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古村落发展旅游与维护精神家园并不相悖
发表日期:2015年4月9日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戴学锋

  如果不以发展旅游为动力机制,一味强调古村落文化传承和保护,由政府出钱保护,那才会真正把古村落变为如博物馆中僵死的木乃伊标本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在城里的钢筋水泥中憋得快要窒息的城里人跑到乡村去旅游。2000年,西递宏村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人们更是重新认识到古村落的价值,古村落旅游成为乡村旅游中的亮点。

  当那些被遗忘、几近凋敝的古村落因发展旅游而重生后,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开发成为旅游点,破败的古村落开始有了些许生机,曾经消失的民俗逐渐复苏,几近失传的传统手工艺也因找到了卖点而得到传承……

  然而,也有警示声音:“古村落保护的目的是让村落成为老百姓的文化和精神家园,而绝不是大张旗鼓地搞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景点’。”在这关乎百姓的精神家园的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以旅游景区为支撑的古村落旅游到底应不应该?

  为此,首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古村落为什么曾经辉煌,又为什么凋敝。几千年来,的古村落不因王朝更替而衰落,近代却怎么难以成为百姓的“文化和精神家园”,必有其原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正在迅速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向一个现代化国家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改革开放前,有80%以上的居民住在农村,而今农村人口不足50%,而且这一过程还在加速。因此,如果古村落找不到适合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点,去寻找“文化和精神家园”就是缘木求鱼了。

  其次,持续几代的乡村自组织体系被打破,曾经以家族为核心的乡村自组织体系具有超稳定的动力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乡绅起着极为重要的维护超稳定体制的关键作用。但是,这种几千年来不曾破坏的乡村“文化和精神”的细胞已经不存在了。

  再次,古代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如告老还乡制度等,为古村落不断带来人员、物质、金钱、信息和先进的文化等等,这些对于乡村的稳定、繁荣和文化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今,传统农业文明正在面临城市文明的强大压力,告老还乡等制度已不再有存在的条件,乡村自组织体系不可能重建,传统价值观被彻底颠覆……因此,要想接续古村落文化,必须找到新的支点。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旅游业成了一个让城里人暂时逆向流入乡村的产业,成为古村落存在的“合理性”支点。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点,随着古村落开发成为旅游点,不仅为古村落找到了经济产业方面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为古村落文化的传承找到了合理性,更重要的是,为古村落不被现代化所替代找到了合理性。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由于旅游业的开发使得古村落文明变成了蝴蝶标本,变成了博物馆中僵死的木偶,甚至低俗没落的东西开始沉渣泛起。然而,当我们不得不在“消失”和“标本”中选择时,我们只能选择后者,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通过旅游业发展而恢复的古村落多少还有与古村落文化如游丝般一线联系的生机。如果不以发展旅游点为动力机制,一味强调古村落文化传承和保护,由政府出钱保护,那才会真正把古村落变为如博物馆中僵死的木乃伊标本。在蝴蝶标本和木乃伊之间,我们只能选择蝴蝶标本。

  当然,发展旅游业绝不是古村落文明传承的唯一方式,对此应鼓励多元选择,多元发展,但至少古村落发展旅游点是在当代古村落传承发展的方式之一。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