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再现文化影响力,大窎桥村——古建筑“活”起来好传统“传”下去
发表日期:2019年8月28日      来源:大众网      作者:闫盛霆 仇慧清 魏廷宝


每逢节假日,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大窎桥村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内,参观者都络绎不绝,是什么吸引着他们的脚步?

古建筑群修旧如旧

来到罗村镇大窎桥村古建筑群前,只见高大的门楼为单间双破顶,青砖灰瓦,飞檐翘角,朱红大门。进门,迎面是一面双檐影壁墙,中间刻有一个福字。影壁墙东西各有一个门楼,各有四合院成递进式向北延伸。四合院古朴、清雅、庄重,院内的花草映衬着古色古香的建筑。漫步其中,感受着古人性情的清雅和敦厚,心里多了一份恬静和素雅。

古建筑群为明清时代建筑,多为世居本村的王氏、韩氏等大家族所建。2015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第五批传统村落。“整个建筑群分为五部分,为砖木结构,其中王氏庄园现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整个庄园占地五十余亩,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经清末民营企业家、淄川煤炭企业的创始人之一王怀琪扩建修缮而成,解放后由淄川区粮食局罗村粮所使用。”大窎桥村党支部书记许立军介绍。

说起王氏庄园,就不得不提起窎桥王氏一族。窎桥王氏的发迹,也遵循了明初移民家庭到明中期“五世其昌”的发展规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王家人通过读书、科举,走上了仕宦之路。窎桥王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共中进士七人、举人十八人,为官执政、膺封世袭,书儒贤士达430多人,成为淄川六大望族之一,留下了“一门四进士”“祖孙父子、世济齐美”的佳话。蒲松龄先生于康熙十二年起在窎桥王家任教多年,现存与窎桥有关的著作、诗词等三十余首。《聊斋志异》中的《犬灯》一篇就发生在窎桥韩家楼,《鬼哭》的人物原型就是窎桥王氏。

“我们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聘请专业团队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原来的王氏庄园进行修缮和保护。目前一期已经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二期正在积极整修中。我们也是尽最大努力来保护修复这些古建筑。”许立军说。

传统工艺有了核心品牌

在古建筑群内的淄砚展室内,一块块砚石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今年3月29日,罗村镇荣获“淄砚之乡”。说起淄砚,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大窎桥村的许立龙。

许立龙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93年,一名老朋友向他介绍了淄砚制作的生产工艺、艺术价值以及面临失传的情况。此后,他便陷入深思:一块砚台从采石到琢成,不仅凝聚着制砚工匠的辛勤劳动,也体现出其艺术匠心和功力。之后,他开始以自营印刷厂的名义兼营淄砚的销售,其间开始关注各地砚台的生产销售情况,并在各砚台盛产地进行走访调研。他意识到淄川罗村镇独有的淄砚缺乏一个核心品牌。于是,他毅然致力于研究、发展淄砚工作,力求振兴淄砚的文化品牌。

在他的倡导下,从2000年开始,罗村镇对淄砚进行了初步开发,以求带动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同时“淄砚斋”产品品种也不断增加。许立龙自主开发的“随形砚”在当地已经颇具知名度。其淄砚产品作为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已连续摘得“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奖”“民族文化优秀品牌”两项桂冠;2007年,“淄砚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淄博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许立龙注册了“淄砚斋艺术馆”,淄砚产品成为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连续摘得“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奖”“民族文化优秀品牌”两项桂冠,从此淄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许立龙说:“单靠一家淄砚斋担不起弘扬淄砚文化的重任,现在需要更多的人共同来做这件有益家国的大事,这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才能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动力。

“前几日大窎桥村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就是在这里举行的毕业典礼,孩子们身穿汉服走过这个成长之门,感谢老师的恩情,当时的场面真是热闹感人。”站在四合院的成长之门下,罗村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惠彬说。

当地将把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建筑定为有书香、有颜值、有乡愁的地方,并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古建筑群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启蒙馆,不定期开展经典诵读等国学活动,在充分发挥家风家训的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家族的繁荣旺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树人。王氏家族之所以长久的繁衍生息,与他们世代传承的“耕读继世,宿儒家风;俭以养德,奢乃致穷;奉公守法,身至影正”等优良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王氏一族历来重视家族文化,多有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之士。在第四世时就有手抄家谱,著名的《乡园忆旧录》就是王氏后人王培荀写的一部展示历史的纪实文集。

“现在村里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许立军说。而良好的家风并非来源于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组织整理家风和续修家谱的王淼,是王氏后人。作为大窎桥村鑫桥艺术团的成员,他经常为村民演奏正能量的文艺节目。“我们打算把优秀家风家训编成故事、歌曲演奏出来,让大家伙儿都感受到。”

尽管天气炎热,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们这里免费对外开放,现在放暑假了,来参观的人尤其是孩子特别多。这些古建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古建筑群的魅力、欣赏了解淄砚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王氏家族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让这些古建筑焕发活力。”许立军说。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