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冯骥才先生赴青举办见面会 坚持对真理和美的追求
发表日期:2015年10月31日      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王法艳

       10月30日,冯骥才先生在青岛出版集团艺术馆举行了一场题为《文化的“返”与“思”》的读者见面会。就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古村落保护和《唐卡文化档案》出版等与读者交流,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是独立思考的、逆向思维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能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社会转型期,物欲在挑战着人们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冯骥才认为还是要有所坚守,“要超越钱来认识我们的生活。” 

       当形形色色的“公知”充斥着公共视野,当“专家”变成人们口中调侃的“砖家”,冯骥才先生如何看待知识分子?他认为知识分子必须要做到三点:“必须是独立思考的;且不是顺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同时知识分子的眼光是前瞻性的,不仅是站在现在看过去,也要站在明天看现在。” 
       在“文革”中,冯骥才先生就写了大约100万字的文字,并且当时为了悄悄保存这些文字煞费苦心,把它们塞到墙角、砖缝里过,也把它们藏在语录背后挂在墙上,“后来我又卷成细卷塞到自行车轮子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总担心自行车丢了。”从伤痕文学开始,冯骥才先生就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从文化、国民性的角度去进行各种反思,“那是一个全民反思的时代,我一天可以收到一袋子读者的信,由于读者写信时伴着眼泪,纸张就被粘在一起,打开时就发出沙沙的声音,那种声音会震撼一个作家。” 
       谈及当下,冯骥才先生认为艺术家的工作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一个合格的艺术家应该在任何地方都让美能成为胜利者,“而不是追求一平尺能卖几万”,他说:“当然,我们一些艺术工作者也在变,我发现我的一些朋友,画的水平没变,但画的价格从一平尺2万变4万了。很多都是画外的功夫,使画更好不容易,使画更值钱则不那么难。炒嘛,市场喜欢吃热菜,‘炒’得越热越好。” 

不缺乏大师:我们缺乏认识大师的眼光 

       冯骥才先生爱好广泛,从事的工作也多种多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好那么多庞杂的事务,读者对此感到好奇。冯骥才先生说:“所有艺术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音乐,音乐有直抵人灵魂的力量,这次来青岛,在骆驼祥子纪念馆听到了老舍先生的声音,我觉得这个博物馆办得很精致,也有现代理念,我曾在托尔斯泰庄园听到过他的一段声音,是工作人员用手摇唱片机给我播放的一段当年录音机刚刚出现时、托尔斯泰的妻子为他录下来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被震撼了。这就是声音、音乐的力量,是忧伤还是快乐直接能让人感受到。” 
       此外,在文学与绘画上,冯骥才先生投入的精力也多一些,“偶尔还会有书法,至于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就太大了,从国家非遗工程、古村落保护、到民间口头文学以及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的唐卡集成等,千头万绪。”但冯骥才先生喜欢也擅长这样,“我喜欢把特别乱的事情看清晰,所以虽然事情很多,但我不会错乱。在这个基础上我再思考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位置、我们怎样处理跟时代的关系,这些大量文化理论的东西需要思考。”据悉,《唐卡文化档案》的首卷《昌都》将于11月问世,《年都乎》《藏娘》于明年5月面对读者。其余12卷将陆续于2018年之前问世。 
       此外,冯骥才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对生活有矫正的功能,“当社会迷茫的时候,知识分子需要清醒;当社会过于功利的时候,知识分子要给生活以梦想,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将最终影响到全民的文化自觉。”虽然这些年文艺界、知识界、文化界都有一些乱糟糟的事情传出,但冯骥才说从自己数十年的文联工作经历来看,“我们有一些非常让人尊敬的、美好的艺术家,只是世人不知道,我们不缺乏大师,我们缺乏认识大师的眼光。就像我们民间口头文学目前已经整理了20亿字,都是谁做的?是有大量一批人默默无闻在田野行走、记录”,冯骥才说,“我们还是要相信生活、相信我们的文化人中还有那么一批有思想、有定力的人。” 

消失的诗性:钱是生活需求而不应是追求 

       冯骥才先生的发言中也带着某种矛盾,乐观与不乐观的态度一直并存,比如谈到阅读、谈到诗时,他并不乐观,“我们的生活没有诗性了,但中华民族历史上是不缺诗性的,唐代的时候,老太太可以听懂白居易的诗,看《浮生六记》也可以知晓古人的生活是何等诗意,如今我们生活的诗性都被股票消灭了吗?”冯骥才先生认为诗性代表对有美好情感滋润的生活的一种追求,“这跟读书、修养、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关系。”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消费时代刺激的是人们的物欲,精神追求往往被忽略了,但是钱是人们生活的“需求”还不是“追求”,不应成为人们的价值观,“钱是重要的,但是健康、生命、友谊、爱情等等这些钱买不来的东西,都比钱重要,我们要超越钱来认识我们的生活。” 
       同样,在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我们也要超越一味“破旧立新”的观念,注重保护我们的文化遗存,“历史的大鸟飞过,我们要把它的羽毛留下来。”他在英国、瑞典、荷兰等许多地方,看到人们把一些优秀建筑都留存下来了,英国是工业革命诞生的地方,但一个英国的知识分子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冯骥才先生看到的英国现在的乡村美丽如画,“乡村是我们的根之所在,承继着我们独特的价值观、审美,”冯骥才先生表示,他正在推动的古村落保护计划拟共选出5000个村庄,“当然古村落是必须发展的,让村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使用高科技,这与保护是不相悖的。”他说古罗马人不会随便去扶一根倒下的柱子,“没有500年,是不会让一根柱子倒下的,扶起来,500年历史就没有了。这种态度就是对历史的敬畏。”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