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文化线路视野下的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保护
发表日期:2019年2月28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韩振刚


      文化线路是2008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文化线路宪章》所提出的新的遗产类型,并成为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之一。根据宪章的定义,文化线路是陆路、水路或其他类型的交流线路,有明确地理界限,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拥有动态的特定历史功能,其形成源于人类的迁徙和与之相伴的民族、国家、地区或洲际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持续交流,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促进了相关文化的相互滋养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体现。

     京西古道是今北京西部群山地带纵横密布的古代交通道路网络的统称,承担着商贸运输、宗教活动、军事防御及文化交流等职能,是连接北京与冀晋蒙等地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通道。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善使京西古道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但其丰富的古道文化仍存活于沿途大量遗存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上。古村落作为人类最为传统的聚居地,可说是京西古道极为重要的文化遗存之一,既包括民居、古树、桥梁等物质文化遗产,亦包含工艺雕刻、建筑技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形成了与古道文化密切关联并富有浓厚内涵的村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而传统村落文化正是传统文化的“根”与“魂”。2017年发布的《传统村落蓝皮书: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亦指出,传统村落不仅记录着民族的起伏兴衰,而且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空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状况,承载着珍贵的历史记忆、民族及地域文化信息。因此,对传统村落文化实施保护正是传承和振兴民族文化的需要,更是建立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在各级政府和相关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资源的传统村落已经被纳入国家文化保护战略。除了爨底下村、灵水村和琉璃渠村三处村落已相继列入历史文化名村外,京西古道另有三家店村、黄岭西村、苇子村等9处传统村落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传统村落名单”,以及多处国家级和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北京市更将京西古道沿线的燕家台村等14处传统村落列入首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明令禁止各类不符合保护发展规划的建设行为。北京市还在同年10月发布的《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将门头沟京西古道村落资源纳入生态涵养区的整体规划之中,提出要挖掘整合历史村落资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并在总体上提供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与生态资源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无疑为京西古道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虽然人们保护京西古道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文化线路遗产保护方面仍有待提高。文化线路视野下京西古道村落文化保护规划的实施,需要从线性文化角度重新审视和挖掘古道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一方面,要对整个京西古道的传统村落遗存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具体的数量和分布,以进行更为系统的深入研究,争取将更多传统村落纳入国家和市级传统村落保护战略。另一方面,将散落分布的传统村落纳入整个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统筹规划之中,同时加强村落与村落、村落与古道、村落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以重点传统村落带动周边的小村落,努力打造范围更广阔、文化更为深厚的传统村落建筑集群,形成京西古道文化遗产体验脉络,实现“以点带面,串连为线”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随着国家文化保护战略和生态涵养区域规划的展开,京西古道村落文化保护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并获得了相对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第一,以旅游开发为导向的保护模式被认为是兼具经济、文化、社会效应的有效途径,部分村落保护工作最终都落实在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上。这种做法虽为传统村落注入了活力,但也易于滋生功利化的保护观念,将传统文化保护的焦点集中于旅游开发经营,而忽略对其文化价值进行深度的挖掘与研究,从而导致过度的商业开发,甚至造成开发性破坏的现象。

     第二,一些地方将传统村落中陈旧破损的建筑、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杂乱的格局视作贫穷落后的象征,认为平整干净的水泥墙体和路面以及整齐划一的现代建筑即是所谓的现代化改造。这种观念误区使大量青砖旧院和青石路面遭到破坏乃至拆除,更使原本各有特色的村落文化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现象,从而造成建设性破坏的现象。

     同时,一些村民缺乏参与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或是低价卖给开发商用以旅游开发,或是随意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建筑材料进行改造,直接对传统村落建筑造成无法恢复的毁坏。

     鉴于此,要真正落实京西古道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规划,就需要进一步对具体实施保护规划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引导和理论培训,既要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要让他们理解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保护。从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的深入理解,到建筑材料、工艺和色彩的具体运用,都应当有相关学者、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跟进和专业指导。对于某些具有重要遗产价值的传统村落,甚至可以联合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共同探讨村落保护规划的实施方案。

     总之,京西古道传统村落作为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其保护与发展工作的展开,需要从整体性规划的视角出发,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整合,力图呈现出具有深厚内涵的古道文化;更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实施具体保护工作的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更好地配合相关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从而推动京西古道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规划的顺利开展。

(作者:韩振刚,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重点项目“北京京西古道村落文化遗存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16YTA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