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要文推介
书籍推介
创新土楼及其村落保护与发展:以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及其村庄为例
举办日期:2015年5月11日

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3000多座。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南靖县的书洋镇有方形土楼两百四十座,圆形的一百零四座,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田螺坑土楼群,这驰名中外的景点区域有数个小村落。福建土楼作为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家族性集体住宅,隐藏于青山绿水之间,是农耕时代的乡土建筑,服务于普通农民老百姓。历经数百年风霜雨打,福建土楼傲然挺立于群山之间,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城乡的全面进步,土楼也面临着生存压力。此类生活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原有功能逐渐衰退,在如今旅游业就是新农业的愿景下,只为短期利益的仓促开发屡见不鲜。当然,传统建筑的新功能需要时间培育,旧村落的发展也需要时间,文化保护更需要持续的时间不断弘扬。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土楼及其土楼村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土楼文化的传承,让大山里的土楼村落可持续发展是福建土楼地区人民特别是当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土楼保护 —— 地域– 村落– 建筑的规划模式(REGIONVILLAGEBUILDING APPROACH

历经数百年风霜雨打,福建土楼傲然挺立于群山之间,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随着城乡的全面进步,土楼也面临着生存压力。土楼的保护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让古老村落焕发生机。因此这种保护不是注重眼前利益,为了单一的目的来开展的;相反,要充分应用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生态科学(ecological science)、经济策略(economic strategy)、环境艺术与设计(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以及工程与建设(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等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通力合作,规划设计与建设,并得到原村住民的配合与支持,当然重要的是这种保护不仅仅传承祖先的智慧,而且要具有现代的意义,能够给土楼村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和生活的方便,并促进当地土楼古村落的各方面发展。如此,获得村民的支持,进而带动年轻人回归土楼新生活也才有一定的可能性。否则土楼不过就如一座博物馆罢了,这就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相距甚远。

首先,要思考和改善区域状况(thinking and acting for the region)。从土楼的外部环境、土楼的建筑物构造、土楼的内部空间我们可以看到:土楼一方面掩映在蓝天下、青山绿水之中;另一方面也与钢筋水泥、红砖楼房为伴。土楼类型构造各异,以圆型为最佳;土楼与高大厚重的生土墙和杉木框架构成。土楼内部功能十分健全,包括公用的庭院、客厅、祠堂、书斋,也有私用的厨房、饭厅、卧室、仓库,还有牛栏和猪舍等,但没有卫生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即惊叹我们的祖先在这复杂的山峦间升起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物;同时也惋惜这些聚集空间原有的灵魂和精神的流逝。原有土楼内逐群而居、门户相连、房间内没有卫生设施的居住方式,受到现代青年一代追求独立、相对单独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冲击。在土楼周边,早已出现更多的非土楼建筑,砖瓦水泥结构,方块简洁的普通住宅样式,成为山里人更主流的生活追求。现在,更多的人走出了大山远离故土,土楼村庄成了记忆或者过年过节回归的祖籍地。土楼里一般只住几户人,而且大都老年人蜗居;土楼里早已不见年轻人,或者说已经没有一家几代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述说着过去、现在和展望着未来。那么,面对即将完全空壳的土楼我们要保护什么?要传承什么?留下什么?土楼过去是创新的产物,是内地避乱者在不得已恶劣环境下,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地他乡创造出来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土楼也是文化的产物,是特殊的建筑样式,文化意义极大。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将土楼文化保存下去、发展下去。土楼的生存与发展,仍然离不开创新,不创新只有死路一条。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生活便利,改造、设计新式土楼。将大家庭的环境与小家庭的私密性更好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传承祖先的智慧。

