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保护传统村落首先要回答好“为了谁”
发表日期:2021年1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志勇

四川乡城白藏房外观

 

关于传统村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样表述:“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传统村落保护成为乡村建设行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白藏房”为标志的四川乡城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让人感到传统村落在这里焕发出新的生机,既延续传统农耕田园文化,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城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意为手中之佛珠,因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像一根丝线把两岸的白色藏房连在一起,犹如串串佛珠,故而得名。在前不久民协、四川省民协、乡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在介绍当地白藏房保护工作时表示:“要把关注点放在本地的老百姓身上,县委政府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幸福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的地。”乡城经验表明,传统村落保护首先要回答好“为了谁”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科学保护和发展利用。

传统村落有古建民居,但不是民居博物馆,而是具有传统建筑的现代乡村,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传统建筑的主人,保护传统村落要重视村民的生存需求、经济利益和现代化追求,妥善处理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建设的关系。

比如乡城白藏房的建造,除了需要夯墙师的高超技艺和全村男女共筑土墙的齐心协力,还需要雕刻师的精美雕刻,泥塑师的灶神图腾和佛像塑造,绘画师的彩绘装饰和唐卡师的壁画绘制以及泥瓦匠、石匠、铁匠等民间工匠的联袂共建。其特有的墙体灌礼仪式,既有“醍醐灌顶”的美好寓意,又有与“点一千盏酥油灯、诵一千遍平安经”同等的功德。乡城县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热龚东灯认为:“白藏房是乡城民间工艺所有技能的结合体,乡城河谷拥有的深厚灿烂文化底蕴皆由白藏房建造所需孕育。”在众多传统村落中,民居古建作为物化的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乡城,全域实行白藏房传统文化保护措施,乡城各村镇引导群众传承古老的夯土建筑技艺,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生态保护与白藏房内部功能现代化相结合,推广新型建材替代木材建房行动,全面实施藏居安全用电线路改造“绿盾行动”,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庭院美化和村级给排水、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乡村清洁行动,在保持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实现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的极大提升。截至目前,乡城已成功申报色尔宫、马色、仲德、木差4个行政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东尔村和那拉岗村为省级传统村落。2020年11月,经民协组织专家组考察论证,乡城被正式命名为“白藏房文化之乡”。

传统村落拥有美丽纯净、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更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家园,保护传统村落要妥善处理百姓生活和旅游开发的关系。

传统村落这一概念强调了传统建筑较为完整、村落选址和空间格局保持传统特色、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保持较好三个标准,这意味着传统村落保护着眼于对包含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传统风貌和农耕文明的整体保护。有人喜欢古村落斑驳沧桑,但这种怀古凭吊的游客心态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并无补益。对传统村落来说,发展是最好的保护,只有这样,传统村落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落后的、僵化的。

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开发和旅游化,要避免“千村一面”。值得称道的是,位于大香巴拉旅游核心区的乡城县没有在旅游热中迷失方向,反而坚持“保护原生态、传承原文化、保留原住民、保持原物产”的理念和“去景区化、去商业化、去公园化、去城镇化”的旅游开发原则,特别是实施无门票旅游模式,既让本地群众保持自然的乡村生活状态,能够参与旅游服务各个环节,保持本地生态景观、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乡村生活,又让游客体验清新自然真诚淳朴的乡村风貌,留住了乡愁,在景区、游客、本地老百姓之间取得了多赢。

传统村落作为乡村的一部分,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传统村落在内的广大乡村,与城镇共生共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要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之间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目前,进入国家名录的传统村落为6819个。除了已经评定、进入名录的传统村落,还有更多条件相近的传统村落也需要关注和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痛点在于产业乏力、人口流出、房屋空置而衰败、文化自信不足等,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下,传统村落保护才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正如温州大学教授黄涛所认为的,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一般村落向何处去的问题,也为传统村落保护指明了方向——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振兴,沿着全面振兴的方向(而不是自然衰败、片面保护或人工毁坏的方向)实施保护。

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曾指出:“我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是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而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就是古村落。”几千年来形成于传统村落的耕读文明具有中华文明之根的重要价值,立足当下,经由政府资源投入、村落规划引导、建筑施工实施等,形成一套适用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模式,归根结底,是为人民谋幸福,把传统村落建成幸福美好的家园,同时也丰富了乡村振兴的模式和样态。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