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一个草根的传统村落复兴梦
发表日期:2015年4月30日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肖正华

       苏州籍中年男人宋伟清从不介意人们当面直呼他为“农民”或“草根”,反倒觉得这样的称呼之于现在的他而言更为亲切。这让记者很难相信,站在我面前的他,曾是一位拥有几千万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

  这些年,因过度痴迷传统村落保护,宋伟清常年奔波在外。四处探访传统村落,只要遇到各种老物件,他就立马收购,只要听说了哪里有健在的传统艺人,他就立马寻访。大量时间和财力的投入,终于让多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忍无可忍,无奈之下两人只好离了婚。连读大学的儿子也越来越搞不懂眼前这个不修边幅的父亲,到底是怎样一位男人。

  日前,建设报记者亲赴苏州,走近“农民”宋伟清,了解这些年他跟传统村落之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偶然爱上传统村落

  20世纪90年代,只有高中学历的宋伟清在苏州的几家制造厂打工多年后,几经摸爬滚打,凭借真诚、勤奋跟生意头脑,创业成功,成为苏南地区一位同时掌管3家企业的民营企业家。那些年,宋伟清的企业经营有方,发展势头很好,他的家庭也先行一步迈入小康,生活、工作都可谓其乐融融。

  也许是经过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吴文化的长期熏陶,慢慢的,宋伟清也成了当地传统文化守望者队伍中的坚定一员。一个偶然的机会,受苏州企业界一些企业家朋友的影响,宋伟清加入到收藏散落在民间的传统物件的爱好者队伍中。刚开始,还纯属个人兴趣爱好。后来,传统村落里的那些古花瓶、古匾额、古砖雕、古木刻等传统物件常常会成为他和他的企业家朋友们争相抢夺的宝贝。

  再后来,走的多了,看的多了,宋伟清的内心深处渐渐由热爱转向悲哀和无奈。

  “在走访大江南北不同地域的过程中,看到不少古城、古镇和传统村落被大肆拆迁,尤其是那些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老宅、古民居、传统村落不断被毁,真的有一种揪心的痛啊。”宋伟清说。

  一次,宋伟清在和一群收藏爱好者一起去某个传统村落“寻宝”时发现,许多老外非常热心地收购那些被丢弃的老房子的门窗、桌椅,甚至会不计一切代价收购整栋的古楼、古宅、古民居、古典小园林等。就这样,很多代表优秀农耕文明的传统物件被低价收购后转移出了国门,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遗产也这样轻而易举地在国人面前消失了。

  从那以后,宋伟清开始不惜代价地大批量收购古墙砖、老农具、老物件等物品。他要抢时间,要抢在流失之前……

  为传统村落几乎“倾家荡产”

  除了走访之外,这些年,宋伟清还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到处寻访传统艺人、工匠。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全国各地找到了1400多位传统民间艺人、工匠。他甚至为拯救传统村落特别创办了“苏州三百六十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年轻点的艺人被招为员工,跟他一起生产传统物件、工艺品;年老些的,逢年过节,他都会一一拜访取经,老艺人、老工匠生病,他一旦知道,不管多远都会去探望。“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宝贝”。他常说。

  前几年,为保护苏州最后一片较完整的桃花坞古街道和古民居,宋伟清一方面四处呼吁,与主管部门沟通;一方面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原住民合理利用法律法规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眼看着桃花坞在一天天的拆迁中走向萎缩甚至消亡,宋伟清忍痛割爱卖掉自己最赚钱的一家企业,抢救性地去收购那些即将被毁的古建筑、古村落和相关物件。

  在苏州科技学院的支持下,他自己花钱、设计、建造了一座1000多平方米“地下姑苏城”。时值2012年炎热的夏天,宋伟清聘请的传统工匠因无法忍受炎热与艰苦而先后离去。他就亲自上阵,运用古建营造智慧与传统建筑技术,楞把抢救性保护下来的梁、柱、门窗、砖瓦、桌椅和老式的家居物品等,重新整合构建成一座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富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苏式仿古地下城与传统民居。

  宋伟清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苏州地面上被毁的传统村落及民居物件又在地下复活。2013年初,宋伟清将自己的上述作品无偿向社会开放,看后的人们无不为之震撼,并将之命名为“地下姑苏城”。对许多苏州老百姓,尤其是苏州老人而言,仿佛又找回了年轻时的记忆,他们不由自主地在项目的留言簿上真诚地写下了感激与赞美之词。

  在别人看来宋伟清应当满足了,多年来的执着追求也应当有回报了。有人对他展出的传统村落老物件、传统家居很感兴趣,想出高价买下来,还有人想与他合作搞商品化运作。但这些都没有打动他,在他心中,传统村落复兴梦也许才刚刚开始。

  记者手记:

  该从宋伟清的坚守中反思什么

  ■ 肖正华/文

  当人们情不自禁地为“地下姑苏城”叫好的时候,宋伟清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为抢救性保护传统村落及传统文化,这些年他几乎花掉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还卖掉了一家具有千万元资产价值的企业。如今为了维护这座“地下姑苏城”,他依然还要想办法苦撑仅有微利的环保和电子企业。

  更让他纠结的是,家人至今对他的所为不予理解。宋伟清也是个爱家的男人,对家人的愧疚令他心力交瘁。但宋伟清的内心深处依然无法割舍那份对传统村落及传统文化的挚爱与守望。

  宋伟清内心的另一纠结立意高远,就是如何“活化”传统村落。看到很多地方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问题上存在误区,比如,重形式而轻内容的保护、重官方意愿轻专家规划的保护、重眼前利益轻市民与农民利益需求及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宋伟清提起来都会着急。还有最实在的,到底该如何给愿意跟着自己干的那些手工艺人一条自主谋生之路?如何给那些渴望回家的农民工兄弟一条愿意回家之路?这些一直都在困扰着仍在独立坚守的宋伟清,也同样值得作为读者的我们及业界反思。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