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6年11月11日 来源:黄山新闻网 作者:文潮
前言:古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为浓郁的文明密码。黄山市传统村落是古徽州农耕文明的精髓,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徽州传统文化重要载体。
黄山新闻网11月10日讯(文/图 文潮)一个仅有千人规模的经典徽州村落是如何完成千年村落发育的演绎过程?11月7日,落地屯溪区南溪南村的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古村落文化历史仿真与实现》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仿真演绎迈上新的台阶。
经典徽州村落—南溪南村
村落建设是一种大众性的行为。作为社会地位的自主定位与经济能力的体现物,更是集中反映了社会普遍的发展规律,而古村落更是体现了技术、艺术与历史之间的融合,充分反应了时间对人类生活物化最基本需求的演变与发展。显然,深入地探索与保护好这三者的历史位置,是古村落保护的主要内容。黄山学院微尺度网络计算实验室负责人王雪飞解释道
数字化仿真对象——南溪南古村落文化演绎平台
作为悠久农耕文化的结晶与产物,徽州古村落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是黄山市最具影响力、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存。近几年来,为更好地保护徽州村落和民居,黄山市实施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选择了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利用,把古村落作为保护传承徽文化的重要内容,壮大旅游经济支撑,繁荣文化产业。特别是2012年以来,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四部门启动了国家层面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前三批共成功申报传统村落68个,成功列入前二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村落40个,努力打造古村落保护的升级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文化、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和活化古村落的手段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物理维护和旅游开发等方式上。项目组在经过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化部的大力支持,利用数据科学开创了“复杂数据逻辑”的村落历史文化再现方法,总结出了数据科学的工艺链模式与技术标准模式之间的关系,在实现的基础上缩短工艺链来提高“复杂村落计算系统复制”的普适性。“引入大数据概念,利用无线传感网络进行无损、无遗漏监测,并由此反推历史精选仿真演绎,这对将来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具有深远影响。”安徽大学历史系魏国峰教授对数据监测的应用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