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桐庐古村落养在深闺今人识
发表日期:2015年9月19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陶元

    在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第一个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中,桐庐共计划投入维修资金6000余万元,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补助资金4088万元,到目前已完成重点维修历史建筑215幢,一般维修历史建筑500余幢。  

  

 

(图片皆引自原文)

 

       最是初秋雨天,江南的雨水润湿了微微泛红的秋叶,当双脚再次踩在鹅卵石上,远处的青山如水墨铺展开来,关于桐庐古村落的历史、人文、民风都随着眼前的青砖灰瓦,还有那些精致而又古老的雕刻缓缓而来……

  桐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在桐庐的青山绿水间,这些传统村落如珍珠般散落在各个角落,它们是桐庐悠久、深厚文化底蕴的结晶。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文化旅游资源,把传统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桐庐一直在积极的探索中。

  撩开面纱的古村落

  桐庐共有9处传统村落,分别是江南镇深澳村、江南镇荻浦村、江南镇徐畈村、江南镇环溪村、富春江镇茆坪村、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村、合村乡瑶溪村、富春江镇石舍村及凤川街道翙岗村。

  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重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桐庐县文管办任职的,被人称为古村落的“保护神”。看着古建筑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凋零,他心疼不已;看着百姓们并没有重视这身边的“宝物”他更是心急如焚。他一边自学相关知识,一边走村入户,积极呼吁各村镇加大对村内古建筑的关注与保护。

  2002年,许重岗退休,但他保护和建设古村落的脚步却从未停歇。在他的积极呼吁、县乡村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江南镇深澳村成功申报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又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桐庐古村落保护建设开始萌芽。

  2010年,桐庐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用5至8年时间对全县保存较好,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1000多幢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一场大规模的古村落保护建设行动在全县拉开。

  虽说因时代久远,岁月侵蚀,很多古建筑物亟待抢救修复,但真要保护起来却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一届又一届的县文管办工作人员传递着保护的“接力棒”,在每年近百幢古建筑的修缮中,首先是要做好户主的思想工作,要谈,就得进得了百姓家门。

  从2010年至2015年,深澳村先后修缮了50多幢古建筑。然而修缮之初,县文管办的工作人员却常常吃“闭门羹”:有什么好保护的?修了有什么用?……一些村民不理解。通过各村的古村保护联络员与县文管办工作人员的一次次进门,通过村两委班子人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百姓的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直到2012年,深澳村被列入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藏在深闺的古村落被撩开面纱,呈现在更多的人面前,从游客那种欣喜若狂的眼神中,从摄影家一次次追随的镜头里,村民惊觉自己每日居住的房屋,自己每日忙碌的村庄都是一笔宝贵财富,而逐渐由古村落发展的旅游业更是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保护刻不容缓的步伐

  对于老桐庐人来说,说起古村落就不得不提凤川翙岗,翙岗原名悔冈,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刘伯温曾流寓于此,题匾“凤翙高冈”,因此改名为翙岗。它位于桐庐县东部,西抵县城,北达富春,东南通杭州、绍兴,群山巍峨,西北达金华衢州,水道绵延。翙岗处于经济交通的要塞之地,凡经商,旅游的人前来,必定要在翙岗村短住,历史上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站在凤川翙岗老街,村党委书记吴军龙正在施工点跟施工人员嘱咐着什么,他说老街的维修改造每个步骤都非常谨慎,小到每一块青石板的摆放都有讲究。

  翙岗古意悠然,但其现状仰赖抢救和规划。从2011年开始,抢救性修复了翙岗村的嘉庆堂和康德堂等9幢房子,后来,又对43幢老房子进行防漏翻瓦等保护工作。在翙岗村,被列入县级保护的古建筑就有72幢,占地面积达23000平方米。

  吴军龙介绍说,翙岗村的保护发展,首先是请专家对古建筑做了专项规划,包括人行道改造,街面铺设石板路以及污水治理工程等,以“保护第一,应保尽保”的原则,抓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挖掘翙岗的历史文化,探寻历史名人足迹和古村落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古风翙岗”。

