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7年5月30日 来源:凤凰网国学频道 作者:
国人的传统情结中,故乡总交织着家国。描绘故乡的语词,从家园故土,到乡土乡井、乡关乡邦,入眼即有父母之余温,血缘之亲切,去返之悲欣。
环视今日之,在大流动、大变革的时潮中,多少人主动离乡逐梦,安身他处,故园已然回不去,便成精神家园。移民两三代,乡音不复绍续,精神上的故乡也就日渐湮灭。
陌生人社会,每个小家庭如孤独的原子。有家无乡之人,身似无根之转蓬;而有故乡之人,来路与归宿清清朗朗,幸何如哉!但是,故乡并非只是一方物理意义上的水土,还要有值得口传文载的人和事,那是故乡的文化基因。若人事都无复传记,故乡亦不过空中楼阁罢。
农耕时代,先人们各居一隅,世代繁衍,文明教化首推敬天法祖、慎终追远之传统,以三不朽为衡尺,立古今圣贤为范则,彰其德行,褒其言功,传之书志,祭之岁时,意在令子弟后辈见贤思齐,追踵良善。故家风之淳,濡染于一族之耆德;乡风之正,感召于一乡之孝廉;政风之和,举倡于一郡之贤达。无论一国一郡,还是一乡一家,凡有敬贤、重贤、思贤、学贤之传统,则风气清明,文脉兴旺。反之,则不过穷山恶水之壤,粗鄙恶俗,浊气沆瀣。
任何时候都需要榜样。人将圣贤视为做人楷模,为他们建庙祠,祭拜有常。但圣贤不是安居神坛、徒供后世礼拜的塑像,其于当世之意义,在穿透时空隔阂,弘导世道人心。故移情通感,还原先贤之血肉性情,是亲近的前提。乡贤国士,先哲往圣,欲其可敬,必先使其可亲,乃可入乎人心。
同乡师友黄兄耀红,长余七岁,谦谦温润,敦厚儒雅。尝为省城一中之语文名师,后攻读教育学博士,转行教育研究与传播,著书立言,学品文品咸如其人。历年勤耕砚田,下笔汪洋恣肆,燃犀洞见之佳作频出,处处见其独立自由之精神,切时济世之情怀。两年前,耀红兄偶以文化散文示余,所写皆从湖湘先贤之遗迹钩沉稽古,发微抉隐。窃谓其文远非等闲游记,哲思睿识,穿越古今,诗心文采,磅礴收放,读者可自领会。
其时每篇甫出,余皆有幸先睹为快。每读一篇,余必请赐刊于敝网。原文之标题庄敬风雅,然置身浅俗快餐化之网络传播,必遭标题党“毁容”。如写《书堂山怀古》,则改为《大唐“楷圣”欧阳询为何魂归于此》;写王夫之《明月船山》,则改成《大明王朝死去了王船山为何还活在人间》;写魏源《山高水阔海上风》,则改成《魏源一本奇书让日本兵法家惊呼“海外同志”》。如此种种,尽管每出必火,然唐突斯文,罪莫大焉。耀红兄每每报以一笑,不加嗔责。
近日耀红兄告曰,将从近十年来所作之湖湘散文中遴选二十余篇,结集出版,并寄来电子版。初览目录,便心头一震。收入此书诸文,自屈原、贾谊而下,历代湖湘贤哲,宛如从长卷中次第走来,扑面而成一部乡贤文化史。所书之人,无不由眼前遗迹追想当年际遇,出入历史现场,观其言,悯其运,念其志,发其思。或化身其人,游目骋怀;或置于案前,仰观俯察;或穿破古今,知人论世。其言不乏理解之同情,同情之理解,该叹时一声长叹,当揖处一揖在地,如说自家先人,亲切如生。惟结集读之,方知作者用力之深,用心之苦。书名用《吾土吾湘》,非止追慕乡贤之心,或有“阐旧邦以辅新命”之意。湘人如我,读之似对话前贤;他乡之人,其可共响乎?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