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5年8月11日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殷欣
66岁的卓玛老人家是一幢有420年历史的老房子
西藏工布江达县错高村是个位于巴松措(措:藏语即湖的意思)湖畔,群山环抱中的古村落。那里的一百多户工布藏族人家在传统藏式民居里世代生活了数百年,他们珍视故乡的生态环境,依恋自家的百年老房,传承着互助友爱古老习俗。
晚上9点,忙完了一天农活的村长罗布次仁打开家里那台连接着村中大喇叭的音响,播放一段藏族歌曲。10分钟后,听到音乐的错高村各家各户代表走出他们半石半木结构的藏式传统民居,来到位于村中心的村委会开会。时值7月末盛夏时节,罗布次仁召集全村百姓商量去山里草场割草,为他们的牦牛准备过冬的饲料,“中午(放牧)回来以后,我已经组织了几个人帮助村里生病的和缺少劳动力的几户人把草割完了。”在会上,罗布次仁告诉村民们。
村长罗布次仁打开村里的广播,通知村民到村委会开会
自从五年前开始担任村长后,罗布次仁每天早上忙完自家的农活后,都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公事上面。错高村105户人家祖祖辈辈在著名旅游景区巴松措东北端,雪山“燃烧的火焰”脚下的山谷中已经生活了数百年,帮危扶困既是罗布次仁作为村长的责任,也是村子里的传统。
措高在藏语里意为“湖泊的源头”,走过村前的湿地再穿过一片被当地人称为青冈树的槲栎树林就来到了巴松措边。而远处雪山上的冰雪融水正是从错高村旁源源不断地汇入这座被喻为“高原绿松石”的藏东南最大的天然堰塞湖。尽管紧邻著名旅游风景区,但由于地处景区深处,道路泥泞难行,错高村至今仍少有游客造访,村民们也大多在这块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过着平静的生活。更加与众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完整保留了半木半石结构藏式传统民居的村落,村子里的房子全部拥有百年甚至数百年以上的历史。这里的房屋一层由石头和泥巴垒砌而成,房屋的二层、门窗和屋顶则是榫卯木制结构,远远望去,白色的石墙、棕色的木屋与雪山、草地、松林浑然一体。现在,错高村是巴松措附近唯一一个没有进行房屋改造的村子,村长罗布次仁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住老房子。和外面那些新房子比,我们的老房子肯定有点落后了,但是它有历史文物价值。”
错高村前是一片湿地,穿过远处的青冈林就可以到达“高原绿松石”巴松措湖畔
其实,老房子数量多且保存完整正是错高村没有进行房屋改造的原因。错高村并未进行旅游开发,仍然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错高村的村民对这片青山绿水的珍视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从上世纪末开始到2005年左右的几年时间里,村子里的人互相影响,互相带动,在没有任何外来约束的情况下自觉戒烟戒酒,现在的错高村没有一个人抽烟喝酒,罗布次仁说:“这里本来就是一个景区,又是当地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村里大部分的房子都是木板房子,一旦抽烟不小心扔个烟头(引起火灾)会把整个村子都毁了,抽烟还会得一些大病;喝酒会引起情绪失控,还会出现打架斗殴,为了预防这些情况所以我们都戒了。”
尽管道路难行,依然有游客被错高村古朴的的建筑风貌所吸引,来到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藏族民俗文化。正值7,8月旅游旺季,村里每天都有3,4辆自驾车辆到来。热情好客的村民还会请好奇的游客们到家里喝酥油茶,而游客在离开的时候也往往会留下一些钱表示感谢。但这并不足以改变这里半农半牧的生活。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的是错高村完整保留的历史风貌,然而错高村村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这些老房子。工布江达县发改委副主任夏玮峰说:“这个村庄已经有3,4百年的历史了,这里的房屋基本上已经成为危房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房屋内整体加固,还是村民整体搬迁,再对这个村庄进行使用,还没有定。”
位于雪山“燃烧的火焰”脚下的错高村掩映在翠绿的草地和树林之间
卓玛今年已经66岁了,她家是一栋两层都是石块垒砌而成的房子,在全村63栋传统藏式民居中只有四栋这样的房子,在当年是富裕家庭才盖得起的“豪宅”,卓玛家祖祖辈辈已在这栋老屋里居住生活了420多年。关于老屋未来的命运,家里的年轻人倾向搬到新房里去住,但是老人有自己的想法:“我已经老了,孩子们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我一直住在这个老房子里,还是有点舍不得的。”
故居难舍,承载了家族数百年回忆的老宅对于错高村的老人们来说是一种牵绊,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尽管房屋改造的最终方案还没有确定,工布江达县房改局副局长旺群还是说明了改造的基本原则:“错高村的民居主要是半石半木结构,这个山谷里只有三个村有这种结构的房子。在民居改造中我们考虑的是,既然原来有这样的做法,就按照原来的做法,把这种(民居建筑)传承下去。”
无论是搬进新居还是继续留守在老房子里,可以肯定的是巴松措湖区的美景不会改变,错高村村民的勤劳善良不会改变。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