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5年10月28日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作者:彭文贵
“在我们那里,路上有根柴,只要在上面打个草表,路人就不会乱拿了。”
“在我们那里,谈恋爱不像客家,男的看中了,可以直接到家里去跟姑娘玩,父母亲也可以一起喝酒。”
“在我们那里,每年逢年过节,都得去祭拜岩妈、古树、古桥、古井、牛圈、猪圈等等。”
……
10月26日下午,在剑河县新县城6号区凉亭内,谈起关于村寨里的记忆,20多个老人围成几圈,饶有兴趣的谈起来。首届古村落黔东南峰会还没有召开,似乎这里的古村落“峰会”已经开起来了。
“巫交、巫库、巫沙、巫泥、巫包,久吉、九连、九旁……怎么老跟‘巫’啊、‘久’啊有关?”数起剑河古村落,有的老人疑惑地问。其实,这些有趣的地名就明显带有民族特征,是苗语音译过来的地名,相近的还有“高坵、高定;反召、返排;毕下、平下;柳基、柳富”等。
笔者从剑河县住建局了解到,黔东南共有276个村寨被列传统村落,作为中心区域的剑河县,经三批审核,最终被列为传统村落的村寨有28个。
“这28个村,就是个代表而已。”剑河县城乡住房建设局局长潘年山说,其实全县的村落都大同小异,除了新迁新建的村,每个村寨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都可以称之为古村落。
“以前我们去开田,发现一处稍微平一点的地方,一挖,全部是瓦片和花街。真是‘千年田地八百主’啊。”回忆起大集体时代,老人们说,那个时候他们才发觉,自己的祖先不是这里的原著居民,进而可以证实,现在种的梯田也不是自己先人开采的。
当笔者问起先都来自哪里时,很多人都能说是来自江西、湖南等地,这不禁让人很快想起“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明清时代。
“可以说,我们村寨了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都是老班老辈从江西那边带过来的。如果再往前追,我们的老祖宗来自甘肃一代。但那已经是几千年以前的事情去了。”说起这些风俗习惯,老人们担心地说,随着农村的逐渐消失和衰落,一些仅存的记忆可能也要被彻底遗忘了。
老人们说,看到县里和乡镇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节,又提倡穿民族服装,还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虽然不完全,但多少还是感到有点欣慰。据了解,从2007年起,剑河县每年都举办仰阿莎文化节,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至于农村,有条件的也是逢节必过,而且十分隆重,十里八村前来同庆同过。
“剑河可拍的东西特多,人文的、风景的。”来自邻县三穗田健和彭庆模是摄影爱好者,所拍的剑河照片经常获国内国际大奖,他们一致认为,因为剑河县相对开发较晚,很多民族村寨和民族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要着手加强保护还来得及。
剑河县摄协的钟传坤说,经过争取,前段时间,中央数字电视摄影频道批准在剑河县成立黔东南工作站,这不但是黔东南州摄影届的幸事,更是剑河的幸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和资源,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宣传和记录。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们文化的根脉,就是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剑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银珍说,我们定期举办文化节,就是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但还远远不够,除了需要整合政府各单位力量,实现专门的管理和引导之外,主要还是通过提高当地老百姓的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意识,同时还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关注、宣传、记录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
笔者还从剑河县政府了解到,为了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该县已经对28个传统村落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将其纳入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从消防、道路、危改、一事一议等各方面加大资金整合,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