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城市化 请给文化留存一片空间
发表日期:2015年7月1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何瑞琪
发表日期:2015年7月1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何瑞琪
现代新城从来不缺高大上的办公楼、高标准的公共设施,往往缺的是软环境。而本土固有的文化因子,恰恰是构成这种软环境的重要元素,新城因此而更为丰盈厚实,富有生气。而一个切掉了本土文化,兀自拔地而起的现代新城,一定意义上只是一个没有灵魂、冰冷的水泥盒子。
对于原住民来说,本土文化是寄托“乡愁”之所在。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原住民洗脚上楼,生活方式骤变,原有的文化习俗及其载体的存在价值,更为凸显。如果此时既有的文化纽带被全盘切断,由此诱发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城市化进程中,内心生活秩序重建,注定是一个漫长过程。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为,只要提供丰厚的补偿、漂亮的楼房、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人的现代化就能立马兑现。而对乡村文化遗存就可以漠视,或视之为有碍观瞻的对立物,而鲁莽地将其改造甚至抹掉。
文化遗存的保护,应当成为城市化的一部分。如何保护?文化学者冯骥才的两个观点,值得我们珍视。其一,真正的重建,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认可,即:重建并不是为了恢复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为了恢复一个历史景观,重拾一种历史精神。其二,文化遗存应当是活的,有原住民居住的,一旦被圈起来,则只是一个物质性的躯壳,没了灵魂也就没有任何传承意义。
城市化过程中,不能让人们没有地方寻找“乡愁”,没有场所寄托“乡愁”。面对文化遗存,我们要心存敬畏,平静反思,要以历史的眼光——既站在今天看过去,也要站在明天看现在,才能充分估量它们存在的价值。否则,那些洗脚上楼的人们,迟早会疲惫地发现,自己成了飘荡在大地之上的浮游生物,无所依凭,无所寄托。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