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山西:引进社会资金保护岌岌可危的古村落
发表日期:2016年1月29日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赵德伟

       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决定以村为单位,建立基础档案体系和数据库,从而推动全省生态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建设,这与省政协农工界别全体委员的提案内容相得益彰。在今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农工界别委员建议我省创新制度,推动我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全覆盖,从而为乡村文化记忆工程打好提前量。

       我省是古建筑大省,目前我省的“国保”单位居全国之首,但尚未被确定为“国保”“省保”的5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大多数难以得到各级政府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有效保护,在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步伐中,相当一部分不可移动文物日益面临着拆迁损毁、自然坍塌甚至灭失的危险。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山西省委常委马卫军表示,总体来看,我省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整体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古村落保护存在诸多难题,文物存量庞大,维修保护任务繁重,得到有效保护的覆盖面极其有限。“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现有法律框架下,应考虑以认领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参与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认领文物产权关系不变,监督责任主体不变,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前提下,可以将文物的部分合法利用权让渡给认领人。这样,很多有价值但岌岌可危的古村落,就可最大限度地借助社会力量得到及时修缮和有效保护,并尽早实现其利用价值。”农工党山西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委员王爱萍表示,我省数量如此庞大的不可移动文物,单靠政府投资保护是不现实的,只有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才能逐步实现文物保护的全覆盖。

       今年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中明确指出,我省将通过乡村的历史脉络、文化脉络、发展轨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和乡风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以村为单位建立基础档案体系和数据库,保护和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生态,推动全省生态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建设。对此,马卫军表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其实和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相得益彰,要推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全覆盖,地方立法工作必须先行。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