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发表日期:2015年6月13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蒋健
日前,“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沙河市召开。众多专家学者与基层普查者、村落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商抢救保护传统村落大计。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我们需要听一听基层在立档调查中遇到的困难,直面问题、困难和尴尬。”
给古村落“上户口”
在冯骥才看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他提供了一组数据: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个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让人着急的是,消失的是什么样的村落,我们并不清楚。”冯骥才介绍,古村落的消失,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随之灰飞烟灭。
几年前,冯骥才曾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关于古村落保护方面的提案。令人欣慰的是,在他和文化界同仁的倡导下,国家在2012年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由住建部、文化部、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实施,在全国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落给予命名保护。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开始,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村落名称、形成原因、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一一登记。冯骥才认为:“要用标准化的手段记录我们的传统村落,让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我们农耕文明重大的财富以档案的形式留给后人,这是一项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冯骥才介绍,在全国的立档调查中,河北省的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不仅成绩卓著,而且表现出强大的文化责任感和文化情怀。”据了解,河北省拨出200万元的专项资金,组成360人的普查队伍,除了完成列入国家传统村落名录的39个村外,又完成新发现的160个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截至目前,河北采录的文字资料已达500余万字,拍摄图片资料共计21万余张。
据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郑一民介绍,传统村落普查工作在河北各地引起强烈反响,有的县领导亲自跑村,与普查队员们一块普查,还有一些古村落的村干部们主动找到普查队要求到他们村里去普查,有的志愿者自掏腰包购买器材投入普查。“我曾与他们交谈,问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他们说,俺们世代守护的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遗产,天天都在破损,遇到这样的好机会真是千载难逢呀!”郑一民说。
王硇村有诀窍
古村落的保护并非一个简单的命题。在这条道路上,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王硇村已经探索了12年。该村位于沙河西南部,先祖王德才来自四川成都,明代时避祸隐居在此。王硇村现有完好的古院落130余处,石楼结构坚固,红墙黄瓦,别具特色。”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王硇村都没有什么活力。村支书王现增介绍,王硇村山高水缺,沟深土薄。乡亲们“守着大山缺钱花,住着石楼少水喝,耕着山地缺粮吃”,大部分人跑到外面打工,或是搬到沙河市区安家。他去外地旅游,发现那些资源条件并不比他们丰富的村落,因为开发旅游,农民手中有了钱。“王硇村周围有的是自然资源,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古石楼是独特的,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发展旅游呢?”他回到家乡,开始了对村中古石楼石院石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如今,王硇村历经12年发展,游人如织,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先后被评选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和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并被打造成省级旅游景点。
冯骥才非常认可王现增的做法。“村庄最终的问题还是留住人的问题。如果人不在里边住,所有的村庄都是没有生命的。”冯骥才说,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是原封不动,老百姓也有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
“一是要有现代科技给人们提供的便利;二是解决生活问题,住在其中的人要有生活的来源。如果不解决生活来源问题,没有人在那儿住着,你什么也保不住,村规民俗,村里的历史记忆都将消失。”
冯骥才说,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见得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古村落要怎样保护。村落中的原住民,并非都能意识到他们居住的村落是一种文化。如果能在旅游开发的同时,随着文化潜移默化地传播,村民能不单纯从物质层面思考问题,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传承责任,那保护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还需政府牵头
在经验交流会上,不少参与传统村落普查的一线工作者说出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涉县文联主席李淑英坦言,仅靠基层单位保护传统村落,常常感到有心无力。冯骥才也强调,保护古村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知识界、志愿者和当地民众是远远不够的,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知识界首先要有文化先觉,形成保护的共识。然后最关键的是被国家采纳,形成决策。这之后才会有各地政府的自觉,最终才能让全民都有保护的自觉。”
古村落的保护已经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目前,超过2500个村落被列入国家“保护清单”。对此,冯骥才感到十分欣慰:“据我了解,全世界只有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建立名录。”他还透露,中央财政计划用3年时间集中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首批纳入国家名录的646个传统村落将获得国家拨付的保护经费。“王碯村已经拿到150万元的经费了。”冯骥才特意向王现增进行了确认。
除了提供经费,在冯骥才看来,国家层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行动。他说,物质文化遗产有《国家文物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而传统村落是两类文化遗产的综合体,不适用于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迫切需要从立法层面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另外,必须明确古村落保护的责任人:“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保护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必须要一以贯之,不能评选成功,拿到荣誉称号和专项资金就万事大吉了。”
“立档只是保护工作的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冯骥才说。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