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古村落,如何重现昔日繁华?
发表日期:2016年8月1日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佚名


华安土楼“二宜楼”前,高山族的舞蹈表演吸引许多游客围观欣赏。(资料图片)


台湾土沟村变身为文艺村,开满鲜花的农家小院内坐满了前来观光的游客。(资料图片)

传统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然而,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巨大压力。为此,各地正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保护这些古村落,但开发与保护之间如何平衡依旧是道难题。

据了解,目前大陆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共有3700多个,其民居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文化特点,比如福建的土楼、石头厝等;在台湾,也有许多有故事的村庄,比如桃米村、土沟村等,它们承载着几代人的乡愁与记忆。面对时代的变迁,我们究竟该如何处理好对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闽台两地在保护古村落上做出了哪些探索?传统古村落能否重现昔日繁华?

王岗峰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林萃斌 龙岩连城莒溪镇璧洲村委会主任、返乡大学生郑道聪 台湾台南市文化协会创会理事长

 

拆旧消失:

越接近城市受冲击越大

听涛君:传统古村落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亲近传统的大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扩张,有些古村落拆旧消失了,有些古村落衰败了,还有些古村落岌岌可危。对此,各位有何看法?你们认为,该如何减少古村落不断拆旧消失的现象,开发与保护之间能否平衡?

王岗峰:福建有3万多座土楼,那是客家文化的象征。闽南红砖建筑,闽北、闽中、闽东徽派木结构式等等,可以说是远古闽越族文化和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文化融合的遗存。但令我担忧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古村落消失得越来越快了,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传统村落。其实,现代化不单单是纯粹的经济增长,它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对于,保护古村落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有这样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实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郑道聪:的确,越靠近城市、越有开发价值的城中村,就越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甚至连祠堂、寺庙也被拆除,集中重建。不过,就算不拆除,这些古村落也大都逐渐走向空心化,财力和人力不足,想要保护那些古建筑基本很难。

林萃斌:其实,传统古村落消失有一定的现实因素。比如,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将自家的古民居拆除,改建成水泥房,从而破坏了很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因此,对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亟须相关配套政策与制度的出台。

 

探索寻路:

保护与开发之间有良方

听涛君:福建与台湾都有许多古村落,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方面,闽台两地都做出了哪些探索与努力?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林萃斌:我们璧洲村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也被列入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目录,村里有南宋、明清时期古建筑、古民居100余处。为了做好开发与保护,我们已邀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美国柏诚设计团队,一起编制一个符合村里实情的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同时,以永隆桥、天后宫、文昌阁为基础,打造传统村落保护样板区,并修缮村里的古井、古渠、古街等。此外,我们还发展乡村游,以此带动农民的积极性,对农耕生活状态进行活态保护。

王岗峰:据我所知,福建有些古村落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令人惊叹。如,武夷山五夫里朱熹故里和福州仓山区阳岐严复故乡。可喜的是,这两个古村落正在进行保护性开发,而其他不少地方也在进行探索,如连城培田古村落、屏南县漈头村都做得有声有色。

郑道聪:农村的改造应该从保存农村的文化开始做起,台湾的桃米村、土沟村、菁寮社区等就是这样做的。以土沟村为例,它原本是一个遍地猪粪、处处臭水的小山村,如今却变成岛内小有名气的农村美术馆,这与一群来农村圆梦的大学生密不可分。2003年,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所研究生吕耀中进驻土沟村,发现这里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乡土魅力的村落,于是决心用艺术改变土沟村。于是,在一群大学生的带领下,小朋友们用旧衣服扎起稻草人,点缀美丽的田野,废弃的木料则成了木雕作品,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开设公司、做音乐等。

其实,台湾的乡村社区营造是一项“基进”运动:一种回到土地、回到社区、回到生活的主张。大学教授、返乡大学生、中产阶级等中上层人士是台湾“基进”运动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在试验并创造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即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

 

构建机制:

多方合力守护乡土文化

听涛君: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中,往往会遇到哪些困难?各位认为,除做好乡村规划外,保护性开发古村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发力?

林萃斌:在现实中,乡村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边保护边破坏状况。由于村民保护意识不强,欠缺专业人员的指导,有些村民会把古民居中的原有黑瓦拆除了,换成了琉璃瓦,只图美观;还有的楼房盖得过高,相应地破坏了周边古建筑的视野与格局。同时,古建筑的修缮保护迫在眉睫,却常常遇到配套扶持资金跟不上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村充分发挥在外乡贤的力量,建立“璧洲发展促进会”微信群,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计出计,一起保护古村落。

郑道聪:我认为,保护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开展社区营造,由专业辅导团队入村蹲点,并调动村民共同策划各项社区工作,凝聚居民共识,对农村景观及经营模式建立起管控机制,才是确保村落未来发展的基础。当然,政府部门要给予适当财力支持及政策扶持,以激活更多的社会投资,从而实现活化传统古村落的目标。

王岗峰:传统古村落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记忆贮存器,也是两岸及港澳同胞乡愁的源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投入资金保护古村落已不是主要问题,关键还是观念问题。我认为,除了要取得保护古村落的共识外,还要把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化为制度、政策,让保护古村落成为一种常识和常态。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