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9年5月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道正 边思琪
中新网天津5月9日电 (张道正 边思琪)“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9日在天津大学启幕。“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步推出。海内外120余位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学者齐聚津门,共同研讨冯骥才的这套作品和他五十年的文化人生。
潘鲁生、滕矢初、姜昆、吉狄马加等文化艺术界名人出席开幕式。
冯骥才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这位新时期文学的“弄潮儿”,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放下小说创作,投身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中。
为何要选择一条艰辛的路?这份非凡的定力从何而来?答案可以从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中找到。2014年起,冯骥才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冰河》《凌汛》《激流中》《漩涡里》四部作品,而这套精装书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为“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全新出版的合集。
在这套作品中,冯骥才以非虚构的写作形式,记录了自己从年轻时代直至今日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化人生。从青年时代写起的《冰河》与《凌汛》,是具有自传性质的生命史,讲述新时期文学心路的《激流中》,则具有精神史的性质,而记录文化遗产保护历程的《漩涡里》,更蜕变为一部思想史。
冯骥才说:“我这部书看似自传,实际是我是从一个知识分子的亲历以及苦苦思考、追求与行动,表达我们这一代与时代共命运的精神特性,将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视为自己终生不弃的使命。”
在5月9日上午的“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五十年来冯骥才在文学、艺术、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的朋友都欢聚一堂。他们中有王蒙、张抗抗、陈建功、刘恒等文学道路上的挚友,有韩美林、刘诗昆、王立平、吴为山等艺术天地里的知音,有余未人、郑一民、曹保明、向云驹等民间文化的同行者,有南帆、李辉、周立民、谢有顺等评论界的知心人,还有来自英、俄、法、德、意、韩、埃及、越南等多国的十多位翻译家和汉学家。
开幕式由白岩松担任主持人,现场氛围温馨、热烈,兼具学术的庄重与艺术的感染。英国巴斯大学教授余德烁把冯骥才写韩美林的口述史《炼狱·天堂》翻译成英文,这次他带来译稿,现场赠送给这对老友;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不仅请冯骥才共同揭幕“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精装套书,还向后者送上《俗世奇人》(足本)发行100万册的纪念品;著名作家王蒙和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罗季奥诺夫教授都发表了热情洋溢、幽默智慧的致辞;著名音乐家滕矢初和钢琴泰斗刘诗昆都用精彩的演奏助兴;前央视主持人、传媒大学博导王志,还朗诵起冯骥才的一首诗《路》:“这是一条时而欢乐、时而痛苦的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但我决意走这样的路,因为它是一条真实的路。”这首冯骥才写于而立之年生活艰辛时刻的诗歌,也正是他后来几十年人生的真实写照,令全场观众都为之动容。
5月9日下午和10日的研讨环节,分为文学和文化遗产保护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海内外众多重磅学者、评论家就“‘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作品研究”“冯骥才的非虚构写作研究”“冯骥才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知识分子精神史与时代转型研究”等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专家学者们认为,“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作品是当代非虚构文学的高峰之作,在当代文学史、文化史、文化遗产保护史的书写和实践等多重意义上都具有重要价值,冯骥才的文学写作、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思想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对他本人更需要作为社会转型期一代知识分子的特征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
“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作协、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天津大学、人民文学出版社、民协等单位联合主办,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办。(完)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