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福建省政协探索福建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
发表日期:2019年11月6日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林蔚

“让八闽大地上的传统村落古民居既留得住‘形’,又守得住‘魂’,真正让这些深沉古老的历史记忆‘活’起来!”10月28日,省政协“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专题协商会上,主持人最后一句总结语话音未落,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当天的协商会上,大家直奔主题、交流思想、碰撞火花,建真言、出良策、谋实招,一个个好建议、好点子、好办法在会上相继被提出。

留住“形”:绘一幅闽派特色工笔画

据统计,目前福建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村落总数分别位于全国第2位和第6位。

如此大规模的传统村落和古民居,如何在修复建设时杜绝“千村一面”,留住闽派特色浓郁的建筑外观?协商中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省政协常委林全金在代表民进省委会发言时提出,针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保护发展中,存在传统风格还不够明显的问题,应从加强规划入手解决。他举了漳浦县石椅村畲族古民居建筑“种玉堂”、华安县官畲村“五风楼”民居、泉州市泉港区小坝蒙古族村蒙古包建筑的例子,认为要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科学制订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文化规划。

“由于保护人才匮乏,在地处偏远山区的村落,尚有许多古民居仍无法得到专业指导性保护。”民革党员、注册城乡规划师吴军和结合自己长期以来规划设计的工作有感而发,“建议支持乡镇村成立古民居保护专有组织,鼓励优秀的设计人才、团队参与设计下乡对点帮扶,研究古民居的建造技艺,绘制古民居保护的美好蓝图。”

永春县五里街镇党委书记林玉品以自己在基层一线的实践经历,和参会者分享了鲜活生动的案例。他说,在五里街镇大羽村、埔头村、西安村三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做到了“老”“新”结合。“老”是利用老建材、传承老工艺,所有传统建筑修缮的材料都是收购来的老砖头、旧木料,修缮时全部聘用本地工匠,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保留了风貌。“新”是满足新生活、创新新办法,修缮中在保风貌前提下预留空调位,增设卫生间、网络通信等现代生活设施;创新采用“工料分离”办法,将采购材料和聘请工匠分开进行,估计可节省造价50%~70%。

委员们表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留住传统村落和古民居建筑上的闽派特色,就必须如同画工笔画一般,从整体规划、人才支持、建筑设计、施工用料等一个个细节抓起,才能一笔笔精细绘就八闽村居的动人画卷。

守住“魂”:记一缕内心的美丽乡愁

留住“形”还得守住“魂”,专题协商会上,各方代表对于做好保护工作的探讨不断深入。

“保护传统村落是记得住乡愁的根,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土,更是文化自信的源流。” 省政协常委刘泓动情地说。他引用《礼记·王制》中“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这句话,强调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脱离村落的文化语境与自然环境,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业态和特色。

省政协常委吴棉国代表致公党发言提出,建议加强村落的文化遗产和习俗的保护开发,结合传统村落特色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村落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IP,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知名传统村落文化品牌。

多年来,永春县龙水村坚持传承和发扬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篮技艺,现在,小小的漆篮已漂洋过海,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富民强村的有力引擎。“这是一个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好例子。”省政协常委杨琳代表农工党省委会在发言时表示,我省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应制定好保护规划,处理好城镇化与古村落保护之间的矛盾。

“修一批祖厝,建立村民与家族的情感纽带,以促进社会和谐;修一批祠堂,建立村民与祖先的血脉沟通,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如何守住“魂”这一大家高度关注的热点,省文旅厅负责人在会上回应道,我省坚持以“记得住乡愁”为主线,不断深化推进农村文物保护利用,并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活”起来:探一条大胆变革的机制新路

如何从政府唱“独角戏”变为社会各界共唱同台戏?怎样才能资源变资产?地方立法深入推进的注意点又是什么?……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抛出,专题协商会的讨论焦点最终渐渐锁定在了机制创新上。毕竟,留住“形”、守住“魂”之后,最重要的是让沉睡在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中的历史文化记忆都“活”起来,而这最终还是要靠灵活大胆的机制创新来落实。

省政协常委王宁新在代表民建省委会发言时建议,探索创新“多元化、社会化、企业化”保护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认保”传统村落,探索建立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引导社会力量以及侨资、外资参与到多元保护中来。

省政协课题调研组同样认为保护仅靠政府唱独角戏难以为继。在认同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前提下,调研组认为,可以在创新古民居产权市场交易流程上更进一步,大胆探索新机制:在省级专门的传统村落综合信息平台上发布古民居预出让信息后,古民居户主和意向购买人双方再通过查看洽谈达成价格等意向,最后到政府部门同时完成国有征收和市场交易两个环节手续。与旧机制相比,新机制大胆地将村古民居的国有征收、市场交易两步并为了一步。调研报告特别指出:“此机制可满足三方诉求,即古民居户主希望直接在市场上体现价值;政府希望有章可循,且不用筹措大量征收资金;社会资本希望直接购买一手价格的古民居。”

委员们一致认为,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提高到依法行政的层面。机制体制的创新,必须要在有法可依的框架下,通过深入解读法规、推动地方立法、完善机制体制的办法来进行。

“我省传统村落分布广泛,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级市应充分利用宪法所赋予的该项职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出台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省政协委员、福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廖开展说。 (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