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1946—— )
刘铁梁,男,1946年1月生,辽宁省绥中县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 197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读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钟敬文教授。 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工作至今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文系民俗学教研室主任,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文联全委会委员,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人类学学会理事,国际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员。近年来,注重在城乡社会中开展对于民俗传统的深入调查,为理解近现代地方社会和文化建构的历史,提出并进行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调查研究和写作实验。编著有《北京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手册》、《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20世纪民间文学经典》等,发表有《村落庙会的传统及其调整——范庄“龙牌会”与其他几个庙会的比较》、 《庙号类型与民间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等论文。曾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
研究方向:
民俗学理论、乡村民间自治组织与仪式行为、村落民俗志研究、歌谣学、故事学等。
主讲课程:
民间文艺学导论;民俗学导论;宗教民俗学;民间社会制度研究。
社会兼职:
兼任清华大学等高校客座研究员或教授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委会委员
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人类学会理事
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国际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会员
主要成果:
一、著作:
《童话辞典》,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9月(合著)。
《中外民俗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合著)。
《各民族神话》,新蕾出版社,1991年12月(合主编、合著)。
《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出版社,1991年6月(编委、合著)。
《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合著)。
《 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合著)。
二、主编:
《民俗文化面面观》(丛书4册),齐鲁出版社,2000年11月、2001年1月。
《二十世纪民间文学经典》(二十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主编:刘铁梁、钟敬文、启功;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北京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手册》,编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1月。
《民俗文化志:北京门头沟区卷》,主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1月。
《民俗文化志:北京宣武区卷》,主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1月。
三、论文:
劳动歌与劳动生活,《民间文艺学文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
新民间文学事业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5月。
两派“花儿”表现手法研究,《民间文艺学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鲁迅的民间文艺观和他的“国民性” 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1988年。
雅俗对流中的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3月。
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2月(译文)。
关于民俗学本位的思考,《民俗研究》,1991年4月。
江南农耕文化调查中的民间文艺,(日本)福田アジオ主编《江南的民俗文化》,1992年。
“花儿”抒情的审美类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1992年。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研究,《文学年鉴》(1991-1992)。
民间文学的学习,《北京自学考试》报,1992年3月26日。
黄帝传说的象征意义及历史成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4月。
近年来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韩国)《比较民俗学》第11辑1994年。
深入开展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学研究》,1994年。
村落集体仪式性文艺表演活动与村民的社会组织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6月。
南方求雨传说和信仰,[奥地利] Folk Narrative World View,1995年9月。
民俗调查中的心理观察问题,《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3月。
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6月。
联村组织与社区仪式活动,王铭铭、王斯福主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所,《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1月。
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民俗研究》,1998年4月。
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6月。
村落庙会与公共秩序,(台北)《两岸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
村落庙会的传统及其调整──范庄“龙牌会”与其他几个庙会的比较,郭于华主编《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为公共生活的乡村庙会,《民间文化》学术专号总100期,2001年。
姻亲关系、交际行为和自治组织-松江县村落民俗调查报告》,福田アヅオ编《江南村落民俗志研究》,神奈川大学大学院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发行,2001年2月
姻亲关系和乡邻合作-上海郊区张泽镇两个村庄的案例》,《民俗研究》,2001年3月。
传统乡村社会中家庭的权益与地位──黄浦江沿岸村落民俗的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6月。
民间文化遗产的调查与抢救,《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5月 。
解放区的民间文艺研究,《20世纪民俗学经典映术史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3月。
桐城民俗风情輠,黄山书社,2002年2月。
谈年味,《光明日报蜠化周刊》第355期,2002年2月6日B1版。
丧葬习俗与民间宗教信仰,八宝山,2002年1月。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的学科性质与方法论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月。
开拓与探索的历程——北师大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4月。
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漫谈,《守望家园》,西苑出版社,2002年7月。
春游妙峰山忆钟老,《西北民族研究》,2002/2。
村落研究二人谈;王铭铭,刘铁梁。《民俗研究》,2003/1。
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上,《民俗研究》,2004/2。
北京民俗文化普查方案(试行)下,刘铁梁,赵丙祥,王杰文,岳永逸,刁统菊,王学文;《民俗研究》,2004/3。
民俗学与人类学——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三十四,罗树杰,刘铁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设计与民间文化五人谈,《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5/3。
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民间文化论坛》,2005/4。
“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民族艺术》,2006/1。
箬山渔村的家族文化,《民间文化论坛》,2006/2。
如何提高乡村民俗旅游项目的品位,《旅游学刊》,2006/3。
一部乡镇级民俗志的开辟性著作——《柴胡店民俗志》序,《民间文化论坛》,2006/4。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民俗文化志》总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节日文化的地方性,《贵州民族报》,2007/08/02地方社会的建构与地方民俗文化的创造——北京三个区民俗调查的视角,《民间文化论坛》,2007/1。
节日文化的地方性——以贵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与划龙船节的关系为例,《凯里学院学报》,2008/1。
重温对于自身文化的感受,《人民论坛》,2008/8。
主持课题:
钟敬文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俗史”的民国部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民间散文叙事文学的主题学研究”;
曾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农村变革中的民间文化”和北京市科委的应用项目等。
荣誉与奖项
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民间文艺 “山花奖”学术著作一等奖。
1997年和2001年两次获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200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转自民俗学网)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