  “历史建筑被称为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古村落更是反映了一个村庄、一个街区的兴衰变迁,是几代人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维系。”桐庐县文广新局局长王樟松表示,桐庐县始终珍视境内每一幢历史建筑、每一处历史遗迹,加强对古村落风貌的保护,为的就是让人们在获得金山、银山的同时,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2009年开始,桐庐陆续制定了《深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工作意见》《桐庐县深澳历史文化名村(荻浦、徐畈、环溪部分)保护规划(2011-2020)》《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制定使得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实施有了明确的依据和方向。

  历史建筑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庐县也是杭州地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启动较早的县(市)。2010年桐庐启动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工作并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计划用5至8年时间对全县保存较好,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1000多幢民国以前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维修。

  在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第一个五年规划(2010-2014年)中,桐庐共计划投入维修资金6000余万元,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补助资金4088万元,到目前已完成重点维修历史建筑215幢,一般维修历史建筑500余幢。

  “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第一个五年规划(2010-2014年)已经完成,桐庐县又着手开展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第二个五年规划(2015-2019年)。”桐庐县文管办主任刘志方表示,目前,2015年农村历史建筑维修工程初步名单已经确定,待县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公布后,即进入相关维修程序。

  在做好农村历史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的同时,桐庐县文广新局还联合县住建局、县农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历史建筑——桐庐县各乡镇街道50年以上即1965年以前(含1965年)历史建筑的摸底调查工作,并于2014年年底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桐庐县文管办拟定了《桐庐县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待县人民政府正式下文公布后,向县人民政府提交50年以上历史建筑名录,按名录挂牌保护,预计2015年11月份前全部完成。

  让古村落熠熠生辉

  保护只是让古村落延续的最初的形式,如何活化利用,为一座座雕梁画栋注入新鲜的生命力,才是桐庐人要思考的未来。

  “在开发利用上,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城乡规划发展有机结合,与传统建筑文化完美结合,与美丽经济自然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整治融洽结合,与农房改造、‘三改一拆’整修结合。”桐庐县住建局局长陆端平介绍,只有根据传统村落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切切实实提高原住民的生活收入,才能让村民认识到传统村落的宝贵价值,才能重聚传统村落人气、重现发展活力,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如此,桐庐以不同村落的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培育“一村一品”,推出了“易理深澳”、“孝义荻浦”、“清莲环溪”等乡村旅游名片。在深澳村,你可以逛民国老街,看坎儿井,享受无人打扰的旧时光;在荻浦村,村内香樟林立、溪水潺潺。原先猪栏、牛栏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妙笔”,成为该村的新亮点,原生态成为一种“美丽经济”;在环溪村,你可以观赏百亩荷花,绕天子源溪,住古宅民宿,吃百寿宴,感受浓厚的艺术氛围……

  几年的维修保护工作将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历史建筑保护下来的同时,传承了建筑本身所蕴含的文物信息、文化价值,同时维修后的历史建筑大多得到了有效利用,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众多的祠堂、花厅、民居保护下来之后得到了合理的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如爱莲堂、胡家芝故居、茆坪村胡氏宗祠等。维修后的爱莲堂成立了桐庐第一个农村书社,在这座古老的祠堂里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图书室(为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点),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在深澳、荻浦、环溪等地,古村落的历史建筑维修工程有效地推动了本地区旅游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去年,江南镇接待游客68.3余万人次,餐饮销售达到2628万元。尤其是清明、五一、十一、端午等节假日更是呈井喷之势。游客量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村民设小摊、开民宿、办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热情高涨。

  桐庐传统村落“有效保护、适度开发”的工作机制,让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通过不同的保护模式实现了“自我复活”,然而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却远远没有结束。对于桐庐来说,一村一品的定位,村落文化的挖掘,规划中与当地文化的融合以及随着古村落名气渐渐打响,对于前来投资的投资商的选择等等,都是一道道要深化的课题。

  雕梁画栋在岁月的流淌中呈现古意绵长,古村的水系也将一直伴随着村民淙淙流淌,古村落以其古老的身姿勃发出新的活力,与古村相依相偎的百姓日子,也正越来越红火……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