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5年7月13日 来源:浙江时局 作者:张丹丹 邵勤旦
深山里的古村落
金华市岭下镇后溪村,计划上周就要进行“旧村改造”了,然而至今仍然没有动静。因为这个村面临两难抉择:村里现存数百年的200多座古宅,拆还是不拆?
老村:古村生活,几十年如一日
后溪村,远离交通要道,坐落在金华一座山坳里。村子历史悠久,据村上老一辈人讲,从南宋开始,汤氏祖先从武义迁移过来,据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也许是远离繁华城市,百年来,这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走过村口几家新房子,就是清早期到民国时期的古宅子了。
青砖古宅,气派,大门、梁、柱都透露着大户人家的大气。而石头土房,古朴,黄泥与茅草让人感到老家的熟悉味道。
古宅鳞次栉比,很密集。巷子十分狭窄,阴冷潮湿的石子路上,长满青苔。清澈的山水从石子路旁的暗渠缓缓流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在渠里的石头留下岁月的痕迹。
一进这个村子,你会闻到一股久违的气味:还有十几户人家住在古宅里,用柴火烧饭,炊烟夹杂着饭香,和城市里的茶楼酒肆是完全不同的味道。鸡、鸭和土狗,夹杂着野草枯萎腐烂的气味,混合在一起,刺激你的嗅觉。古宅的里间终年不见阳光,有霉味,又和老人们衣服、杂物的味道融为一体,让人想起长辈们的味道。
这些气息接地气,就是大多数城里人小时候的生活记忆。不少人来到这个村子,所有沉睡的记忆被唤醒,兴奋不已。
然而这个村子却没什么名气。村委会主任俞新建告诉我,一年到头,来这里的陌生人很少。很多村民外出打工,也不常回来。因此,即使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村子却几乎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着。
专家:保存完整,不可多得
后溪村不仅是游客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更是专家们眼里的不可多得的人文历史资源,是岁月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国家级规划专家、原金华市国土规划局总规划师洪铁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这个古村,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跑遍江南的古村,在他看来,后溪村是目前金华山地原始规划最生态、最平民、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村落。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的就是门道了。洪铁城说,这些古宅大多数是清朝初期建造,有数百年历史。浙江大多数保留较为完整的古村落,都是深宅大院,后溪村的则不同,多数是平民小宅院,更贴近日常农耕生活。
村子原始布局中,房子造得密,甚至有些杂乱无章,其实,房子空间尺度比例却是巧妙,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巷子也是,虽然窄而凌乱,但交通网络非常通畅,遇到敌人也可轻松躲避。
更有保存价值的是,后溪村古建筑群的原生态水系设计科学、保存完整,因此,这里几乎不会发生山洪等危险。高山流水被很好地引导,用于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与他同行一起来过后溪村的专家们,差不多都持这样的态度。金华市旅游局副调研员王森说,保护后溪村老村庄,也许近期价值并不能体现,但是二三十年后回头看,将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村民:古宅不拆,我们怎么办?
然而,这座让城里人兴奋、专家们提倡保护的古村落,却是古宅村民的噩梦。
生活不便利,是村民们最大的问题。78岁的老奶奶孙坤仙已经在古宅子里住了60多年,至今仍然烧土灶、用马桶。前几年,村里给孙奶奶的门口接上了自来水,不然孙奶奶还需要天天打水,洗衣、做饭。
孙奶奶的孙女金晓芝说,造了新房子,老人家烧饭、洗衣服、上厕所都会方便很多。不用像现在这样辛苦。
不仅如此,部分古宅子甚至面临坍塌的风险。71岁的汤昌启从小就住在祖先们留下的古宅子里。因为历史原因,这座大宅子被分给了好几户人家居住。年久失修,宅子的大梁甚至开始被白蚁侵蚀。
雨天漏水已经不是什么大事,对于汤昌启来说,房子倒塌也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村里要旧村改造,我天天盼着能早点动工。”
古宅里的村民们能否搬离呢?俞新建告诉我,建房指标非常紧张,按照目前“一宅一户”的政策,村民只能在原有的古宅的地基上拆房重建。也就是说,村民要想住上宽敞、舒适的新房,古宅就非拆不可了。
因此,当后溪村村两委在村里推动农村旧房改造工程时,绝大多数村民都是举双手赞成的。村支部书记汤良滨介绍说,一期旧村改造工程涉及50户人家,已基本上与村民达成协议。大家都盼着天气转好后,旧村改造工程快些实施。
到底要不要拆?金华不少村民也关心
一边是村民的急切盼望,一边是沉睡的历史财富,村汤良滨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他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帮忙出出主意,如何能够两全其美。
不过,靠政府开发古村落,并不现实。洪铁城建议,倒是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媒体等多渠道的宣传,让更多民间资本看到这座宝藏。像浦江马岭脚古村落,就吸引了杭州外婆家集团的投资。又例如德清裸心谷以及周边民宿的开发,也是民间资本在运作。
而眼下迫在眉睫的“旧村改造”,洪铁城说,利用村子里的空地,以及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宅基地指标,反正办法可以再想,都比拆除古建筑要好得多。
像后溪村这种情况,其实在金华很多地方都存在。古宅不拆,村民居住环境太差,要拆却又可惜,尤其是那些被列入文保单位的古建筑,更是棘手。
有的村也想出了其它办法:村里和村民签订协议,古宅归村集体所有,村里为村民申请宅基地审批。协议需要进行公示,得到全体村民同意。不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单个或者几个古宅,如果是大面积大规模的村建筑群,乡镇、村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