    其次,要与社区和谐互动(engaging the community harmoniously)这里的社区就是土楼聚集地的原住民生活区,对土楼的保护至关重要的就在于让土楼的原住民参与其中。一方面要认识到,福建土楼社区的居民是保护福建土楼的一线人员,他们对土楼的保护意识以及热衷程度都会影响到保护土楼的质量,而保护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保护土楼的整体工作。因此 ,在对土楼保护的培训宣传中,一定要让这些居民认识到福建土楼是老祖宗留给他们共同拥有的财富,他们对土楼的保护是自身应尽的责任。土楼保护不在于为保护而保护,如此是死的保护,不过是成为文物的保护。另一方面更要认识到,我们要的保护是活的保护,是让土楼的所有功能能够发挥出来的保护,让土楼在现代社会家庭生活、社交互动中焕发生机。而且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土楼式的聚集居住、社区生活有其现实意义。荷兰1988年兴起建设的方形、圆型环绕或连体式排屋式聚集的环境友好和节约能源住宅示范小区,围绕一个大的公共空间而互为面对的各家庭居住模式,一改火柴盒式的住宅各家庭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又不失作为家庭住宅的私密性。土楼本有这样的功能,这种模式不过从家族的聚居而扩展的社区,显然我们土楼的保护也可以有所借鉴,把这一功能发扬光大。通过深入的土楼社区调查研究,中老年土楼村民对土楼生活还是有感情的,也愿意使这一祖先的遗产发挥新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要让人们在土楼生活,那是不现实的。因此,重要的是帮助村民创造再生环境,才能继续土楼的聚居生活。土楼能够留存并不至于消失,主要就是土楼的聚居生活的复现与土楼建造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土楼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让它成为没有生命的供人们旅游参观的模型。因此,保护土楼实际上是从保护人开始,保护土楼人对土楼的热爱,保护掌握土楼建造技术和技艺的土楼人,并且尽可能在这片土地上挖掘、发展符合现代人需要的土楼建筑。只有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与教育层面的引导,重视土楼建筑文化遗产和土楼聚居生活方式的保护,实现持续发展,这样土楼保护才是科学有效的保护。(参阅马丽“对土楼聚居环境现状的思考”《城市建筑》2005年第2期)

最后,要实现土楼的保护,就必须尊重历史建筑、景观和当地实践,将其改造使适应时代需求(valuing and adapting historic structures,Lands

