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9年10月29日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唐佳丽 刘 佳
统筹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用好村集体经济——
让传统村落保护不再面临“钱紧”难题
2019年10月25日
传统村落老马上洼。本报记者 刘 佳 摄
村民和投资者讨论建民宿时,产生意见分歧。本报记者 唐佳丽 摄
本报记者 唐佳丽 刘 佳
提要
因没钱维修被空置或倒卖等原因,的传统村落正迅速减少。
虽然,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都可获得300万元的补贴,中央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保护资金,然而,资金不足仍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中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领域的同时,地方各级财政也应统筹有关资金,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投入力度。此外,因地制宜地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发挥村镇集体收入的力量,也势在必行。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7月10日,葫芦岛市绥中县永安堡乡西沟村小河屯,朗日晴天。
顶着正午的毒日头,叶德信从地里赶回家,有些不情愿地打开自家大门,接待来访者。
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名将戚继光被调到今辽宁、河北、北京一带整顿边务,修缮破损的长城。由于工程浩大、守卫任务艰巨,为稳定军心,戚继光允许一部分家眷随军。后来官兵的家属从长城上搬下来,在附近生息繁衍,西沟村由此形成。清代,大量的山东移民迁居至此,村中民居风格发生变化。
叶德信家的老宅,已有百余年。因其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东北地区从平房逐渐变为瓦房的民居特点,文史价值较高。2015年,西沟村入选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后,来叶德信家观摩、考察、学习的专家及学者、学生、文物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一拨接着一拨来。
自己的宅院有如此价值,叶德信很高兴,一开始,他对来访者总是热情相待。可时间久了,热情逐渐消减。
“搭工搭力,领人免费参观倒没啥,可这房子破烂的,总得好好修修才能见人啊。”叶德信说。
每当参观者离去,平日老实本分的他,总忍不住要拿这话追问村党支部书记叶德红,“政府为啥不能多出点钱,把我家老房子整个翻新了?”
其实,这个问题,不但叶德红很难给出明确答案,相关部门也在反复研讨,“尽管入选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都有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支持,但相关工作仍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做事缺钱,仍是我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镇处处长华天舒表示。
资金缺乏,不但意味着保护工作难以为继,更会导致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发展利用无法走得更远。
前进途中的“钱紧”问题,如何解决?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首先要求相关部门对各类资金的应用,也应统而筹之。”辽宁社会科学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认为,除财政投入外,目前,我省也应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民间力量,投身传统村落保护。与此同时,鼓励和支持传统村落,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调动投资热情,加大投入力度,让古老的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每一种力量,都不能缺席。
只有情怀不冷,才能希望常在。
“一家子的钱,咋能花到两处去”
叶德信的老宅,也曾有过修缮。
去年,借我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机会,按专家“修旧如旧”规划,他家的房梁、窗户、墙都做了修整,“动静不小”。不过,参观过老宅的人都知道,房子需要修缮的部分远不止于此。
“为啥就不能多给我安排点钱?”听说保护古村落政府给了300万元,叶德信禁不住总合计这事。
入选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绝大多数都地处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正因这样,村内老物件、传统文化才得以存世,村内人居环境和村民生活也就处于较差水平。
为此,2014年起,传统村落保护首获中央财政支持。5年来,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子,均可获得300万元的补贴扶持。
“不过,用钱的地方太多。整个西沟村才300万元,落到咱屯有多少?家家都有点传统的东西,全村人都姓叶,咱能不一碗水端平吗?按村民大会决议,这钱必须先用在整治完善村基础设施方面。”叶德红解释着叶德信的疑问。
“落实到具体村落,对比系统性修缮所需费用,国家的财政支持的确非常有限”,说起保护过程中巨大的资金缺口,省财政厅一名干部表示,“在中央大幅削减专项转移支付背景下,这笔资金已经来之不易。毕竟,它的导向性作用,在关键时刻,会产生较强的支持力量。”
朝阳县西五家子乡党委书记冷振民善用这种力量。
我省有30个村庄入选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朝阳市朝阳县西五家子乡就占了两个席位:三道沟村、新地村。“注重收集发现,积极申报成功,这说明当地职能部门,对传统村落之重视,强于其他地区。”沈阳建筑大学教授、绿色宜居·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周静海认为。
申报成功后,对保护工作是否重视,就得在资金投入方面“见真章”。
“几年来,仅三道沟村的修缮保护投入,就用了900多万元了。”7月30日,冷振民介绍着修缮后的道路、整治好的沟渠、保护起来的古树,盘点着几年来的花费。
对比300万元的中央财政资金额度,这成倍数增长的钱,从哪来呢?
