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朝内166号"人文社成立65周年 冯骥才王蒙忆精神家园
发表日期:2016年4月7日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


       编者按:冯骥才曾说,这里是“我的另一个窝儿——精神的巢”;王蒙几乎所有的长篇小说都在这里出版;陈忠实从这里的“高门楼”中窥见了文学圣徒的精神……青砖砌墙,绿藤掩映的建筑里走出了无数文学大家,见证了风云激荡的现当代文学的历史,这里是朝内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在之地,读书人心中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3月28日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建成65周年的生日,回望过去,让小编带你一起,探寻这座诞生了无数经典作品的建筑背后的故事,向从这座小楼里走出的名家致敬……


       承载了无数读书人记忆的“朝内166号”即将拆除重建,回首过去,发生在这里的一切都成为我们无法忘却的纪念……

冯骥才:这里是我“精神的巢”

       冯骥才把“朝内166号”称作自己“精神的巢”,对此地感情深厚,甚至把沙发扶手的破洞看作“留有名人痕迹的文物”。

       冯骥才1979年前后在后楼216室住过两年,他称朝内166号为“我的另一个窝儿——精神的巢”。他的经典短篇《雕花烟斗》是在这儿写的。去年还听到当年的老主编孟伟哉说,这篇东西还是他提供的素材。《雕花烟斗》刊在《当代》后,人文社诗人屠岸递给他一封信,表达对小说的喜爱。

       冯骥才和屠岸不熟。有天晚上在216室,有人来说屠岸在四楼办公室病倒,要马上送医院,高大的冯骥才背起屠岸就跑下楼,把他放在车上。冯骥才至今感念于屠岸这些前辈对作者的关心,怀念那个年代、那些生活的真情与激情。

       今年,冯骥才又回到216室,在自己坐过的椅子上坐了又坐。往院子里张望了许久,院里停满了汽车,当年的篮球架还在,他在院里住时,曾帮人文社组建过篮球队。踢过球的队友不知哪儿去了,冯骥才很感慨。我把他请到219室,给他看秦兆阳坐过的沙发。跟他说,好几次差点被扔掉,我都给拦住了。他激动地坐在沙发上,右手放在扶手上,给我们指扶手上的破洞,说:“这个破洞都是有意义的,说明秦老的身体习惯,是留有名人痕迹的文物。”

—— 杨新岚(《当代》杂志社副社长)

王蒙:几乎所有长篇小说都在此出版

       王蒙的几乎所有长篇小说都在“朝内166”出版,在他眼里,这不仅是一家校对极其仔细的出版社,更是一个奇迹般地“团结全体作家”之地。

       提起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不能不说到除《暗杀3322》外我的所有长篇小说包括《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与《狂欢的季节》都是在这里出版的。

       我的短篇小说集《冬雨》与《球星奇遇记》,我的论文集《风格散记》也是从这里走向读者的。至少有这么几点这家出版社是很突出的,一个是校对极其仔细,不厌其烦;细得有时我都受不了啦。与之相比,有的出版社干脆可以说是没有校对。其次,他们的信用是很好的,信守合同,提供作品发行的真实情况,靠得住。再有,就更是奇迹了,他们是真正团结全体作家的,有些派别观念山头观念很突出的作家文艺家,他们是很难在一个时空出现并碰头的,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不同部分即彼此关系很不怎么样的两拨或几拨人同时快乐地出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活动里。

——王蒙

陈忠实:窥见文学圣徒的精神

       陈忠实回忆《白鹿原》书稿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经过时这样写道:

       几乎在爱好文学并盲目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就知道了北京有一家专门出版文艺书籍的出版社叫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从我阅读过的中外文学书籍的书脊上和扉页上反复加深印象的,高门楼的感觉就是从少年时代形成的。随着人生阅历和文学生活的丰富,这种感觉愈来愈深刻,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这个高门楼无异于文学天宇的圣殿,几乎连在那里出书的梦都不敢做。就在这种没有奢望反而平静切实的心境下,某一日,何启治走到我的面前来了,标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牌子。

       高门楼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凭着一帮如老何老高小洪这样的文学圣徒撑着,才撑起一个国家的文学出版大业的门面,看似对一个如我的作者的一部长篇小说的过程,透见的却是一种文学圣徒的精神。作为一个自以为文学神圣的作者,我结识老何老高小洪们,是自以为荣幸也以为骄傲的。

——陈忠实

丁帆: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作家丁帆回忆朝内166时,感叹“人气很旺,往来无白丁”:
       1984年冬至1985年夏,我随叶子铭先生前往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茅盾全集》文论十卷的编纂工作。走进朝内大街166号大院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真的有一种神圣的敬畏感,倒不是那个院子有多么气派(那院落与人民出版社共有,甚至显得有些寒酸、狭小与破落),而是见到了许多著名的编辑家和文学家,心中十分感佩。虽然各个编辑部就挤在进门右手的那栋在80年代尚不显得陈旧的大楼里,但人气还是很旺的,真是往来无白丁,行走的都是有来头的文学家。从二楼的“茅编室”往下看,每一个出入人文社的人都可尽收眼底,我的办公桌就在窗前,头一伸便可看见院子里的一切,于是这里就成为我观看人文社风景的一个“窗口”。

——丁帆


你不知道的“朝内166”的五件事

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

2.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之名出版了大量图书外,还先后使用过作家出版社(1953至1958,1960至1969),艺术出版社(1953至1956),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至1957,1987至1989)、戏剧出版社(1954至1979)、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至2009)等副牌出版各类文艺图书。

3.人文社出版的第一本书为徐光耀编写的小说《平原[yao_page]烈火》,讲述了人民英雄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4.166号在路南,路北对面是清朝的地标——九爷府。雍正在弟弟十三爷去世后,把他的老府改为贤良祠,把他的儿子挪到这儿,盖了一个大清最符合王府规制的府邸。九爷府西侧有个路口通203大院,现为老文化部的家属院,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成立时的老巢,院子靠正街便是老外交部的大楼。

5.其实,这栋楼的设计师也是一个文化传奇,他叫马增新,是从明朝盖故宫开始就修建皇家建筑的兴隆马家的第十三代传人,他设计过百货大楼的结构,他爱人设计的166号五层窗户之间的牡丹花饰,六十年来一直淡淡地彰显着这栋楼的品质和优雅。 

朝内166,是一种人文力量的象征。祝人民文学出版社65岁生日快乐!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