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5年12月31日 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佚名
冯骥才将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与读者畅谈文化遗产保护的“三大工程”
冯骥才先生2016年新书发布活动暨读者见面会将于2016年1月7日上午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这是冯骥才先生与文化艺术出版社“三年之约”的第三年(2014年,冯先生与文化艺术出版社约定,连续三年参加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新书发布活动)。本次活动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和青岛出版社共同举办,届时,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将携带2016年最新出版的作品与读者见面,介绍他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最近的 “三大工程”,并现场回答热心读者的提问。
一、民间文学的“四库全书”——《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
文化艺术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大型图书《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全部出齐预计20余卷,它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部为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专门编纂的、按民间文学规律分类分层级编目、收录内容最齐全的作品目录,其中很多文学篇目没有公开出版过,国内外尚属首次整理和出版。
民协于2010年12月在民协主席冯骥才的倡议下启动了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是一项把我国数千年口头文学遗产进行数字化存录的庞大工程。该数据库包含116.5万篇(条)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共8.878亿字,几乎囊括了新成立以来我国口头文学收集的全部原始资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其规模已经超过了《四库全书》的字数,堪称民间又一部“四库全书”。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文学大国,如此伟大和举世罕见的文明遗产,理应以图书方式面世,从而使这五千年来一直无形存在的口头文学,看得见摸得着,登堂入室,真正进入中华文明的殿堂。《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的出版,是我们这一代文化工作者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文化责任感,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历史性的使命。2015年,《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承接出版。2016年1月,《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隆重推出。
二、传统文化的另一座长城——《传统村落立档调查》
传统村落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原生态”文化,记载了人千百年来的生活画卷,堪称一部活态的中华文明史。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脚步日渐加快的今天,根植于农耕土壤的文化遗产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亟待抢救和保护。对这些农耕文明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与记录,对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人类文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2012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加以保护。在全国选择5000个极具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给予命名保护。同年6月,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由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文学艺术基金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从人类学、民俗学、遗产学等学术视角切入,分为8大类、25项信息,档案主要以文字、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盘清和抢救我国传统村落的家底,清晰全面地记录各类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原生态信息。其规模宏大、工作艰巨,相当于为中华民族再造了一座“文化长城”。两年来,该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阶段性的成果已陆续编纂,并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包括以下:
1.《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2015年1月)
《手册》是配合此次调查的工作手册,制定了调查的统一标准、规范和要求,以保证工作的有序与最终成果的科学与完整。
2.《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2015年1月)
《范本》则选取了我国典型传统村落的代表——山西晋中后沟村和张壁村,制作成完整的一个调查范本,作为各地调查和登记的样本使用。
2016年1月推出的《20个古村落的家底——传统村落档案优选》则是这一伟大文化工程的最新成果。它择优选取该项目中20个具有代表性的村落档案,以其其人文形态完整,遗存丰厚,调查翔实,文字表述准确,图片质量精良,勾勒出传统村落档案的基本面貌,同时也初步展现了未来这座“文化长城”的绚烂远景。
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的开展契合了这一精神,这一工作的成果为我们今后的城镇化建设、古村落保护的思路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和借鉴。
三、讴歌信仰的精致艺术——《唐卡文化档案》
《唐卡文化档案》项目系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子项目,也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内容涵盖了所有的唐卡产地的唐卡艺术,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这一行动将为全国各地的唐卡建立起一份科学、可靠、详尽的文化档案。《唐卡文化档案》的整理出版,在唐卡抢救保护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必将在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对藏文化新的、更大的关注,为祖国民族团结、文化走出去事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系冯骥才先生主编的一套16卷大书中的首卷,项目的其他卷本如《甘南》《拉萨》《阿里》等卷本将在未来三年内陆续出版,据冯骥才先生介绍,《昌都卷》有以下几个重要价值:第一、通过普查发现了昌都地区12—15世纪的一批国宝级唐卡经典作品;第二、搜集并整理了一批昌都地区重点画派的系列精品,如竹巴噶举金鬘系列;第三、从民间藏家手中调查到了几十幅历史上著名唐卡画师珍贵的白描手绘线稿;第四、不仅对该地区历史上画派脉络进行了细致梳理,还在对当代不同流派画师进行大量田野调查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唐卡画师档案。
琴棋书画、触类旁通、自由勃发是文化人的优秀传统,冯骥才是当代这一传统的承继者之一。除了上述“三大工程”,今年,冯骥才先生还出版了《画史上的名作》(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冯骥才·诗文书画》(青岛出版社出版)等图书,收录了冯骥才在小说、散文、诗歌、绘画、书法各方面的精彩作品。而《冯骥才·文化保护》三卷本(青岛出版社出版)首次将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观点、理论、言论及行动,进行全面整理并出版,以传播文化界思想的正能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