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的提案
发表日期:2019年1月13日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周佳佳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于2014年4月25日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近一个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出台指导意见旨在指导传统村落“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十分正确。通过贯彻落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北京作为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都城,传统古村落是我们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北京城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2013年起民盟市委持续6年通过实施“设计走进美丽乡村”行动,开展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利用的调研与实践中,了解到: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修复。多年来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投入大量项目资金开展传统村落的规划、保护、修缮。今年3月制定了《北京市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了包括古北口镇古北口村等在内的10个区44个村镇入选本市第一批市级传统村落。未来,这些传统村落将统一设置保护标志,村落内城墙、牌坊、古塔、园林、古桥等将进行认定,实行挂牌保护,加强动态管理。2020年年底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不可移动文物抢险修缮工作将完成。

北京目前共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1个,其中:门头沟区就有12个村。2018年北京市颁布了44个市级传统村落,有14个是门头沟区的村子。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各区都为村邀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制定了村子的空间规划和建筑设计。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立项和扶持等给予保护资金补贴。有力推动了保护工作。如;古北口村、马栏村、焦庄户村等村域环境进一步改善,传统风貌得以保存,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的产业有序发展,村民收入大幅提升。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响应。

然而,调研实践中也发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展缓慢,村落的破坏进一步加剧,制约因素之一是规划设计。按照国家四部委的指导意见“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建村〔2013〕130号)抓紧编制和审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规划审批前应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以下简称四部局)组织的技术审查。”但在各地方执行时首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是简单规定传统村落规划设计必须由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完成,没有组织相关部门综合研究,委托设计服务机构针对乡村的产业转型发展进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规划设计院的专长是做空间规划设计,不是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设计的策划专家。因此造成规划设计不合理,不切合村子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使得各区政府迟迟不敢批准,经费不预拨付,村域环境改造和民居更新无法实施,引起村民的极度反感和破坏性改造;第二,盲目无序发展农家乐,形成恶性竞争,为拓展经营空间,大量传统民居被无情拆除,村域环境特色丧失殆尽;第三是盲目招商引资,一些以旅游发展为旗号的房地产企业,照搬城市房地产开发模式,到乡村开发地产,兴建大型旅游设施和住宅、别墅,拆除老文物,修建假古董。不按建筑规制和传统村落的文化风貌设计,以所谓创意设计为名,丢掉了基本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采。失去了传统村落的基本机理。

以门头沟区马栏村为例,作为首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的传统村落。自2012年以来,我们组建专家团队30余次赴马栏村调研,围绕其村域特色、环境特点、历史积淀,为其开展了村域规划设计,提炼了村子定位是“古村、红村、新村”,确定了该村的产业定位是发展集体化经营的传统教育与休闲旅游度假业。完成了村域规划设计、民居品质提升设计、旅游消费商品设计。并成功申请了北京市科委的“设计提升计划”项目,获得了市农工委、市农委、市旅游委、市科委等多方的支持。然而,由于政府指定的有资质规划设计院完成的村域规划设计不接地气,实际无法实施。因此规划迟迟未被审批通过,村内建设、改造项目无法实施,致使村民心态从支持、期盼到失望的转变。近两年村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开始突破村委会的规劝,拆除传统民居,盖起了二层小楼,用上了彩钢板屋顶。村域环境、传统村貌被清除,传统古村落机理已受到破坏。类似问题,爨底下、灵水村等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同类问题,大量出现在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当中。已成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定位错位的致命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有序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我们建议:

一、 传统村落保护必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总书记讲的“要强农业必须强,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富农民必须富。”美丽乡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明确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让国民记得住乡愁。各级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要提升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高度来认识。要深入乡村针对性的对北京乡村的包括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进行整体乡村规划与设计。这是多领域,多部门参与合作的全新规划设计模式,已不只是规划设计院一家单位能做好完成的事情。需要把握乡村的特色、特点、特征,组织文化、历史、文物、生态和建筑规划、设计创意等多方面专家,开展系统全面的规划设计。要以改革的思维,转变落后的规划思维,制定科学的乡村规划设计制度,乡村设计同样要多规合一。要挖掘、放大每个乡村的特色,尽可能让这些乡村都有独特的文化与记忆,有独特的产品与产业,有独特的景观与面貌。坚持做到“一村一设计”。

二、 传统村落保护要同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相结合。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不是矛盾对立,而是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共臻繁荣。要强调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高效衔接,要做到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保护文化遗产、传统风貌、特色环境、生态特征为核心,把乡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落在生态服务型经济来发展。按照2017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业和农产品生加工产业”,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围绕旅游产业链,构建全域旅游模式,保护传统村落风貌,要做到村域环境不能变,民居外观不能变,民居内部品质要提升的“吃外住内”的民居建设模式,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生态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使农民通过传统村落保护获得实实在在的财产性收入。

三、 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下大力气,从快、从好、从精,按照科学的村域规划为村民规范化、精准化的建设修缮民居。政府必须制定乡村建设设计工作制度,形成审查监管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对村域规划设计的监督责任,让村域规划设计做到紧扣人民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以保护村落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有益于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通过传统村落的保护,促进村域经济发展。让村民切实的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级政府部门加强“放管服”改革,规划设计要通过村民大会审议,政府和规划设计者都不能越俎代庖。同时,地方党委、政府要强化村两委班子的建设,出台政策,营造环境,规范人才使用,选好带头人,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支持有力,营造环境,依法行政,强化监管”。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