-capes and practices)。福建南靖土楼的价值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独特的建筑造型,二是独有的文化内涵。土楼的建筑布局以及村落的布局是非常合乎建筑理论的,这种建筑可以融合到自然环境里,山水民居、美景天成,成为“天人合一”的典范;土楼在建筑上属于特殊类型,既非汉族风格,也非当地风格,但又非常符合建筑美学上“实用、美观、经济”的三原则,冬暖夏凉,而它的成因则与西晋时的战局有关,罗哲文认为,“当时著名的历史事件是‘五胡乱华’,出现了大动荡,以汉族为主的士大夫纷纷南迁,集中至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地带,利用当地的地形建筑土楼,以后历朝历代遇动乱则南迁,都纷纷形成土楼群,同时也形成特殊的文化现象—客家文化。这里面有一种民族交融,也有一种文化交融。” (转引自《福建旅游之窗》200778日“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西部,处于九龙江中上游,是闽南沿海与闽西及粤东交界的山区县份。全境土地面积1961.58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境内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多数人讲闽南方言,少数人讲客家方言。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南靖境内山区居民几乎都是居住夯土木架构的传统土楼住宅。南靖山区现存各类土楼具有九大特点:(1)高度集中于书洋、梅林、船场、南坑、奎洋、和溪等几个相连的九龙江中上游山区。这些地方在古代传统农业稻作文明曾经极为发达,为大型土楼集体住宅风俗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姓氏家族聚居人口的物质基础。(2)南靖是传统夯土民居系列中,圆形与方形土楼最集中、相对密度最高的地域。在书洋、梅林、船场、奎洋、和溪等几个乡镇大约25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大型圆、方古土楼220多座。这一数量与规模表明,这些土楼所赖以形成和传承的汉族传统文明,有极为丰富的内涵。(3)由于连片区域高度集中,形成书洋田螺坑、曲江河坑、塔下、石桥、下版、奎坑以及奎洋上洋与梅林土楼群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人文景观。特别是田螺坑土楼群,为世间绝无仅有。(4)与其他地方散落的、孤立的和其他现代建筑杂生共存的土楼不同,南靖田螺坑、下版、曲江河坑与塔下等土楼群落,是这些村庄自其先民开基以来就有的,并为其一代又一代子民所传承下来,至今未变的传统建筑与传统居住文化模式,反映了居民的物质精神文明跨越漫长历史时空的一贯纵性传承性质。在当今社会剧烈变革,文化模式多元化发展,保存完整传统文化与古住宅模式的村庄越来越罕见的情况下,这些土楼村庄为中原汉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变进的研究、为东方传统文明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极其宝贵的范本。(5)南靖土楼是传统建筑艺术与夯土文明的宝贵结晶。夯土文明发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在西安半坡和临潼姜家寨原始遗址上,已经出现夯土文明。在古中原的无数文化遗址上,可见到夯土实物。殷商以后,中原夯土文明更为发达,夯土成为宫廷建筑的主流,阿房宫、大明宫、长城等都表明了古中原夯土文明的登峰造极成就。唐代以后,夯土文明在中原急剧衰落,取而代之的是砖木结构住宅建筑,但是夯土版筑技术随中原文明的南移而传到南方。从中原黄河流域往长江流域及闽粤赣边省区迁移的中原移民,在南方红壤地带继承古中原传统夯土版筑技艺,并且在漫长的实践中将它发展到令人吃惊的新境界。迄至清代中期,南靖的土楼匠师,已经能够以普通夯土造出墙体厚仅30厘米而高达12米的四层土楼。早在宋元之际,他们就开始使用特殊配方三合土,以这种特殊三合土,可以50厘米厚度的墙体造就高达20米的高层土楼。现在南靖境内。还存有大量技艺水平登峰造极的古夯土实物。(6)由于南靖县土楼区的人文地理位置正处于大陆客家方言民系与闽南方言民系区域的交界点,所以,南靖土楼村落无论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位置,均处于古中原夯土版筑文明及汉族移民客家民系衍播区的边缘,同时.它相对的又是闽南沿海闽南方言民系文化区向内陆延伸的边缘。客家方言与闽南方言两大民系的文化在这里交汇接处,互相渗透。所以,南靖土楼可以作为古代夯土版筑文明传播时地空间的一个终点来看待,在文化学、建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及其发展研究领域均具有极重要的地位。(7)南靖土楼的空间造型艺术,包括土楼聚居村落的总体选择在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方面的超凡成就,局部个体土楼及其群落与山水环境的巧妙调适,土楼造型与内部空间环境和住民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及其传统习俗相契合的诗化意境,都是全面继承土楼文化成就并得到创新发展的结果。所以,从南靖土楼又可以深入、全面地了解研究中原汉族文明南移后的转变状况。(8)南靖土楼是传统向心血缘核心思想文化的典型物化模式,它既是血缘聚居的物构空间,也是血缘核心文化的产物与维系空间。(9)南靖是台湾地区居民的最主要祖籍地之一,也是东南亚许多华侨的祖籍地。南靖现有的土楼,大多是台湾同胞与侨胞的祖居。如塔下、田螺坑、河坑、石桥等这些土楼村,既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又是重点侨乡。由于移民的关系,这些村落的土楼造型艺术,也对台湾及海外东南亚华人建筑艺术产生实际影响。如台湾及东南亚常见的方形围堡式别墅,其结构特点是一个大门、中天井、每层临天井修建大回廊,这种造型手法与南靖大型圆、方土楼如出一辙,一样是以古代民居建筑“四架三间”基本元素和核心天井空间造型制度为模式的,只是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罢了。

南靖土楼,是与其所在乡村的文明开拓史同期并生的,它是居民所拥有的传统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缩影,是汉族文明由北到南、从古到今跨越漫长时地空间而传承下来的,是最能反映传统汉族文明及其演变轨迹的实体。它包容了中华传统文化极其丰富的内涵,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篇,是关于自然与传统文化的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南靖土楼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其建筑物本身。高度集中的南靖大型圆、方古土楼群,综合反映了古代夯土版筑文明的成就与建筑造型艺术,是集古代民居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而南靖田螺坑村的五朵玫瑰形的纯土楼群美景,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天才杰作。塔下与河坑村的圆、方、五凤土楼群与祖祠、石笔、风水林相组合的自然生态与传统人文景观,是当今乃至全球稀有的未被现代化建设进程破坏改变的古老乡村样板。它们既有土楼文化的成熟、完整、典型价值,又是自然与人文生态巧妙结合的非凡环境空间。在当今世界各地钢筋水泥建筑物及其文化沙漠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焦虑的情况下,南靖土楼村落的宜人生态环境,已引起世界各地学术文化界和建筑规划人士的极大重视,被当作21世纪适合人类居住建筑的可供借鉴的样板而被取样研究。

