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6年5月31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徐艳 陶蕾
“一点艺术气息都没有,太失望了”、“到处是违章建筑、垃圾满地”、“为什么沦落成这个样子?”……曾经艺术家集聚、充满浪漫情怀的岭南水乡小洲村,如今让广州市人大代表们很心痛。昨日上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文物保护视察,其中一个视察点就是小洲村。在下午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对古村落的保护表达了担忧,建议政府早点介入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不要再出现小洲村这样的例子。
昔日岭南水乡 今日风光不再
人大代表们参观小洲村的文物保护情况时,发现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岭南村落已经风光不再。“早上看了小洲村、黄埔村,我不是专家,只是从老百姓视角谈谈自己的感受。”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创生说,小洲村是艺术村,名字很好,位置很好,但现在一点文化气息、艺术气息没有,跟一般广州城中村没啥两样,与黄埔村产生很强烈反差,“如果我带客人去,问他对小洲村感觉怎么样,客人肯定客套点说不错。如果是领导带客人去,把客人的恭维话当成真话就要命了。实际上人家内心怎么想的呢?从我这个老百姓来说,心里感觉很糟糕。”
陈创生对小洲村的现状表示不满。其实,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感受。昨日下午座谈会上,视察回来的多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表达了类似看法。“小洲村为什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十多年前去过,真的觉得是特别具有岭南特色的地方,现在完全失去昔日风采,觉得非常痛心。为什么这么好的地方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难以修复了。”广州市人大预算委副主任委员黄美银说。还有市人大代表抱怨小洲村如今河道淤泥堆积,垃圾满地。
黄埔村要及早介入保护利用
今年5月1日,《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有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广州市国规委名城处处长梁志伟说,小洲村是岭南水乡,原来自然生态、人文环境较好。一些艺术家搬进去搞创作,初期情况还好,随着一些艺术生、热爱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村民开始盖楼,“也许是最开始的时候没有遏制住这个势头,出现刚才大家说的情况,抢建确实有点难控制,就蔓延开了,导致风貌逐步缺失,人也逐渐离开这里。”
梁志伟描述的正是小洲村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昨日,不少人大代表表达对黄埔村的肯定,认为其在保护上做得不错。但陈创生说,只停留在保护层面,最终也会走进死胡同,还是要找到出路、活路,活化利用非常重要,而这点恰恰做得不够,建议把活化跟旅游结合起来,“黄埔村如果不提前介入,有可能以后也会沦落,为什么工作总是滞后?”
对此,广州市文化馆馆长王平建议为岭南水乡、古村落设立专项资金,让区里面作为主体去保护建设。
广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回应,综合利用不是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如小洲村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驱使下的违章建筑。文物没有破坏,但风貌面目全非,“实际上小洲村现在没有几个艺术家,人家是用脚投票的。”
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率低
除了小洲村,文物保护资金也成为谈论焦点。广州市文广新局在汇报时介绍,2014年起广州市政府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连续五年每年6000万元,主要用于文物修缮、地下考古、科学研究和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等项目,并要求各区设立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但实际上这笔钱的利用率不够高,尤其是文物修缮方面,利用率只有10%-15%。文物修缮工程预算没有定额标准,造成部分文物维修工程多次流标,非国有文物的产权人申报积极性也不高。
陆志强坦言,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尚属先例,目前还在学步阶段。不过很多代表指出,很多区没资金去进行文物保护,建议市财政加大投入。市人大代表、市文化馆馆长王平建议广州在文物保护上不要“撒胡椒面”,因为广州的文物本身就分散,再撒胡椒面就没有效果。至于文物修缮,不能按照工程标准制定薪酬,一些修缮要按艺术标准去操作,“工钱不能只定200元一天”。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