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学术会议
展览活动
“传统村落立档已逾百村”新闻发布会召开
举办日期:2015年1月21日


会议现场

2015120日下午,“传统村落立档已逾百村”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今晚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到场,会议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蒲娇主持。


冯骥才先生发言 

会议伊始,主持人对到场人员表示欢迎,并就大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关注表示感谢,然后详细介绍传统村落中心工作室的工作情况,着重强调截止119日传统村落立档已逾百村的消息,继而就百村资料的收集上报途径、传统村落网、各级民协及志愿者团队和个人的工作事迹予以通告和肯定,最后展望未来工作,提出“四不局限”的工作原则。

    据悉,20146月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启动以来,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文学艺术基金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致力于这一民间文化保护事业。冯骥才先生多次强调村落立档调查的深远意义,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是为国家为人民留下历史的文化行动。

目前,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完成村落数目已达100个,有90个来自于目前评选出来的三批传统村落国家名录之中。其中,第一批共完成69个,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江西、云南、福建、贵州、宁夏、海南等省市自治区,第二批共完成14个,有河北、福建、浙江、山西和吉林五省调查提交;第三批共完成7个,来自于四川、吉林、山西三省;另外包括各省新发掘的有历史文化价值、虽在名录外而符合标准的传统村落10个。 中心所获得的村落资料,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1.由民协、摄协同各级协会组织取得联系,各地协会层层上报,最后汇总至民协,由民协移交至中心,中心进行审核的进一步编辑整理。在各地民协的实际工作开展中,河北民协、吉林民协起到了典范作用,他们的工作开展非常有积极性,也获得了丰硕成果。

2.由各地志愿组织及个人,通过中心网站“传统村落网”机构申报平台填报相关信息,同中心沟通互联后,主动参与到立档工作中去。如“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行动”(简称RCR组织)作为志愿团体,义务承担起了北京三家店村和岔道村的拍摄任务。为了更加顺利完成此次任务,他们多次组织文化沙龙,集体对《调查手册》《范本》进行学习与研讨。这其中也包含有学术研究能力的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3.由中心人员独立承担,或与部分志愿者组织、个人共同完成某些村落的调研。如天津大学摄影家协会的四位老师放弃节假日休息,同中心人员一起完成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的拍摄。

根据目前完成的的情况,各级协会组织完成数量约占76%,志愿者独立承担7%,高校6%,中心6%,中心与民协、摄协组织合作完成4%,中心与志愿者合作1%


 蒲娇介绍传统村落中心工作情况

百个传统村落档案的完成,是各方通力合作的成果。全国各省民协、摄协、文联及各方志愿者团队,积极筹备调取人力物力资源,组织和建立调研小组,灵活机动地投入到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工作从人类学、历史系、民俗学、遗产学等学术视角切入,按照《田野手册》要求,分为八大类、二十五项信息,档案主要以文字、图像相结合的方式,盘清和抢救传统村落的家底,清晰全面地记录各类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原生态信息。传统村落中心工作室图片编辑顾问王晓岩,用PPT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对传统村落调查的文字、图片要求加以解释,涉及村落面貌、历史见证、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八大项,共计二十五小项立档内容。


王晓岩讲解村落立档要求

100个传统村落档案的丰硕成果,源于传统村落立档工作高起点和新颖方式。不同于以往靠各单位或学者单枪匹马式地耕躬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乡土世界,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由全国各大机构联合协同创新,包括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文学艺术基金会、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机构志愿者和个人志愿者共同组织实施,社会各界以火热的积极性和崇高的奉献精神致力于这项事业。同时,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部委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给予财政和政策支持,纵观当下,从国家层面和文化层面为一个国家的传统村落立档留名,这种开阔的视域和长远眼光,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全民重视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大好形势,对于传统村落根性文化的保护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落户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继出版《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后,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审时度势地选点和调研,并及时地出版《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从而让这次全国性的村落立档调查有章可循,有本可依。同时,中心每月发行一至二期《工作通讯》杂志,现以电子图书的形式借助传统村落网宣传相关舆论动态信息。另外,各方不定时召开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回顾各自近期工作实效和面临的问题,第一时间将困难和经验互通有无,并展望和部署立档调查的下一步工作,大大提高调查工作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立档调查工作的进度。此外,为了抢救、保存和建立我国传统村落档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46月启动了“传统村落数据库”的编制工作。此次来自各地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之所获,最终会汇集于此数据库。数据库一旦建成,将有两方面用途:一方面送交国家主管部门使用,一方面供各界共享。

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百村成果的突破,体现出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关键作用和意义。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自身的特殊性往往传承和拓布于民众的口头、手艺和集体记忆当中,传承人和传承机制的稳定性较弱,因而需要借助口述历史等方法为传统村落立下档案。档案的制作和留存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首要任务,档案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物质凭借,是传统村落身份的见证,是站在转型期的当下对传统村落历史发展过程的翔实记录,更是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重要平台,可让我们告别“非遗没有档案”的尴尬局面。

冯骥才认为,100个传统村落的文字与图片档案,不仅仅是图文资料,它包涵着传统村落深厚久远的历史,彰显传统村落富含时代气息的文化脉搏,从中可看见国家对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视,民众对家园的热爱和自信,以及当代文化人的自觉担当!100个传统村落图文档案,为城乡民众的乡愁提供依托,故土家园是寄寓深深乡愁情怀的根性土壤,留下和保护传统村落这一方古老的净土,成为人们追寻和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从一开始便与国家提倡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主题政策遥相呼应,是符合人民愿望和需求的社会和文化行动,因而充满活力和未来。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像这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建立名录,这体现了国家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战略眼光。”冯骥才说,海外华侨华人有着“爱国爱乡”的传统,很多人手中保留着相关传统村落的历史资料、文献、家谱、老照片等,希望能够拿出来,丰富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让全球中华儿女更好地记住“乡愁”。

尽管这是一个宏大的民族文化工程,从无到有的做事费尽心力,但冯骥才也坦言,该工程没有国家经费,只有文联和民协的支持,其他的完全靠大家对文化的觉悟。“这些孩子们(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非常节省,住非常节省的小旅店。”冯骥才说,很多时候牵挂工作人员,会发个信息,打个电话。“他们有时都在寒冷的山村里寻找记录村落信息,我最揪心也最感谢的就是这些志愿者,因为志愿者体现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自觉程度。”

冯骥才认为,通过半年的努力,完成逾百个传统村落的立档调查,算是走出了第一步,因为专家们大部分都认为国家最后能评下来5000多个传统村落,现在完成的只是五十分之一,离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第一步很重要,我们还要努力。”冯骥才说,100个传统村落图文档案,为城乡民众的乡愁提供依托,故土家园是寄寓深深乡愁情怀的根性土壤,希望全社会都关注,更多人能参与进来,留下和保护传统村落这一方古老的净土。

冯骥才指出接下来必须要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必须协同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加大工作力度。其次,必须做好传统村落保护志愿者工作,包括团队志愿者和个人志愿者,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能量。另外,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中心工作室的工作队伍的建设,采用低空遥感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全貌拍摄,将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提升到新的层次与高度。这种建档,并非只是传统意义的文本档案,而是更加重视图像方式,未来还要加上摄影,其记录性、直观性和见证性,将使传统村落档案更加全面、具象、客观、确凿。


与会人员合影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