“福建土楼”由于贴近自然,村落与田野融为一体,展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秀丽的田园风光和务实的循环经济;尊奉祖先,聚族而居的遗风造就了优秀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民俗、深挚的伦理道德和密切的邻里关系。这种“清雅之地”,正是那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长期生活在浮燥城市生活的现代人所追求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理想所在。我们的保护也就是要以此出发,在历史、自然、以及前人和当地人实践的基础上的推进,使之适应现代人的需要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南靖未被政府和村民开发成旅游点的书洋镇田中央村及其土楼庆兴楼为例,(图一、二、三)家庭式的实践是土楼保护及其村落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庆兴楼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是一座为了满足村民居住需要的非家族性集体住宅,沿袭传统客家圆形土楼的建造方式,外壁由厚一米多的蛮石夯土筑成,墙的上端开小窗,内部结合杉木框架木隔断,耗时十年左右大体建成。1958年大跃进开始即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原本设计为四层的土楼,盖了三层半在1961年被迫停止。圆形土楼按梁架分间,每间大小相同,村民抽签分配。庆兴楼每层共有三十个开间,上下垂直三间为一户。每户底层做厨房和餐厅;二层给长辈父母居住;三层给年轻人和配偶,剩半层储物。二层、三层沿内圈挑出木构通廊,是公共走道,由均等的四个公共楼梯上下连接。正北处为全宅唯一的大门,正对着南面的庙堂,院内靠边有一口井。居民围绕土楼前后种地养牲畜,土楼后有半圈二层小楼,用来放农具和谷物。虽然政治动荡,资源匮乏,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土楼在六十、七十年代最为热闹,生机勃勃。当时田中央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住在庆兴楼,再加上下乡来到农村的“城里人”,最多时达到两百多人;村里议事,婚丧仪式等公共活动都在这里发生。这一切也证明土楼并非只有家族才可以兴建和一起生活。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出大山,或去寻找自己发展的项目,或者求学之后离开家乡,或者进城打工找工作。这个过程中,有的老人搬到镇上城里去和儿女一起住,但又因无法适应或家庭矛盾搬了回来,以致庆兴楼大约剩下十来位老人留守,建筑逐渐衰败,屋顶漏水,院里杂草丛生。进入21世纪,加上土楼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人文生态正在快速地变化,为了符合世界级旅游景区的标准,一些土楼被博物馆式地保护,从宁静的农村社区变成了人满为患的旅游集散地。两极的另一端,是大量土楼由于居民离去而年久失修破损倒塌,同时伴随而来还有大批令人困惑的新农村建设。面对这一切,如何使庆兴楼得到保护和新生?一位曾经上山下乡在土楼生活过的华裔美籍人对土楼具有很深的感情,他们家庭成员又有从事可持续发展规划、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以及建筑科研和实务的经历,因此,带来了全新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理念,他们认为若想把庆兴楼变成一个挂着红灯笼,售卖各种旅游纪念品的景点太容易了;但是土楼的真正保护必须找到一条有别于当今潮流旅游保护性开发模式之路。他们出于一种要保护庆兴楼的紧迫感,举家庭之力做出了“收养”的决定,通过与土楼原住民的沟通,直到2010年,经过两年时间讨论合作模式,确认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商订付予离开土楼房间空置的居民一定的房租,同时欢迎土楼人回归或正住在土楼里的人留下,并付予一半的租金,以换取三十年的保护维修和使用权。获得庆兴楼修复权后,他们马上投入资金,并安排当地人按照新的理念负责庆兴楼的修缮事宜,到2011年中,大约花了半年时间,清理整修已经半荒废的庆兴楼。庆兴楼的建筑结构保存尚好,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除了将楼内的木作完全清洗、修补之外,主要的是从现代生活需要出发,解决漏水问题,污水管道,还有安装隐蔽新的水电系统、网络系统,现代环保化粪池,并新建厕所和上下水通道。现代人要想在土楼过生活,或者要真正了解土楼里的生活,应该在土楼里住上一段时间,而原来土楼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卫生间。因此,他们在庆兴楼修整和保护建设中,将两户垂直单元用非破坏性方法改造成现代化卫生间,这样每个楼层就有一男一女两个公共卫浴设施。考虑到环保问题和满足现代人注重的私密性,在一部分房间里还实验性地安装了独立环保马桶,利用洗脸洗手的水用来冲马桶。第一阶段的修缮就使庆兴楼变得焕然一新。

