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跟随冯骥才的脚步 保护古村落
发表日期:2015年9月6日      来源:新浪网      作者:佚名

    每天约200个村落在消失……
  一个个消失村落背后,是深刻反省,还是继续麻木不仁
  据统计,我们的传统村落平均每年递减7.3%,从2000年至2010年,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平均每天消亡200多个。
  中华大地上散落了诸多古村落,南方的山水小镇,北方的古朴民居,这些村落是不可替代的人文丰碑,更是许多人的故乡热土,但过去的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间,为了城镇化布局、工业化建设,的古村落进入到一个空前的消亡加速期,不时有新闻报出一座座饱经沧桑的村落被拆迁,甚至如梁思成故居、重庆蒋介石行营等大名鼎鼎的文物古建也被“保护性拆除”。

  “的传统村落里,有我们的民族记忆和精神传统,有我们民族的终极价值观,有我们民族的DNA和特有审美,这些东西必须保留,必须传承,不能失去”。传统古村落保护第一人冯骥才不断对社会发出呼吁。
  如果故乡不在,乡愁何在?我们的根何在?
  乡愁几乎是现代人共同的“病”,在我们年少还不知乡愁为何物时,便在读余光中的“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到长大后离家求学,慢慢染上乡愁的病,到今天寄居他乡,乡愁这种病更重了。我们的一生,从离开家便在回家,可如果有一天故乡不在了,我们就真的成了无根的浮萍,到那时,想家了又该怎么办?

  冯骥才自二十年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对古村落的保护,至今已70多岁,依然冲在保护古村落的第一线,每每看到一座座古村落消失,老爷子便痛心疾首,越深入他便越了解古村落的价值,这些村落不仅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建筑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价值,保护古村落一方面是在留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在留住每一个身处其中现代人的根。故乡永远是我们的根,无论走多远,因为有故乡的根我们都找得到回家的方向,没有了故乡,我们就没有地方寄托乡愁了。
  近日,一场以乡愁和古村落保护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暨德宝·方顶杯“镜头里的乡愁”摄影大赛在全省范围展开,大赛由郑州市上街区委宣传部、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大象融媒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方顶村,号召社会大众用相机、手机,记录身边的村落与乡愁故事,让更多的村落进入大众视野,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留住更多人的乡愁。此举也是借鉴于冯骥才在抢救天津估衣街时的做法,用镜头留下古村落的鲜活史料,并在拍照的过程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历史。

  用行动留住乡愁
  据悉,此次德宝方顶杯“镜头里的乡愁”摄影大赛的首发主角便是位于郑州市郑上新区的方顶村。方顶村有600多年的明清历史,村子现存100多座宅院、300多间房屋、1万多平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是郑州市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
  相比较于一些面临消失的古村落,方顶村是无疑是幸运的,它受到了上街区政府的重视,又招来了德宝集团这个“良婿”,多方力量共同上下求索,找专家、查史料、招募匠人,对村子进行保护性的修复工程,完整保留村子原有建筑,并对即将倒塌的建筑进行原貌复原工程,还规划有国学馆、鬼谷子文化产业园、中医馆等,在状元故里让国学文脉和传统文化复兴,让这个经历风雨沧桑依然留存的村子再现昔日辉煌,2014年,它还被评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也许冯骥才先生应该来方顶村看看,作为河南民居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它展现的是明清时期最质朴、最真实中原人的居住方式和生活状态,它浓缩的就是河南人的老家,这里是许多人可以寄托乡愁的地方,而看到这里古建保护的举措,相信会让他倍感安慰。


  据悉,德宝方顶杯“镜头里的乡愁”摄影大赛进入最后的征稿期,将在9月2日前截稿,而网络评选也将马上启动,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翟俊仁会长对大众发出呼吁,“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拿起手机、相机拍下故乡,让大众看到更多更美的古村落,用我们的力量来保护古村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保护古村落是一项庞大而持久的工程,仅凭专家、学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入保护古村落的队伍中,留住我们自己的家乡,留住人的根。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