“不让一家子的钱,花到两处去呗。”总结几年来为保护村落,四处“化缘”奔走,冷振民很有心得。
“根据需要,在农村综合改革的‘大专项’下,调剂使用财政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朝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戴贵亭总结说。
我省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每年,用于村镇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一直不小。不过,由于各部门存在分工界限,加之有些干部开拓性、主动性不足等,在基层工作中,相关资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冷振民“化”的“缘”,就是设法把这些原本分散、并按政策应分配给西五家子乡的资金,集中应用。
村路建设、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危房改造、通信扶持……各类专项资金被统筹起来,按保护规划和“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应使用。经过几年的建设投入,西五家子乡两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成效初显。以三道沟村为例,大山里的村落如今四季迎宾,御赐牡丹、举人宅邸、绿色菜蔬、山野美食、原始景色的名声流传甚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目前,这样统筹使用资金的方式,在我省还未得到大范围地推广和应用。一些地区在准备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开展工作时,都存在因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引,以致心存顾虑,出现主动性、开拓性欠缺的问题。为此,省财政厅一名干部建议,在相关工作开展时,应及时制定配套政策,适当下放资金使用管理权限。
这样的建议在我省,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引起共鸣。“制定政策,尤其需要重点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干部们放开手脚,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将财政统筹的力度和能量充分展现。”张天维的看法,获得业界的普遍认可。
“不能凉了投资,冷了情怀”
近年来,为了弥补资金缺口,拓展传统村落保护经费来源,我省各地都在有意识地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合作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保护性开发利用。同时,传统村落的综合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民间资本力量的青睐。
但是,资本进入渠道和方式的单一,资本的投入产出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尤其“资本下乡”后,遭遇的“水土不服”等问题,也使许多社会力量,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徘徊不前。
这样的徘徊,在有“辽宁最神秘的村居”“北方最美古村落”之称的绥中县加碑岩乡王家店村老马上洼,就曾发生。
虽说王家店村今年刚刚入选传统村落名录,但几年前,“有一腔乡愁情怀”的辽宁奥林绿化景观工程公司总经理王东辉,就开始投资老马上洼了。因为土地属性、产权制度等限制,王东辉的资本投入方式相对简单:修好路、整治村内卫生、和村民五五分成开农家乐等。
方式虽简单,但投入的资金却不是小数,更耗费了大量精力。
回报很快。去年,从花开到叶落,口耳相传的影响力,就为老马上洼吸引了近万余游客。一处五间正房的民宿,营业8个月,给村民张淑华家带来2.6万元的收入。
对村民来说“惊人”的收入,给王东辉带来的回报率,仅是小数点的后几位。
准备扩大投资规模,“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的王东辉,正要大干一场,“打击”却悄然而至。
山上,有人不想合作,“自己的房子,挣钱自己得,干吗要分王老板一份儿。”有人要高租金,否则“宁可拆掉老屋盖新房”。
山下,有村民搞同业竞争,设路障等,阻碍游客上山。“农家乐里,鸡都炖熟了,来吃饭的人却在山下被‘挡驾’。”
巨资投入,无明确的法律保障;一片苦心,无相应的政策理解,遭遇的委屈太多,王东辉不免“冷了情怀,放凉投资”。今年,他一狠心,没在村里做任何大动作。
此举,让村组的“最高领导”、和王东辉最谈得来的村组长马绍坤,十分惆怅。
7月9日,因为雨水把进山的大路“拉出沟来”,绥中县住建局副局长张国锋一行人,不得不弃车,沿着一条荒废已久的百年山“路”,险象环生地攀爬40分钟进山考察,顺路“评判”两人的“相爱相杀”。
一进老马上洼,马绍坤和王东辉“孩子气”的唇枪舌剑,就让张国锋哭笑不得。
“我投资村子之前,路上这沟,你们早自己填好了。”王东辉的抱怨里有挂念、有心急。
“老山路咱也走得了,外人要不来,咱就用不着修新路。”马绍坤的“赖皮”里藏着深深的期盼。
事实上,在我省,“王东辉们”的情怀和“马绍坤们”的希望,总是相伴、相生,常在、常见。