或许修缮保护一栋无人居住的老建筑会简单许多,但更重要的是能在老一辈还在的时候,从他们身上学习土楼生活的意义。目前庆兴楼里仍有几位留守居民曾经参加过当年的兴建。庆兴楼的修缮,出资人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科学可持续的要求并把握方向,具体实施还是有赖于当地人的支持。正是因为这种互动和“支持网络”,使得庆兴楼的保护真正有意义。庆兴楼的修缮还在推进中,下一步要完善的是公共厨房建设和家庭式居室、体验式居室的建设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设置(图四、五、六),还有在土楼建设雨水采集系统,结合微型水利能源与雨水的采集重新使用二级水源(图七);庆兴楼的定位也仍在探索计划阶段。但已经非常明确的是土楼群居功能的保留,留守居民依传统土楼日常生活模式正常运转,土楼应成长期居住的社区。在此之外,希望有三个新的功能:作为乡村建筑保存的推动者;提供相关活动项目的场地;成立城乡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庆兴楼暂时不向普通背包客,游客提供住宿,但可以向对土楼及其乡村各方面发展可持续未来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或团体预约开放(包括文学艺术等社科专业人士),希望通过富有地域特色的居住体验来展示土楼的生活,传承土楼文化。

 

二、村落发展 ——乡村全面复兴(Overall Rural Renaissance

土楼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成为一个参观景点,而在于土楼原生态的再现,土楼功能的进一步实现。这样的保护有赖于原住民的参与,实际上也就是土楼村庄的发展。只有土楼村落在土楼保护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土楼村民在土楼的保护中既得到经济利益,能够安居乐业,恢复土楼村落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土楼的保护和土楼文化的传承才有可能,也才有意义。这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而不至于消失的重要考量。因此,如何在土楼保护中实现土楼村落的全面复兴至关重要。

土楼对于土楼村落来说是个品牌,那是山村原生态民居的神奇;而土楼村落的周边环境,这是土楼原住民祖先独具慧眼的选择。显然,要使土楼村落发展起来就必须着眼于这两个,即造物主自然馈赠的环境与先人创造的独特居所,盘活山村大地的山水田宅资源,开发富有创意性的生态农业及其文化,借助生态农业文化所具备的环保、经济、传承、和谐、复合、教育和观光、度假、体验、创作等功能,激活土楼文化,促进山村经济发展,让土楼原住民富裕起来。(参阅陈湃麒、吕庆华“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产业开发分析”,《北方经贸》2013年第3期)只有在土楼村落又富又美状态下,在土楼村民的积极参与下,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将会源绵下来。同时,尽管这是土楼人自己的家园,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土楼居民普及遗产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民俗文化、建筑特色等基础知识,让土楼社区居民熟知并热爱自己的家园和文化,对自己的文化形成认同感和荣誉感 ;宣传环境保护的观念,让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遗产保护与自身的密切关系,使环保观念深人人心,自觉保护遗产、保护环境;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环境监测,监督旅游发展进程,及时抑制破坏环境,损坏遗产的不法行为,保证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注意几点:一是增加农民收入 (Increase income for farmers )。土楼成旅游热点后,土楼人家收入肯定增加了,但这仅仅是吃祖宗饭,我们要的是通过努力,在实业上有所发展,而不是旅游点通常做的卖卖旅游品、土特产。当然这可以留给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事。紧接着,二是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教育和训练机会 (Create new jobs, training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

