣传引导,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民居和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他们热爱传统村落并以在家乡生活为美、为荣的意识。我们固有的教育理念,是上对下、先进对落后的二元思维,事实上,教育是一种启发,一种传播。传统村落承载着浓郁的文化,而民众却不能自知,需要不断播撒新的理念,以理念润心田的教育是保护传统村落的一条途径。诚然,老百姓要改善生活,要过得更好一点,要过得更舒适一点,这是他们的权利,无可厚非,但是,物质自足与精神丰盈并不是矛盾的两极,保护了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也就是保存了文化多样性,就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项,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上,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上找到契合点,在风貌控制、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做出新探索。在这方面,篁岭村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篁岭村位于婺源县江湾镇东南7公里的石耳山脉,始建于明朝中期,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本是一个美丽的山村,有着大量的徽派建筑和梯田花海,人民安居乐业。但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交通不便、缺水缺电越来越成为难以忍受的短板,到本世纪初期,村民大多迁离,房屋年久失修。2009年,篁岭实行保护性开发,经过“整体搬迁”“精准返迁”“产业融入”,不仅使村落得到了有效保护,还使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成为全国闻名的集古村古树、梯田花海、民俗晒秋为一体的最美乡村,称得上既保护传统村落又保护原住民的典范,即“婺源样本”或“篁岭模式”。其经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古村落”这一习惯称谓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传统村落摸底调查,在各地初步评价推荐的基础上,认定并公示了5批“传统村落”,6819个村落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单并得到国家的挂牌保护。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民俗传承多元的村落没有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但它们具有“传统村落”的性质,同样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情感价值,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加以保护。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