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让村庄成为“活的博物馆”
发表日期:2015年4月21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兆远 李建斌 李鹏飞

       近年来,各地古村落被毁事件时有发生。然而,来到太行山下,走进古村落良户,瞻仰楼台亭榭,细品古戏民谣,仍能感受古人在这里酿造的文化气场。这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从深邃的岁月中走来,饱历沧桑,如今为何还这样温润而鲜活?业内专家表示,古村落保护的碎片化,割裂了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会切断流淌的文化血脉,因此要对古村落进行整体性、活态性、原真性、延续性的保护,恢复其固有的生机与活力。

       让村庄成为“活的博物馆”

       古村落要进行活态保护

       站在良户村前那高大的牌楼前,一块石碑记载着良户的历史:在唐代中叶,有了郭、田两姓家族在此地建庄,史称“两户”。宋初陆续有王、李、秦、赵、张等姓迁来,至元初已初具规模,村名也由“两户”改为“良户”。山西高平市良户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杨建新说:“对古村落要进行活态保护,恢复其固有的文化活性,让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融合。”

       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擎神会、散路灯、迎神赛社等民俗,依然鲜活地留存于民间。传承最完好的当是正月十七的社火节,当夜幕降临,彩灯如链,流光溢彩。村民们打完铁花后,举行庄重的散路灯游动,上党八音会、民间社火等民俗悉数上演。

       在良户村里村外,散落着17座庙宇。玉虚观、大王庙、魁星楼、祖师庙等,与青砖灰瓦、高低错落的古村交相辉映。

       明清时期,这里农耕商贸迅速发展,店铺商号、手工作坊遍布全村。据老人讲,丝绸布店、杂货店、铁匠铺、当铺、染坊、榨油坊、木匠店,基本全有。如今满口乡音的木匠、铁匠、铜匠仍活跃在村里乡间,磨面坊、豆腐坊还在运转,手摇纺线、捣年糕、龙骨花灯、编草鞋、碾米等活儿延续数百年,依然鲜活地生长着。

       这里一直流传着田阁老耕读传家、马仙姑祈雨、二郎神施法豁口火焰山、背红毡盖黑虎等民间故事。如今,村里组织专业人员对历史典故、礼仪文化、传统工艺、地方戏曲等,进行抢救性发掘,进行搜集、整理,并编写成册,让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原真性保护:原址、原状、原物、原汁原味

       站在高处远眺,山水环绕的良户村形似凤凰,散落的民居,或依山麓,或临水边,或藏林间,与周围的自然生态浑然天成,原汁原味地呈现古朴的原始风貌,构成天人合一的意境。在《良户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图》前,杨建新说:“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要保留原址、原状、原物,原真性再现出古代生活的图景,让古风古韵原汁原味地流淌。”

       如今的良户村,寓意美好的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仍然安存于几百年来所在的位置上。照壁、墙体、屋脊上的砖雕,牌坊、石栏杆、碑刻上的石雕,梁架、花板和室内的家具上的木雕,取材自然,风情古韵依然鲜活。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乡土建筑专家陈志华说:“良户村告诉人们,生活是应该而且可以这样精致地、艺术地、富有感情地和实事求是地去创造的。”

       让村庄成为“活的博物馆

       古代的良户为杂性村落,有达官显宦,平头百姓,贩夫走卒,在这里互相包容,和谐相处,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独特文化风景。几乎遍布村中每一个院落的压窗石上,除雕有花鸟兽禽,还对应着刻有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八字古训,文气十足,以简驭繁,儒家思想带着青苔的鲜湿气息依然浓郁。这里保留着淳朴民风,勤耕善读,以德为重,凡忠孝节义者均受崇敬,并为之立牌楼、修墓室,以表永久纪念。杨建新说:“良户村民风很好,尽管生活并不富裕,村民们也从来没有哪一户去把自己家的石雕、木雕拿去卖掉,我们从其他地方收回来的各种古物就堆放在街上,从未丢失过。保护古村落,除了保护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应保护它所传承下来的文化、道德理念,保护好蕴含着文化价值的信息。”

       延续性保护:带动整体可持续发展

       原来的村里,街道上污水遍地,房屋东倒西歪,街道高低不平。现在,良户村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主要街道铺设下水道、电缆沟;收回遍布全村的100多个旱厕和猪圈,建设起五座水冲式卫生公厕,修建了能停放350辆汽车的生态停车场;在修缮好的古院落里,开起“老电影茶吧”;把废弃的村办煤矿办公楼改建成了可以展示150幅摄影作品、供200人同时就餐的艺术酒店。

       让村庄成为“活的博物馆”

       村里建起晋东南民俗博物馆、石雕博物馆,还将请艺术大师驻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艺术讲座,建起四合院画廊,还建起了一批高水准的艺术工作室;建设写生基地,每年吸引周边八个省市300多所艺术院校的学生前来写生;开展“莫言和当代文学国际研讨会”“摄影十人谈”“沁河流域古民居摄影大奖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今年,国家行政学院乡村文明实验基地、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山西省少工委农村儿童素质教育基地等都将陆续落户良户村。

       通过文化旅游开发带动,几百个就业岗位安置的都是本村人。杨建新说:“要让村民的利益与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参与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和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就地就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实现乡村就地城镇化,从而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主体,提升古村落保护的延续性和内生动力。”

       文化艺术进村庄,传统工艺进市场。良户村正在进行整体景观规划。当前,良户村正在通过国内外设计师驻村计划,利用当地丝绸、刺绣、老粗布、铁艺、木雕等传统工艺,结合符合市场需求的时尚设计,积极开发旅游工艺品,赋予非遗保护产品以新的生命力。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