ties)土楼村落要根据自己的自然条件和传统优势,开发出生态农业、有机茶叶、民俗风情、酒店服务、旅游管理、土特产生产基地等新的产业,创造出新的岗位,让村民参与其中。但是,我们也看到土楼居民大部分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职业技能偏低。所以,当地政府有责任针对土楼人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扶持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而且我们还看到土楼人大都希望得到这一方面的培训和帮助。当然,在市场经济时代,人才甚至劳动力也都可以引进,比如生态农业人才可以引进来指导,但大多实际的操作和工作还得当地人来做,毕竟只有当地人才扎得下根。不过有进有出也正常。三是人口流动达到平衡(Reduce net outmigration)。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没有人,土楼人家随着土楼热回归本土创业就业就是土楼全面发展的生力军;外来人冲着土楼这片热土,愿意在这里发展尽力也应极力欢迎。毋庸置疑,在这土楼开发保护初期不用担心人口过多,或破坏了平静的乡村。只要严格按照法规,加强监管,土楼村落的有序发展就可以实现,最终的常住人口也会趋于可接受的平衡。四是保留耕地  Retain arable land)。土地是农民的生命,土楼人也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土特产还得通过这片土地耕作出来。不能因为开发别的项目就把耕地破坏掉。而且耕地还可以生产出现在经济价值依然很高的作物,比如茶叶在不少土楼村落都是很重要的主打产品。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其经济附加值。五是保护生态功能(Protect ecological function)。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是人们所向往的。土楼人家这天然的优势不可丢失。不能因为土楼旅游业的兴起把它破坏殆尽。如果没有了青山绿水,土楼摆露在一座座钢筋水泥建筑之中,那也将意味着这一遗产不可避免消失的命运。只有注重保护生态,把这一优势的功能发挥出来,土楼的生命力才会焕发出来。清新的空气、天然的水源、绿色的食品、有机的作物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就在于生态环境的保持中。

六要重新利用历史建筑、景观和资源(Make use of historic buildings landscapes and resource)。以田中村为例,现有人口超过1400人,村庄面积3.2平方公里,处于亚热带气候,主要经济来源于:农业(茶叶、水果为主),旅游服务业,矿业(辉绿岩、闪长岩、砾岩)。目前服务业、农业和工业占GDP的比例分别为:60%30% 10%。过去农业占经济比重达80%。要对全村做个总体规划,总体布局,一改过去新农村建设的千屋一色、整齐划一的模式,创建各具特色、有个性的乡村新景观。(图八、九、十、十一)而对于严重影响环境、破坏景观的构筑物应予以拆除。具体而言,村庄入口处加强到达感,扩大开放空间,村庄里在现有环境与历史建筑的结合中创造建设新的核心地带,在村庄内外加强步行联系和视觉通道。要保护耕地,改进土壤质量,改善水体质量和视觉效果,防止污染,实现生态功能;对原有历史建筑除土楼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外,特别是祖屋、祠堂、庙宇充分利用,突出原有建筑与风貌,确定和改善现有的社会交往空间;(图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土楼依山而建,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要改变以往对土楼的保护和开发主要停留与土楼建筑体,较少关注土楼群落整体的景观风貌与环境特色的就思维,要对山水景观予以保护、整治和开发,以保持土楼群落原生的自然环境和真实的历史环境,体现乡土环境和文化景观的原生性、完整性,提高旅游吸引力。(参阅缪洁、杨开“福建土楼景观保护与环境整治研究”,《城市建筑》2006年第12期)现在农业和旅游服务还有潜力可挖。在农业上,首先要加大茶叶种植,并优选品种,杜绝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其次要扩大茶叶品牌营销,以自己的拳头产品、有机食品作为新的旅游吸引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的发展要采取现代化的运行模式,可以设立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来开展,把建立茶叶合作社和有机农耕结合起来。这样既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也保证了稳定收入。在旅游服务上,首先可以增加小型家庭旅馆,但必须在卫生、舒适、环保、整洁等方面达到星级标准,不因为小型而减低。其次可以扩大农家乐的规模,农家乐应包含吃、喝、玩、乐、验,并在其中融进土楼乡村文化的内涵。

 

三、文化传承 ——文化旅游业发展(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土楼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简单地说:土楼独特的建筑代表了客家人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土楼聚集而居蕴含着客家同宗血缘凝聚力;八卦土楼包蕴了道家深刻的哲学思想;土楼学堂的设置与诗文对联的装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渊源关系,也体现了客家文化的个性和精神追求;文化传承除了正常的家族或民族自觉的代代相传,更多的还需要有外力作用。现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旅游业的带动,土楼申遗成功对土楼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极大的契机。当然,文化旅游业的兴旺需要有现代设施的载体,因此,南靖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保护规划,对土楼古村落进行维护和整治,但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加强对农房建设的管理和引导,新房建设应与古村落统一协调,并进一步完善古村落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之适应现代生活所需。南靖县几年内就投入了4亿多元人民币用于土楼周边环境整治、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2009年全县投入6500万元,实施“青山绿水”工程保护森林植被和水资源;建立一套“全球眼”监控系统,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呵护珍贵的世界遗产;紧接着投入2亿元实施福建土楼旅游配套工程,建设土楼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出台优惠政策实施“酒店建设年”,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还借助外力,2010年,首旅集团拆资26亿与南靖合作开发土楼,在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景区管理、人才资金等方面展开深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争取将南靖土楼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切对土楼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土楼文化的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对于土楼村落的传统艺术、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挖掘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注重产业支撑,“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产业,特别是农业旅游的发展,促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其次,重视媒体的作用。土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成就。在申遗成功后,土楼已成为影视文学热点题材,从而成为传媒业的新宠。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网络传媒把土楼文化推出去。

