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古村落开启创意课堂
发表日期:2015年7月11日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蒋莉 晋文婧


75日,黟县碧阳镇南屏村留守儿童暑期班如期开班。这个暑期课堂远近闻名,至今已连续举办4期,既凝聚了志愿者的力量,也萌生着农家娃的梦想——

75日是黟县碧阳镇南屏村留守儿童暑期班报名的日子,虽然雨雾迷蒙、街巷泥泞,但孩子们依然满心欢喜地走过湿滑的石板路,陆续来到村里的程家祠堂。他们排起小长队,在报名表上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祠堂是南屏村村委会所在地,也是暑期班的大本营,不到10点钟,32个孩子已悉数登记。

这个由南屏大学生村官张昱发起组织的留守儿童暑期班,是个远近闻名的快乐课堂,在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六五的支持下,从2012年开始,暑期班已经举办四期。一个颇有想法的大学生村官,一群乐于奉献的老师,32个快乐的孩子,南屏的盛夏,风景独好。

懵懂世界有个未来之窗

依山傍水的南屏村规模不大,320多户人家,900多口人。 16岁的李士林是本期暑期班最大的一个孩子。忙于生意的妈妈陈利花想法很简单,把她托付给村委会的暑期课堂,既放心,又能让孩子学点儿知识;而孩子的想法并不简单,这个生在黄山脚下却没爬过黄山、很少出过县城的女孩,并不满足把自己对世界的幻想寄托在电视和网络中,她也和城市女孩一样对韩国明星充满好奇,更希望有一天能去北京爬长城。暑期课堂有她所能想到和想不到的知识,带给她惊喜。问及她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女孩腼腆地一笑,说英语课、自然纪录片、电影课,都是她的最爱。

山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有灵气、有梦想,还多着一份质朴,他们对各类知识的渴望,有些远超城市孩子。稍大一些的孩子们关心暑期班带来的快乐,更关心今年来什么老师,教什么课,当然,他们更憧憬着有一天能够走出山村,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志愿者老师们一样,上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

张昱拿出报名册,上面都是孩子们密密麻麻的签名,小至6岁,大至16岁。张昱介绍,今年村里有30多个孩子暑期在家,大部分都报名了。暑期正逢农忙,孩子们的照管是个问题。但张昱并不想把暑期班办成一个单纯辅导暑假作业的托管班,生活即教育,离开祠堂内的书桌,南屏村就是个青山绿水的天然大氧吧,更是孩子们的乐园,在老师的带领下,老榆树下的落叶也能成为富有生命的创意作品。

暑期班规定,每周四孩子们挨个发言,把一周以来的收获跟所有人分享。张昱说,许多孩子开始胆怯和紧张,但他们逐渐被精彩的课程内容所打动,然后学会落落大方地表达与分享。孩子们变得更加开朗和阳光,是暑期课堂的最大成功之处,这是一把打开未来之窗的钥匙。一位志愿者老师说。

美丽家乡迎来知识使者

暑期班一办三年,前后30多位志愿者参加了活动,截至75日,已有30多位志愿者再次确认参与今年的暑期班教学。

古老的祠堂里,网络联通世界。每年6月,暑期班会在网上发布招募令,志愿者的来信如同雪花一般,其后的工作更是事无巨细。张昱必须与志愿者详细沟通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以符合山村留守儿童的需求,也符合志愿者充分发挥能力、展示个性的期望。张昱通过网络招募志愿者,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进南屏村一切景点费、食宿费自付;二是有一定的技能或精彩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们分享,且需要一份耐心。张昱认为,在自费的情况下还坚持为孩子们上课,肯定是真诚的。 78日晚,暑期班迎来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摄影团队,作为暑期班的摄录志愿者,为孩子们的学习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张昱介绍,这也是今年不同于往年之处,志愿者的类型分为课程志愿者、助理志愿者和摄影志愿者。

志愿者来自四面八方,不仅有各个专业的大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社会人士。编剧上电影课,旅行家讲旅行经历,潜水员描述海底世界,画家教绘画知识,医生教医疗急救知识,天文地理、中外艺术、民间手工……这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小课堂,无论是知识型的讲座,还是技能型的课程,只要有特色、有创意、接地气,就有人气,都能赢得孩子们的欢迎。

关于孩子们和志愿者的关系,张昱更愿意用朋友之间的交换心爱之物来形容,孩子们学到知识、获得友谊,志愿者们享受纯真笑容和山村美景,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或是人生感悟。就像孩子对老师们带来的世界心生向往一样,站在古祠堂里的志愿者同样心存敬畏。

孩子们生活其间,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有多美。这是我愿意来给孩子们上课的原因。深圳媒体人宫瑞华2012年来到南屏,虽不是徽州人,他却对徽州古建文化有着强烈的热爱。他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古建筑艺术课和环保课,教给孩子们艺术理想和审美情趣,试图给孩子们传递一种理念,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家乡有多么诗意、多么美。宫瑞华的思路或许给了当下课外教育一个提醒:传递理念而非知识,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对美好故乡的认知与尊重。

传统村落承载公益理想

身在家乡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都藏在心底,大都乐观懂事。古村落里,常常在街头巷尾蹦跳着的孩子,早已融入了风景,他们显示着古老村落的生机与希望,也昭示着这一社会难题的存在。

近年来,国家层面多项政策的出台,为进城务工者享受诸多城市待遇提供了保障,使得一些孩子可以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与此同时,随着当地优惠政策的实施,黄山地区徽匠返乡创业、就业的趋势也颇为明显。两方面的因素使得留守儿童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即便如此,留守儿童依然是乡村一个庞大的群体。

留守的另一面是空巢,多年呼吁保护古村落的冯骥才认为,避免传统村落空心化、保护古村落的重点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让他们享受到现代科技的便利,让他们能在当地获得生活来源,愿意继续住在村子里。与很多湮没在大众视野中的普通乡村相比,古村落里的留守儿童无疑是更幸运的,因为他们是这些厚重文化遗存里的一分子,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外界的关注与帮扶。

三年来,南屏留守儿童暑期班迎来许多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很多志愿者们在为孩子上课的同时,也为孩子们捐献书籍或是资金。但在募集资金方面,张昱显得非常理性,她认为,募集经费并非难事,但众筹资金的后续使用和管理目前尚不具备条件,因此从未开展大范围的资金募集。这个谨慎做法也使得这个小小的暑期班如同这个小乡村一样,能够安享一份宁静和淡泊。

先生存再规范,最后才能常态化。如何让留守儿童暑期班能够长久地开展下去,是张昱、也是很多乡村留守儿童帮扶机构思考的问题。张昱说,自己可能会离开乡村进修读书,有些担心谁来继续完成这个工作。除了招募了两位助理志愿者,张昱更希望有专业的社会公益团体来接手处理这些事。目前,志愿者宫瑞华正在与一些志愿者组织接洽,争取让南屏的留守儿童暑期班在更专业的团队的运作下,一直办下去。

一个人的公益理想,正在悄悄成长为一群人的公益实践。 天津师大的同学们正在为暑期班做现场记录。 返乡大学生在辅导孩子学习。 快乐暑期班。(本组图片由南屏村暑期活动中心提供)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