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山村脱贫 急唤年轻人
发表日期:2015年10月22日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刘长松

深山古宅(王康明 摄)

  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是宜昌市住建委、人行宜昌中心支行和三峡晚报的精准扶贫点。12日到14日,记者到黄家河村走访调查。

  寂寂大山 最缺人气

  从宜巴高速高岚出站,是著名的朝天吼漂流景区。前行不过10来分钟,是热闹的小集镇建阳坪。再前行10来分钟,便是香溪河边的峡口镇,一处繁华的码头。

  从建阳坪拐进去,沿着简易的砂石路前行六七公里,进入黄家河村。勉强再走几百米,路到尽头,弃车,爬山。爬了两个多小时,看到第一户人家。在狂烈的狗吠声中,一位老婆婆迎了出来。老婆婆听力不大好,经我们的大声询问,在村支书黄明波的翻译下,我们了解到她家的情况。

  婆婆姓文,83岁,老伴去世多年,育有三子一女。二儿子在宜昌打工,媳妇跟人跑了。小儿子在枝江做了上门女婿。女儿住在建阳坪。正说着,在附近人家帮工的大儿子舒德久回来了。

  老舒53岁了,还没成家。当年,勉强读到高中毕业。家里有老人要照顾,也不能外出务工。靠着低保和几亩薄地,与老母亲相依为命。

  建于1981年的土坯房尚能遮风挡雨。进门屋角,生着火堆,一口鼎锅挂在上面。堂屋墙面屋顶,熏得漆黑,老舒的床就支在堂屋里。唯一有点现代气息的,是一台彩电,买了5年了。

  记者随后又到访王邦品家。老王51岁,去年胃穿孔住院花了5万多元,今年痛风住院又花了八九千。老王爱人肝硬化四五年了。夫妇俩每天的药费要七八十元。女儿出嫁了,儿子在外打工。

  74岁的舒启凤在坡地上扯萝卜菜,他告诉记者,老伴去世多年,儿子37岁了,在秭归打工。

  陈永清老人与因伤致残的儿子生活在一起,老伴早去世了。

  同行的人行宜昌中心支行扶贫队员李德国告诉记者,黄家河村整体贫困,他们挨家挨户摸底,确定贫困对象237户594人,基本都是老弱相守,贫病交加。

  也有情况稍好的。66岁的王家荣与老伴把土坯房收拾得非常干净,今年的核桃挣了2000多元。他们的三个儿子都在山外成了家。

  记者在山里跑了两整天,没有见到一名4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没有见到一个孩子。“全村339户938人,外迁的有133户399人,他们的户口、土地留在黄家河,居住打工在外地,多半就住在建阳坪。”土生土长的村会计文绍生也住在建阳坪,“大山里,年轻人都走光了。”

  诗意绿野 产业荒原

  黄家河村5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米,两山夹一沟,沟即为黄家河。

  漫山的林木连绵不绝,虽已深秋,仍满眼皆绿。金灿灿的玉米晒成垄,蓝天丽日,一派诗意。

  这里与宜昌大老岭景区山水相连,相距不过10多公里。头顶耸立的高峰,便是秭归五指山景区。

  但这里没有游人,也没有徒步客,更没有农家乐。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三部分:外出打工占六成,种植养殖占三成,政策性补贴占一成。

  经济作物主要是核桃、魔芋和中药材。核桃稍有规模,总计接近2000亩,种植多年,有的长到碗口粗。由于树种、管护等多方面原因,挂果率仅10%。100斤魔芋的市场收购价是160元左右,请人从山上背下来,就要70元,再除去生产成本,1斤魔芋只能赚角把钱。中药材更是只能小打小闹。

  稍为平坦一点的土地都在山腰甚至山顶,黄家河80%村民住在高山上。简易公路尚未通到各组,前两年顺着黄家河谷底修的一条路,则被一场山洪冲毁。村民吃的用的靠背,农药化肥靠背,家里像样点的商品莫不是背上山的。舒德久告诉记者,每个月下山两三趟,买五六十斤米或化肥,来回就是大半天。“交通条件太差,村里发展不起一点像样的产业,村集体除了有点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助,没有任何进项,连村医务室都没有。”黄明波是前两年被请回的“能人支书”,最头疼的也是路。

  出行难、就医难、成家难、致富难。一穷万难。35岁以上的单身汉超过100人。

  “离建阳坪小镇也就10来公里的距离,差别却如此悬殊。”扶贫队队长、宜昌市住建委干部夏青感叹,“山里百姓太苦了,扶贫队责任重大。”

  脱贫摘帽 急需青年

  扶贫队和县、镇、村合作,经过实地走访和认真调研,拟定了一份“3213”工程实施方案。第一个“3”,指新修3条公路。“2”,指农业开发和旅游开发。“1”,指新建一个居民小区,把有意愿下山但没有经济能力下山的村民,搬迁到一起集中居住。后一个“3”,指三个改造:改造危房、改造及新修河堤、改造完善村委会阵地及村级卫生室。

  实现这份蓝图,需几千万元资金,不是简单的事情。脱贫军令状已下达,容不得片刻等待。可否拓宽思路,一边推进“3213”工程,一边尽早实现脱贫呢?

  峡口镇委书记张健认为,尽快打通与大老岭景区的公路,把黄家河纳入大老岭一并开发,黄家河优良的生态,马上可转变为现实的经济效益。

  黄明波认为,山林确权已经完成,家家都有大片林地,可以探索林权林地入市,让生态林变成“经济林”。

  李德国说,可以考虑把精准扶贫对象纳入国家灵活就业人员保险,成本低,见效快。

  三峡晚报扶贫队员罗荣华说,危房改造可以探索公租房形式,建设移动住房,产权属于国家。

  夏青说,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脱贫的办法总是有的。关键是如何把党和政府的重视、各项优惠政策,化为村民内在的脱贫信念、致富方法。留守的都是老人,心有余力不足了,急需年轻人回来改造家乡、建设家乡。“责任、亲情,是召回游子的纽带,但最核心的,还是要给机遇和舞台,出台农村青年创业政策,让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黄明波认为。

  黄家河的大山里,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宅子,是百年前文家兄弟修造的,目前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如图)。文氏兄弟是土生土长的黄家河人,弟弟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虽然他们已随时代远去,但大山里是能创造奇迹的。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