    最后,在旅游中把文化的内涵贯穿其中。当前,福建土楼的旅游开发仍以观光为主 ,单一的旅游产品造成游客游土楼时间短暂。对于土楼文化的了解,在旅游中仅靠走马观花是的十分有限的。因此,将游客停留时间从1天增加到3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创意,当然必须是有值得看值得体验的项目产生对游客有吸引力。在各个项目中,要创造游客之间,以及与土楼人家互动和参与的机会,在娱乐和体验中深入了解土楼文化。 比如,开发土楼节庆民俗产品。唱山歌是客家民俗文化的一种体现,每年元宵夜土楼人都举行山歌对唱的习俗。21世纪是网络时代,把年年举办的山歌对唱比赛,设计成网络山歌大赛,让年轻人通过参加比赛传承土楼民俗文化。还有,可以通过挖掘整理,设计出富有客家风格的歌曲,让旅游者参与其中,学唱客家山歌,学说客家话。另外,通过现已有福建土楼文化节,再把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入到福建土楼文化艺术展览、 旅游产品推介等一系列丰富的配套活动中,通过宣传与营销,使其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再如:通过延续土楼周边梯田文化,创新土楼文化体验式旅游。政府出面与土楼人配合,对书洋镇的层层梯式田园开发,以土地分时或按日租赁的方式租给游客,梯田不仅可以进行传统的水稻或茶叶种植 ,还可成为果园、菜园。而游客可以在专门开辟的实践区内的专业指导下亲自体验各种农耕活动,或参观茶农生产作业情况,并实际操作,品尝购买新鲜无污染的茶叶等。此举不仅能延续土楼周边的梯田自然景观,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旅游项目。(参阅郑雅频、林婧,“福建南靖土楼保护性旅游开发探析”《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 年第6期)甚至还可以如田中村土楼,改造成现代居家、旅馆,吸引多样化的游客,包括学生和年轻人、城市居民(父母和子女)、文人墨客、国际游客等,充分利用当地及其优美的自然山川生态环境,构建土楼研究考察、旅游驻足、爬上徒步和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图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总之,土楼及其村庄保护与发展的创新已经开始,而这种创新要与政府配合。福建南靖县十二五规划中突出的旅游业发展目标,提出构建生态、农业、旅游新格局(build a new pattern of tourism modern agricultura ecologically secure),强调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发展与农业产品相关的节庆活动(包括茶、咖啡、 菌菇和水果),在书洋镇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区,鼓励书洋镇的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这一切正是我们提出的创新项目,诸如:农业旅游、文化旅游、遗产与生态旅游、增值活动、农业与林业产品发展、 茶叶合作社。可持续工具、新农村建设等试验项目相吻合。我们要继续贯穿先进理念,采用资源节约型的模式,使用和引进先进技术,达到节地、节能、节水的目的,建造、保护适应现代健康居住文化需求的生态型土楼,实现土楼文化的传承以及土楼及其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图一:田中央村土楼


图二:田中央村位置


图三:田中村土楼内部


图四:土楼家居空间设计


图五:土楼家居空间适用


图六:土楼未来空间设计


图七:土楼水源利用设计


图八:新农村建设旧方案


图九:新农村建设新方案1


图十:新农村建设新方案2


图十一:新农村建设新方案3


图十二:新空间设计方案


图十三:新空间设计方案对比1


图十四:新空间设计方案对比2


图十五:新空间设计方案2


图十六:新空间设计方案3


图十七:新空间设计方案4


图十八:土楼用于农业旅游


图十九:体验茶手工制作


图二十:体验土楼生活


图二十一:土楼接待处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