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6年6月15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6月8日,磐安县榉溪村举办“保护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2016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非遗进校园孩子显身手
在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中,由玉峰小学带来的器乐演奏《闹花台》正式拉开了展演序幕,孩子们列队而坐,演奏得格外认真,强烈的节奏感和动听的器乐声,震撼全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年仅6岁的小女孩卢雪儿上台演唱婺剧,让在场的观众大吃一惊。她一身大红戏袍,丝毫不怯场,落落大方地给在场上百名观众来了一段婺剧折子戏,表演得有模有样。大盘小学的《舞狮》,仁川小学的《唱道情》,深泽墅安希望小学的《乌龟端茶》,11岁传统杂技传承人羊玄保的《顶碗》等传统非遗节目轮番上台,孩子们精彩的演出一次次地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些非遗节目,让大家看到了磐安县“非遗进校园”的保护成果。目前,该县已有省市县各级保护基地13个,玉峰小学等3个学校还被公布为市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为“非遗进校园”垫实了基础,已培养小传人1000多人。
启动仪式上,还宣读了2016年度命名的市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生产性保护基地、第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古村落里传承非遗
“奶奶,这是什么?”一群孩子围在一台老织布机前,好奇地问正在织布的老奶奶。老奶奶将梭子来回摆弄,把千丝万缕制成缎帛,这是很多孩子都没见过的。
除了精彩的非遗展演,此次活动还特意邀请了10多名非遗传承人对于如何做好非遗宣传和展演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通过组织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以文艺节目表演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场展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能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过去,纺织、刺绣、缝纫是每位女性操持家务必备手艺,而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传统被渐渐挤出历史舞台。为了振兴传统工艺,磐安县在历史文化名村榉溪村的重点院落“九思堂”举行非遗手工技艺展示,除了织布,还有串蓑衣、编草鞋、凿纸花、篾嫁妆等技艺展示。
村内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传承至今的“婺州南宗祭孔典礼”是省级非遗项目。
据悉,本次活动共分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传统技艺展示、图片展览、非遗体验以及非遗座谈会、文物知识宣传等内容。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是对“非遗进校园”保护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对磐安县传统手工技艺的展示。与前两年相比,此次文化遗产日活动选取传统工艺为切入点,强调了非遗保护融入当代生活的基本导向,引导学生和老传承人当面交流、深度参与,在活动体验中感受传承的温度,活动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受众范围更加面向普通大众。
保护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留住最美乡愁。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