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20年5月7日 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作者:张治东
原标题: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是我国最大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和艺术价值——
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传统村落保护
传统村落是指那些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自然形成,多由若干个小型村落慢慢扩散最终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村落或区域。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这里得到活态传承和发展。然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大量锐减、学校撤并、田地闲置、老屋破败,很多村落出现空心化倾向,传统村落及其承载的农耕文化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传承千年的传统农耕模式发生变化。城市的不断拓展对农村环境、生态文化有所破坏,因此,如何有效保护传统村落与农耕文化是当前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既有特定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乡土气息和民族民间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别代表着村落文化的表征和内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是村落的个性化标识符号,蕴含着浓厚的地域和民族色彩,反映着村落人们集体的记忆和族群认同。传统村落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有传统民居、宗祠、城堡、古井、古钟、砖雕、牌坊、牌匾、石磨、农具等,它们一般都经历了一定的历史年代,古朴而具有特色,建筑方面则讲究一定风水、布局和规则;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游艺与杂技、传统中医药和各种民俗形式,可谓纷繁多样、各具特色,是村民们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的提出,传统村落的景观环境建设备受关注,为遗产地独特的山水田园风貌乡村特色的营造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提倡振兴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乡愁记忆、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理应重视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保护村落人民的精神家园,使古老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为传统村落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而发展乡村旅游不失为保护传统村落的一种有效措施。
一方面,传统村落可以凭借传统建筑及历史遗迹的特色优势吸引游人,还可以建立宗族博物馆让人们了解村史、家族谱系、宗法制度等,建立村落农耕民俗文化馆展示农耕文明、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展示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如隆德县梁堡村存有留传数百年的古建筑“世德堂”,这是刘氏家族传承数十代的古老民居,整体建筑坐南向北,人字梁结构,雕刻讲究,虽经历多次地震和自然侵蚀,房屋结构保存依然完好,室内保存有八仙桌、明清高扶手座椅、漆盒、帽架、铜水烟壶、木质雕花烟盒……可以说,这些遗存完好地承载了这个村落的“根”与“魂”,对外来游客前来参观具有较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传统村落中可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体验项目。使村落以外的人来参与体验传统节日民俗、礼仪,进行手工艺产品的学习制作,品尝或亲手参与制作美食,参与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和娱乐活动。如中卫市南长滩村地处宁夏、甘肃两省区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祖祖辈辈在肥沃河滩上种下的梨树、枣树,是南长滩村历史的见证。由于山河的阻隔,羊皮筏子是进入南长滩村的重要交通工具,村子里至今依然保留着制作羊皮筏子的传统技艺,游客在体验摆渡的惊险后,可以了解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政府也可在村落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学生教育实践基地等。通过这些形式既可以激发和增强传统村落中原住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意识,又可以带来人气,增加经济收入,为传统村落发展注入活力,可谓一举多得。
但需要注意传统村落的自身条件和承载能力,不能盲目开发利用轻视保护,不能千篇一律失去特色。我区一些传统村落,譬如:南长滩村,由于缺乏战略规划,村民为了适应旅游发展,对老房子进行了大面积改建,导致村内原有建筑风貌被破坏;北长滩村,缺乏资金支持,村内的双神庙、清代商铺等传统建筑得不到有效维修;红崖村,没有进行合理规划,使新老民居混杂,历史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梁堡村,村内经济基础薄弱,四面环山,交通极不便利,难以呈现旅游项目上的优势。鉴于以上原因,在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村落居民的利益和诉求,将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传统村落健康可持续发展。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