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探访河南400多年古村落 人才辈出保存完好
发表日期:2016年9月2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超庆

       在河南省孟津县卫坡村,坐落着豫西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卫坡村又名“魏家坡”,是宋代宰相魏仁溥的花园“魏氏池馆”。清代顺治年间,卫氏先祖卫天禄由济源迁此,此后卫氏族人在朝中为官,开始营建卫氏老宅,历经近百年,形成祠堂、私塾、绣楼、南北老宅为一体,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民居村落。据“魏家坡”古民居负责人介绍:此处古代曾出官员29人。

       920日,记者在孟津县卫坡村见到,周围村民和游客由东向西络绎不地走入“魏家坡”古民居参观拍照,首先南侧一处高约1米的围墙下,一座双层天井窑院格外引人注意,古民居负责人刘红旗向记者介绍,此窑院极具特色,距今已有200多年。

     “魏家坡”古民居负责人 (刘红旗)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叫天井窑院,也叫地坑窑院,这是我们邙山岭上特有的,我们豫西地方的民居是由靠山窑、簸萁窑、天井窑、然后上升到宅院,这是个过渡。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窑院,建于乾隆28年,离现在已有二百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这个窑院我们把它保留下来,是因为它很特别,它是邙山上很少见的两层窑院。

       走出窑院沿古民居街道向西,一棵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粗壮槐树直插蓝天。刘红旗介绍,此树叫龙头槐,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树北侧是一个照壁,希望在龙头槐的保佑下,相爱的人能白头偕老。同时,他介绍了“魏家坡”和“卫坡村”名字的历史渊源。

     “魏家坡”古民居负责人 (刘红旗)老百姓称作魏家坡,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有时写的保卫的卫,这个卫它是在清朝的初年,在济源的轵城有一个卫沟村,这个家族在明朝的时候,是一门三进士,在北京做官的有数十人,后来明朝灭了以后,他为了防止灭九族,把他其中一个儿子隐藏起来,这个儿子叫卫天禄,他到这个地方以后,因这个地名叫魏家坡,和他姓氏音同易于隐藏,所以说他在水湖岸边买了三个窑洞,隐居下来开始生存。

       继续向西深入,来到对“魏氏”家族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私塾学堂,据介绍,200多年间在此学堂受教的学生已有千人之多,人才辈出。

       古街有一定弧度,从空中俯瞰两排宅院气势恢宏,街道东高西低,16所宅院从西往东呈阶梯状依次升高,寓意步步高升,从远处看整个宅院是一个整体,进入每个宅院又各自独立,院内有院,院院相连、相通,独立的宅院像宫殿,连在一起像迷宫。几百间房屋形状各异、错落有致、相互衬托、相互辉映。

       据悉,魏家坡因卫氏家族居住而形成的村落,起源于明朝末期,发展于清朝初年,鼎盛于清朝中叶,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魏家坡”古民居负责人 (刘红旗)(清朝)嘉庆到道光年间,是这个魏氏家族鼎盛时期,出了七品以上官29人,出了53个秀才。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营建自己的老宅,我们到前面看,保留下来(古民居)东西长()200米,南北对应16所宅院,678间房子,形成这样一个魏氏老宅。

       据了解,卫坡村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目前,古村内住户已全部搬迁新居,启动修缮工程,一期已修缮完成,二期于近期即将完成,届时,古民居将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