“保护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固然需要我们做好服务,但是也必须得到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支持。这样,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才能有‘活水之源’,新机遇才会被抓住、新动力也才能迸发。”张国锋的想法,深得王东辉认可。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的期盼,陆续得到回应。9月底,我国颁布农村宅基地管理新政,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城镇居民、工商资本等租赁农房居住或开展经营的,租赁合同上限为20年”,这一条款,让许多民间投资,跃跃欲试。
“又请了几位专家,以保护遗产、保证原貌为首要原则,重新制定规划。20年的合同期,让投资有了长远稳妥的时间保证,有了法律政策做保障,可以放开手脚有所作为了。”10月23日,王东辉兴致勃勃地透露着他的计划。
虽说前路仍多坎坷,但发展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
“放宽保护资金投入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规划统一、产权‘置换’等多项务实措施,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传统古民居的保护维修,并享有相应的合法权益。”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浙江,一位业内人士的建议,如今,在我省也正逐渐成为现实。
“别把后院的驴拴到前门来”
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较为成熟的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实践看,村镇集体经济投入,能更好地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找准工作的关键点,对传统村落进行小规模的改造,而非“整容式”的“开发”,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传统村落的村容村貌。
在我省,村镇自筹的资金以及村集体经济投入,也成为补齐传统村落保护资金缺口的重要力量。
北镇市富屯街道龙岗子村,正在这样实践。
今年雨水多,龙岗子村后山的瀑布,水流密集,景色壮观。8月20日17时,虽已近日暮,可仍有不少私家车,驶进龙岗子村去后山“看水”。
“不光看景,我们村的农家乐都很有名。大家看了景,再吃口饭,还会买点特色菜果。每年,咱村摆摊卖出去的果子就得占产量的三成,价格比去城里卖都贵。”村党支部书记王中成介绍说,山林风景观赏区、百年梨园观赏区、辽主题民宿区、龙岗子遗址考古区、民宿民俗展示区、综合服务配套区、龙岗水库游览区,一叶七脉式发展,让龙岗子村的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村民收入提高,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实力。因此,我市的几个传统村落都在探索靠村集体经济的自身力量或者采取与外来投资股权合作的方式,来保护和发展。”北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镇科科长李宏宇告诉记者。
法库的叶茂台村、沈阳的石佛寺村、北镇的华山村……相比外来投资的进入困难,合作过程中因资本逐利等因素产生过矛盾冲突,在我省,许多传统村落在努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在用自身之力,守护家园。
然而,受自然和历史条件制约,许多传统村落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利条件,更有一些村落由于缺乏专业性和前瞻性,极易犯迎合消费者喜好、肆意改变原本的文化遗存形式和特点的错误。
这样的错误,在闭塞的山村,尤其易出现。比如,为了吸引游客拍照,辽西一些村民会把原本拴在后院干活的驴,拉到前门展示。
“文化被篡改,不是传统村落保护的本意。受眼界和思路等局限,目前,我省村集体经济力量的投入,还需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达到高水准开发。”我省的一位专家认为,在运用村集体经济力量的时候,更需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拓宽视野,“不可再出现把后院的驴,拴到前门来的笑话”。
9月底,农村宅基地管理新政出台,为村集体经济投入的力量,再添重量级砝码。
新政策鼓励村集体和农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依法依规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这既为那些实力不足的村集体经济,提供了一条壮大发展之路,也为那些原本就有一定实力的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任韶红表示。
不言而喻,补齐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缺口,是一项长期工作。前行路上,困难仍会不断出现。为此,各种力量都应为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做好准备。提升机制、体制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机制,实现资本对接渠道的畅通……解决前进途中的“钱紧”难题,多种力量须共同努力。
来源:《辽宁日报》2019年10月25日第06版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