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6年12月3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冯骥才
这些年我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一个是传统村落保护。近来尤其是把精力放在后者上面。这里面千头万绪,有太多的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工作需要做,很辛苦,但是也很有收获。我们的团队奔走在田间乡野,所从事的工作,是个细活、苦活、不会吸引太多目光与掌声的活儿,但也是接地气的文化工作,是富有时代与历史意义的大事,是这一代文化人义不容辞、必须要干的活儿。因为不管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还是传统村落保护,都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之中,它们随时都在变化,随时都可能失传或消亡。因此,我们的工作确实是在“与时间赛跑”,等不起也拖不起。
前两年我遇到一件事。在浙江的绍兴与宁波之间,有一个山间小村落,因为要修水库蓄水,整村都需要搬迁。那是一个古村落,里面甚至有不少宋代的文化遗存。那里的老百姓对村子感情特别深,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把村里的好东西都搬出来了,连老树都挪出来了,还在村中挖了几十袋子土作纪念。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村子里遗存的文物登记留档,房子绘图造册,然后在政府提供的新土地上,一砖一瓦,把“老家”照原样盖起来。听说这件事之后,我的内心很震撼,真是被他们感动了,我认为这就是写在大地之上的实实在在的“乡愁”!老百姓对自己家园的感情,比海都要深。这也是我们做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后来,我们的学术团队跑到山里去帮村民搞调研、做测量、复建村落。这不仅仅是帮助他们留住日常生活的场景,更是帮助他们留住自己的文化传统,留住对我们民族身份的记忆与认同。
现在,我国已经公布了四批传统村落国家保护名录,入选村落达四千多个。估计最终大约有五千个左右传统村落进入国家保护名录。对于这些传统村落,政府将会给予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它们成为传承文化、留住乡愁的实实在在的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村落,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近两年来全国文艺环境迅速好转,文艺各领域都呈现风清气正、欣欣向荣的局势。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的文艺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讲话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我认为,这是对当前文艺界不时浮现的过度市场化与低俗娱乐化倾向的有力反拨,是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妥善处理好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关系,是提醒文艺工作者不能淡忘文艺工作的责任与担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毕竟,只为钱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文艺如果过度强调市场,会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物欲化,文化也会因此失去高贵的品质,真正触动人心的优秀之作势必难以出现。如果一个民族的文艺沉溺在享乐式与快餐式的氛围之中,这个民族的文艺,乃至精神,都是振作不起来的。只有当艺术家摒弃浮躁之心,拒绝名利诱惑,才可能创造出真正的精品力作。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