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冯骥才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赴黔东南田野考察纪实
发表日期:2018年5月18日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作者:蒲娇

  本站讯(通讯员蒲娇)时隔十五年再次踏上贵州黔东南的热土,冯骥才对于少数民族聚集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也有了新的思考。2018年4月27日至5月2日,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原常委、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携天津大学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先后对台江县、雷山县、锦屏县、黎平县、榕江县等地就传统村落及民间文化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中的冯骥才先生

  早在2003年,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初期,冯骥才就曾经对黔东南地区村落进行过系统考察。时隔十五年,他再一次踏上了这片让他魂牵梦萦的热土。多年以来,对于民间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聚集的传统村落,冯骥才一直分外关注。他曾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大家庭,没有权利让少数民族消失,少数民族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他们的村落若没有了,文化没了,民族就消失了,这是国家的重大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此次考察,他主要从几方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进行探访:首先,对已入选历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进行探访,观察其存在与发展现状。其次,对未入选传统村落名录但保持完整形态及生产生活方式,并正在积极申报的村落进行探访;最后,考察具有生态博物馆性质,并以进行旅游化发展的村落。


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少女


巧遇隆里民俗花脸龙传承人与体验者

  对于已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所展开的调研,主要集中在雷山县郎德镇上郎德村、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黎平县千户侗寨三地。三村因较早被社会关注,因此均有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在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问题上,冯骥才一直认为“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应遵循一定的尺度与标准,需在合理、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划下进行,且应该有大批文化、经济、环境、农业方面的专家团队共同支持,但如何改善提高本地民众的生活水平,让其更方便地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生活便利,也是政府、专家及开发商需共同考虑的问题。在了解到旅游带动脱贫情况后,他说,“少数民族文化不管多强烈多有特色,它只能生存在自己的村寨里,它拿到城市里,还是弱势。我们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生共存的民族,我们也应该珍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上,就不能拿少数民族文化当作发财的资源,去消费少数民族文化,应该尊重他们。如果非要通过旅游挣一点钱,也应该是让少数民族先富起来”。在观看完朗德村中心区域的民俗表演之后,当他得知参与表演的均为本村村民,并通过合作社记工分方式挣钱时,他认为这种村民自治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一方面既可以发挥原住民的主体性,不打破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保持村民主体性的基础上,提高村民的个体收入。


冯骥才先生向侗族刺绣国家级传承人龙令香了解传承情况

  对于未入选名录的村落考察,冯骥才携中心人员选取了锦屏县平秋镇及榕江县古州镇三盘村。在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馆考察时,他与国家非遗传承人龙令香等进行交谈,详细询问侗族刺绣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情况,并亲笔为博物馆题写:“侗家人文美,留下千年魂”一词。在三盘村,冯骥才先生聆听了苗家人的传统古歌表演,他认为苗族古歌是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但他同时也表达出对此村未来发展的忧虑,他说“我注意看三盘村年轻的女孩子,眼睛一看就特别单纯可爱,特别淳朴,过分商业化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眼神的,如果都是市场,都成了买卖,是不可能有的,只有我们传统村落才有这样的东西,我们不能让那些过分市场的东西把我们的传统村落污染。”


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博物馆内考察

  生态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在是否可以水土兼容,一直以来也是冯骥才关心的问题。生态博物馆概念起源于1970年代的法国,至今全世界已有300多处,亚洲有4座,均集中于贵州省。生态博物馆是国际博物馆界开发的一种新的博物馆形态,是对小区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新形式。整个小区就是一座生态博物馆,它以各种方式记载和保护这个小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精华,并推动这个小区向前发展。1998年10月,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在贵州正式启动。在考察完隆里古城之后,冯骥才指出,“生态博物馆主张完整、活态地保存村落的传统,我们要深刻理解生态博物馆内涵和外延,让村落的生命能够延长得更久一点,不能让当代人消费完。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把深的、精的、真正有内核的东西宣传出来,而不是表面的、夸张的、或将其和时髦、时尚的东西拼在一起,要把真正的文化保留下来,才能留住乡愁”。同时他认为,“现代旅游是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旅游能够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但是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中的传统和文化,要让游客在这里找到淳朴的美的体验,而不是一味追求视觉上和眼球上的东西”。

  此次贵州之行,冯骥才先生还出席了在台江县施洞镇举办的“苗族姊妹节”,并出席了题为“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民族文化旅游暨传统村落黔东南研讨会”及由贵阳文史馆主办的“传统不仅代表过去,更应代表未来”主题讲演。对于贵州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冯骥才期望中心成员可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就更为科学的保护方式进行探索。

(编辑刘晓艳)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